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麝

  2016-10-14

外形特征

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 林麝林麝雄麝上大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1]?

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橘红色。耳内和眉毛白色;耳尖黑色,基部橙褐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力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下颌部具奶油色条纹;喉侧面的奶油色色斑连接在一起形成两条奶油色色带,由颈的前面向下到胸部,而在颈的中上部则是于之相对照的深褐色宽带。腿和腹部黄到橙褐色,臀部毛色近黑色。幼年个体具斑点。

大小量度:头体长630~800mm;肩高小于500mm;尾长400mm;颅全长102~146mm;体重6~9kg。

折叠栖息环境

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也适于在针叶林和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的生境生活。栖息高度可达2000~3800米,但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林麝林麝林麝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的生活,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雄麝则用它们巨大的麝腺标志领域和吸引配偶。林麝视觉和听觉灵敏,遇到特殊的声音即迅速逃离或隐藏于岩石中。它们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站立于树枝上,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

食性:以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

天敌:、貂、狐狸、狼、猞猁,特别是人。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林麝各地繁殖情况有差异。在四川,于11~12月发情,最迟可延至1月;在广西9~10月发情交配雌麝发情周期为15~25天,孕期176~183天,多数在6月产仔,每胎1~3仔,多为2仔,但据向长兴报道,广西林麝大多每胎1仔。引种上海饲养的四川林麝,第一胎多为1仔,第二胎起多为2仔,也有3仔的,但仅有2仔成活,哺乳期2~3个月。头两个月幼崽藏在偏僻的地方,除了采食时间不和母亲在一起。1.5岁时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林麝地理分布林麝地理分布原生种分布地:中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宁夏六盘山、陕西秦岭山脉;东至安徽大别山、湖南西部;西至四川、西藏波密、察偶、云南北部;南至贵州广东及广西北部山区。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中国

林麝林麝据相关专家介绍,在重庆范围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林麝数量已不足百只,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区。[3]

据麝香收购量估计,20世纪60年代末,四川及陕西两省的年收购量为700~800kg,加上其他各省产量,扣除少数马麝麝香,大约有1000公斤。以每只雄麝15g计数,每年捕杀两性及成幼体总数约为16万只,估计资源量超过1百万只。1978~1980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几种麝的年产量约为10~15万只,扣除马麝产量,林麝资源量已不足60万只。但1980年以后,由于麝香价格不断升值,持续过度捕捉,至使资源量不断迅速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末估计已降至 20~30万只,90年代初估计仅有10~20万只。

四川是林麝的主产区,0.7头/km2。陕西由于连续4年的滥猎,导致林麝资源的迅速下降,年产麝香仅30kg;贵州省至今已很罕见。大别山的麝主要在安徽境内,麝数量较多的地区限于金寨、霍山和岳西县。至今偷猎现象仍然存在,种群数量仍趋减少,大别山麝已面临绝迹的险境。林麝分布于云南全省山区和林区。

在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各片林区历史上都有分布记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都比较常见。所知在坡西、弄八和西舍等处的林区尚有分布;此外,在金钟山山脉靠近西林一带的山林也有零星分布。分布在这4处的林麝数量都很少,根据它们的活动区域和范围估计,金钟山自然保护区林区内的林麝种群数量约为16~24头。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差),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差),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灌木+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m)。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

全球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野生林麝大概超过1百万只;1978~1980年少于600,000只;1992年,仅剩100,000 ~200,000只(Sheng 1998),野生林麝在越南估计仅存200只(Do Tuoc pers)。

折叠编辑本段亚种分化

林麝(5亚种)
序号中文名学名命名人及年代
01待定Moschus berezovskii #1(学名待定)Wang,2003
02林麝指名亚种Moschus berezovskii berezovskiiFlerov,1929
03林麝碧江亚种Moschus berezovskii bijiangensisWang and Li,1993
04林麝高平亚种Moschus berezovskii caobangisDao,1969
05林麝云贵亚种Moschus berezovskii yunguiensisWang and Ma,1993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雄性林麝的鼠蹊部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人工养殖

一、林麝养殖场的场址选择

林麝林麝建立林麝人工养殖场时,不论是圈养还是散养,都应选择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人烟烯少,环境安静、林草茂盛的山坡地,最好是有山泉流出的地方。如果是围栏散养,要选择坡向朝南、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的缓坡地。围栏散养场地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围栏要坚固且有防护措施,避免林麝相互追逐时碰伤。

二、青饲料选择及精馈料的配制

1、青饲料的选择林麝养殖场一般多建在水草茂盛的山坡地,选用其喜食的植物种类采集进行日常喂养。也可以人工种植饲草,晾干贮存,以便在枯草季节作为青饲料的补充。平常喂养主要选用的饲草种类有:杏树叶、桑树叶、梁子叶、刺槐叶、榆树叶、农作物叶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茎和叶等,另外还饲喂一些多汁的红白萝卜、南瓜、苹果、红薯等。

2、精饲料的配制效果较好的两种配方是:①玉米粉、黄豆粉、麦麸、油渣、蛋壳粉可按50:30:10:5:5比例配制成精料;②玉米粉、黄豆粉、麦麸、骨粉、鱼粉、添加剂可按40:25:25:5:4:1比例配制成精料。精料的配制方法,可根据林麝不同发育时期适当调整各成分的配制比例。

三、饲料搭配和人工喂养

1、饲料搭配成年麝每日喂养草料1000克左右,精料100克左右,每次喂养饲草种类要多于5种以上。林麝在不同的生物学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亦有所不同。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饲料的搭配及其数量的多少,要及时加以调整,才能获取得良好的效果。

2、人工喂养林麝喂养通常一日3次,早晨6~7点钟、中午1~2点钟、晚上6~7点钟,夏季可稍有提前,冬季可稍有推后。日粮分喂的比例是早30%、午20%、晚50%。草、料分食,精料喂养时单个进行。下午一次喂完。精料喂养不宜过多,人工喂养要定时定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食物反射,增进麝体的消化机能。另外还要重视麝的饮水。给水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对其各种生理过程有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麝的饮水以天然泉水最佳。在不同季节更换饲料种类时,要逐渐替换。不能直接全部替代。如果突然大量地更换饲料,容易导致减食、腹泻等不良后果。

四、疾病预防

林麝常见疾病有肠炎感冒瘤胃积食、软骨病、脓肿病等。林麝一旦发病,治愈率极低,为了减少林麝生病死亡造成的损失,关键在于提早预防。

1、在圈舍门口挖一个浅池,池内放入石灰,做成消毒池,人员进入时先在池内踩踏几下,对鞋进行杀菌和消毒。

2、圈舍每月消毒一次,用来苏水、高锰酸钾溶液、石灰交替使用。各个小房消毒要细,房间尿湿积污要随时清理或用干土遮盖。活动场地有粪便的地方也要认真消毒。

3、青饲草因堆积发热、叶色变黑的不能喂养,饲草上带有泥土的不能喂养,另外玉米面不能连续喂。

4、每天观察粪便是否正常,否则换草。粪便成团、稀,立即喂苦头菜、蒲公英、犁毕草,停止精料,或者麸皮炒黄用。

5、观摩麝体,鼻色油黑光亮,眼神有力,属于正常。流清鼻属寒,轻者无妨,重者要喂感冒药。

6、冬季多喂胡萝卜。其作用是胡萝卜多汁、易消化、营养便于吸收、利于机体代谢,但冬季仍以青干草为主。

7、生病时多用内服药物,尽量不打针,减少惊动,以免病情加重而死亡。若一定要打针,则应先进行麻醉再打针,尤其是挂吊瓶时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否则因受惊吓会当场致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