分享

【中国供销每日一药】道地药材之茯苓

 369蓝田书院 2016-10-1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水果,同样适用于中药材。事实上,多数的中药材特定品种均有其特定种植区域。

 为此,中医开方时,为保证药效,通常会明确特定产区药材。而这类历经千百年中医实践总结出来的功效卓著药材就是“道地药材”。


专业科普

别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养生贴士

1.【用法用量】10~15g。(中国药典)

2.【用药宜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3.【药膳选方】


茯苓

材料:茯苓200g,人参10g,面粉800g。

制法: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g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

功效: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泽泻茯苓鸡

材料:母鸡一只,泽泻60克、茯苓60克,黄酒2匙,

制法:母鸡、泽泻、茯苓洗净后,将泽泻、茯苓、黄酒放入鸡腹,旺火隔水蒸3-4小时,离火。弃药吃鸡,分三天吃完。

功效:本方借泽泻利水渗湿、泻热消肿之力,凭母鸡补五脏、益气力、壮阳道之功,攻与补兼施,扶正而除水。对肝硬化久病体虚,又患腹水者颇为适宜。

茯苓山药肚

材料:猪肚一只,茯苓200克、怀山药200克、黄酒2匙,盐少许。

制法:猪肚一只,整理干净。将泡发的茯苓200克和怀山药200克洗净,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半匙,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4小时,至肚酥烂离火。将熟肚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乾,研末装瓶。每次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猪肚可切片蘸酱油食用。

功效:猪肚,性温,味甘,微苦。补虚损,健脾胃;怀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与茯苓共为膳,其有效成分相得益彰,增强了补肾益胃、健脾渗湿、平解虚热、缓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尤为相宜,常食能使尿量逐渐减少,血糖渐趋正常。糖尿病治愈后,仍可用此方调养。


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制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功效: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茯苓鸡肉馄饨

材料: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

制法: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

功效: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茯苓麦冬粥

材料: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

制法: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

功效: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茯苓酒

材料: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

功效: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茯苓膏

材料: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制法: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

功效: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道地产源

品种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干燥外皮即茯苓皮)

产地来源:湖北英山县(东经115.69,北纬30.749)

道地性依据:

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均产茯苓。但是其中以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茯苓尤为闻名。鄂东北大别山区茯苓野生资源光有分布,元代即成功的转为家种,明代中期形成较大规模,为我国最早茯苓栽培产地和传统地道产区。1956年,收购量曾达326万公斤,居全国首位。1977年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4年被定为国家茯苓药材生产基地。近年来,主要产区仍为英山、罗田、麻城三县。

选购辨识

茯苓个:将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囤盖,进行“发汗”,使水分析出,取出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茯苓片:将鲜茯苓去皮后切片,阴干。

茯苓块:将鲜茯苓去皮后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阴干。

茯  神:中有松根者。

茯苓皮:加工茯苓块片时削下的皮。

赤茯苓:去茯苓皮后,内部显淡红色者。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史料/典故

1.《本草纲目》等史料记载

《本草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

《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2.文化典故:

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壮实小伙子料理家务,叫小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俩人门不当户不对,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柳宗元与茯神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散文家。相传有一次他去看病,医生告诉他应吃茯神,他吃了买回来的茯神后,病情并不见轻,反而加重。后来他才发现买回来的茯神原来是老芋头冒充的,柳宗元十分气愤,联想到社会上类似卖假药骗取钱财的事很多,于是写了一篇著名的《辨茯神文并序》,并指出:“呜呼!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这样的文章,即使现在也有很好的警世作用。


苏东坡与茯苓饼

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唐宋时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他曾指出,故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并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决”。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向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


吉思汗与茯苓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不断也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水湿证,眼看兵败垂成,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得以痊愈,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也区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兵将们吃后病情子转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

关于我们

中国供销集团中药材交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最前沿的金融政策动向,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分享和有效的投资建议 。立足供销 ,服务供销,服务药农 。欢迎广大供销人、药材人及对农村金融、合作金融、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朋友关注与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