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莱坞大片看得不少,可影片背后的中国壕你知道吗?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阿里影业又在买买买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公司频频在好莱坞一掷千金,越来越多美式大片有了中国血脉。好莱坞究竟有何魅力让无数的中国资本蜂拥而至?这么多钱花出去了,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中外电影合作之路又该走向何方?刺猬君为你一一解读。

by 罗俊杰 | 整理

前几天,马云爸爸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坐在一起谈了谈,然后上亿投资就这样扔出去了。


 

10月9日,阿里影业在北京宣布,与美国电影公司Amblin Partners达成战略合作,而后者的前身,就是斯皮尔伯格创办的梦工厂影业。双方表示将通过联合投资、联合制作、互联网宣发以及衍生品合作等多种方式展开合作,在未来共同投资制作电影。

简而言之,中美两家公司想联手在电影领域搞出大新闻。 

资本先行

中国闯入好莱坞

其实,早在阿里影业之前,中国资本血脉已经悄然注入好莱坞。

近年来,以万达、乐视、博纳为代表的一批电影公司,都在以资本联姻、携手拍片、联合推广发行等方式,在好莱坞开拓疆土。

近年来部分中国公司对美国影视行业的投资与合作

今年1月,万达集团以3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传奇影业」,这起中国资本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也在当时引起了热议。外人惊叹于万达集团的大手笔,而对于万达来说,这只是水到渠成之举。

早在几年前万达就收购了北美第二大影院集团AMC,后来还在好莱坞比弗利山投资10亿美元开发地产项目。从这些资本动作也可以看出,作为国内电影公司巨头,万达想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在好莱坞实现“拍摄-制作-发行”的电影全产业链布局。

甚至,传奇影业都满足不了万达的野心,王健林声称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才是他的首选,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目标是收购好莱坞的公司,并把他们的技术和电影生产能力带入中国。”

2016年万达影业包括好莱坞影片在内的部分新片计划

去年11月,博纳影业在中美电影节上宣布,向好莱坞娱乐公司TSG投资2.35亿美金,用于《火星救援》等6部主流商业大片的制作,并将有权获得这些电影的同比例全球票房分账。


博纳影业对部分好莱坞影片的投资

除了民营电影公司积极探索好莱坞市场,国有的电影公司也同样盯着这块金字招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影)在《速度与激情7》中就持有将近10%的股权,还投资了由传奇影业制作的好莱坞魔幻片《第七子:降魔之战》。我们看到的美式大片,已经有了中国官方背景的金主注资。

好莱坞VS中国

各有各的如意算盘

商业世界,利益先行,中国资本流向好莱坞,首先就是看中了这块金字招牌的钱景,全球票房Top10影片,无一例外都是出自好莱坞系的电影公司。而通过投资、合拍等方式与好莱坞电影公司结盟之后,中国的电影公司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与之共享影片的票房收益。在收购传奇影业时,王健林就直言只是为了赚钱。


全球票房Top10影片

除了捞钱外,中国电影公司还想趁机学会捞钱的本领。近年来,中国市场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票仓,但回到电影产业本身,中国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生产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才是称霸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中国电影公司也想通过与顶尖电影人才和技术团队合作,分享国际市场,同时提升自身品牌和工业化水平,加快中国电影业融入全球电影工业体系的速度。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资本将不断趋近好莱坞的核心,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公司在电影的各个环节都将有可能吸收到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养分。

此外,中国资本在好莱坞的试探,在文化战略层面也具有一定价值。欧美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向全世界输出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造就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霸权。在这样不平衡的语境中,中国的价值体系也自然受到了冲击和威胁,而随着我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也许会为文化的反向输出提供一个有力途径。

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资本的狂热也离不开好莱坞的自身需求。好莱坞与中国市场的联系由来已久,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中国的引进大片政策开始前一年,华纳兄弟公司就已经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到2013年,环球公司落足上海,至此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都在中国落地。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

