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家三甲医院儿科急诊告急!

 板桥胡同37号 2016-10-14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医院先后出现过儿科停诊的情况。一年过去了,“儿科荒”还在蔓延?


作者:丹萌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最近,某著名三甲医院发出告示,从明天起,将调整急诊儿科开诊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变为7:50-23:00。


而调整的原因,他们言简意赅地表示,是“因我院儿科医生缺乏”。



图片来源:该院官网截图


儿科医生荒,还在继续?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医院先后出现过儿科停诊的情况。


去年12月,上海被爆“已有过半医院急诊儿科停诊”。


今年2月,广东接连爆出广医二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省水电医院等多家医院暂停儿科夜急诊。


4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也发出告示,宣称将因故停止儿科后夜急诊(0:00-8:00)。



《医学界》在今年对不少医院儿科停诊事件进行过关注。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82人,但儿童患者每千名只拥有执业医师0.43人。


在美国,这一数字是我国3倍多。


为了缓解“儿科荒”,相关部门先后放出过一系列“大招”:儿科不足内科上、完善儿科薪酬体系、本科重开儿科专业等等,但这些措施都不能“立竿见影”。


医护加班越来越多,病人却愈发看不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许多医院不得不叫停一部分儿科门急诊,受到影响的,最终还是患者。


钱少、活多、风险大,压倒儿科医生的“三座大山”


今年上半年,《医学界》曾对近2000名儿科医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医患关系紧张、收入不高及工作时间太长,是压倒儿科医生的“三座大山”。



医生们的“抱怨”不是空穴来风,来自医米调研的《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近4成儿科医生税前月收入在3000以下,9成儿科医生自认收入低于同医院医生的平均收入。


同时,儿科疾病病情复杂,孩子又不善于表述,诊治压力大;再加上孩子病情变化比成人快,医生日常查房至少一天2次以上,周末也要安排足够的医生值班,工作强度极大,人手上很容易捉襟见肘。


更让医生倍感压力的是,每个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个家庭,家长重视孩子,对诊治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医患矛盾常常“一点就着”。


就在10天前,山东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宝华被砍杀身亡的恶性事件还在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前景迷茫,儿科处境到谷底了吗?


“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谷底吧。”对于未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有着较为乐观的期待,“儿科是必须的,不是说你认为它前景不好,就能没有儿科。”


国家层面的重视、政策“大招”接连出台,徐虹觉得,儿科应该会“一点点好起来”。


但仍有不少儿科医生觉得迷茫。


根据《医学界》的调查,对于未来,只有7.79%的儿科医生认为发展前景不错,大部分人(52.92%)认为前景不明,还有28.05%的人觉得前景不好。



如果不想办法搬走那“三座大山”,这种迷茫的情绪恐怕还将蔓延。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置顶公众号的都是真爱~

(右上match角→查看公众号→置顶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