除了机构的布局外,好莱坞也在电影内容上不断亲近中国:1998 年,迪斯尼出品了动画长片《花木兰》;2000年,设在香港的哥伦比亚(亚洲)制作中心推出了斩获四项奥斯卡的《卧虎藏龙》;此外还有中国元素贯穿始终的《功夫熊猫》等。


哥伦比亚(亚洲)拍摄的部分电影

至于好莱坞青睐中国的原因,从美国电影市场来看,本土市场已经几乎触及天花板,观影人数下降、票房收益萎缩、大荧幕数量也增长缓慢,开始出现萎缩迹象。


美国影史票房TOP10国内外票房比例(单位:亿美元)

而海外市场却异常火热,纵观美国影史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无一例外都是海外票房远超本土票房。作为好莱坞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自然被寄予厚望,与中国的电影公司达成合作,让越来越多大片第一时间登陆中国市场,也成了好莱坞的重要战略。

钱到位了,效果呢?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1月起至今,中国在娱乐休闲领域的对外收购总额度达到了75.7亿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9.6亿美元这个数字翻了整整四倍。在这当中,影视产业又以63.9亿美元独占鳌头。


在感叹投资金额巨大的同时,人们也不禁想问:那么多钱花出去了,成效如何呢?

从最直观的账面收益来看,2015年中国81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进口大片和合拍片占了接近一半。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电影,如《变形金刚4》、《功夫熊猫3》等。


电影《功夫熊猫》

从国际性的电影荣誉来看,真实故事改编的《聚焦》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得知这一消息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第一时间致信祝贺。因为该片的出品方正是万达的子公司AMC旗下的OpenRoadFilms,这是万达在全资并购AMC后,旗下公司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


奥斯卡电影《聚焦》剧照

此外,影片《荒野猎人》因为莱昂纳多的获奖而备受关注,而该片投资方阵容中也有来自中国的企业——奥飞娱乐。

而随着合作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了好莱坞大片中:《惊天魔盗团2》中的周杰伦、《钢铁侠3》中的范冰冰、《生化危机5:惩罚》中的李冰冰……这些熟悉的中国面孔让投资人和中国影迷都倍感兴奋。


《生化危机5》中由李冰冰饰演的艾达·王

有人名利双收,但遭遇滑铁卢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由新原野娱乐投资的《云图》国内票房只有一亿多元。可见,好莱坞对新晋金主一贯欢迎,但好的生意不等于好的投资机会,就目前看来,中国资本在好莱坞的试探还处在观望期,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要进入电影生产的核心,可能还需要些时日。

火热投资的背后

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通过资金搭建电影发展路径,中国并非第一人。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巅峰的时候,日资企业在美国大肆砸钱,索尼以3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影业,松下也以66亿美元买下环球。

但日本人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巨大的文化差异和商业理念冲突,让这几单买卖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风光。几年后松下不得不将购入的公司抛掉,索尼也经历了艰辛的磨合。从日本的些教训也可以看出,资金的投入和效果的取得并不具有绝对关系,花钱拓土的路上必定荆棘丛生。

有人将电影公司出海演进分为“项目合作-资本合作-公司运作-文化输出”四个阶段,而目前看来,中方更多地处于项目的操作和磨合阶段,想要实现文化的反向输出,恐怕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资料来自艺恩研究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注资好莱坞的热潮持续不退,中国电影公司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的期许,祝他们好运吧。

参考资料:

1、《博纳携手TSG娱乐标志中国电影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

http://www./news/Exclusive/0526736.shtml

2、《今年中国影视产业对外收购额达63.9亿美元 超去年同期15倍》

http://www./2016/1008/10673.shtml

3、《“中美合拍片”遭遇困境 未来发展之路全解析》

http://news.mtime.com/2012/11/01/1500448-3.html

4、《中国电影公司兴起海外投资热 “混血”电影一个接着一个》

http://news.mtime.com/2016/03/04/1553117.html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第一报道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