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奇闻:英雄救美长途护送坐怀不乱

 宛平2008 2016-10-14

奇闻:英雄救美长途护送坐怀不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开辟赵宋王朝三百余天下的肇始者和一代明君,本身就充满了奇闻轶事。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话说当年,正处于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之时,年轻的赵匡胤因行侠仗义闹出了人命,便手提盘龙棍闯荡江湖。他曾经路过华山,从一群强盗手里救下苦命女子赵京娘。为了路途方便,赵匡胤遂与赵京娘结为兄妹,并独行千里护送赵京娘回家。

赵京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年方十七,貌美如仙,随父去曲阳烧香还愿遭劫,幸遇尚未发迹的赵匡胤拔刀相救,千里送其回家,一路上,赵匡胤对赵京娘体贴关怀。途径武安时,京娘晨起,临渊梳妆,向赵匡胤诉说爱慕之情。赵匡胤以所行义举,不愿乘人之危为由,婉言回绝了京娘的心意。是时,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赵匡胤作《咏日》诗题于壁上:“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最终,赵匡胤将赵京娘送到蒲州。

另据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愿以终身相托,然而赵匡胤曰:“贤妹,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义气上千里步行相送,今若就私情,与那个响马何异?况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赵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赵匡胤将赵京娘送回蒲州后,自顾自投军去了。而赵京娘因受到兄嫂的猜疑,作诗一首:“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下知。”随后便悬梁自尽了。后来,赵匡胤登基,追念与赵京娘的兄妹之情,派人到蒲州寻访消息,录得此诗回报。赵匡胤甚是嗟叹,敕封赵京娘为贞义夫人。

喜爱读书的故事: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随柴荣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曾经有人向柴荣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车中都是财宝。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赵匡胤:“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谷、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这才有了后来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宽厚待人的故事:赵匡胤是一个器量宽宏的人,从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有一个翰林学士王著,原先是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臣子,由于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大哭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王著不肯出去,躲在屏风后面放声痛哭,后来,好不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了。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赵匡胤却说:“他是喝醉了。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京城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此事,潘美也一直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丘(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丘,封丘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丘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赵匡胤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大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胆略胜人的故事:在赵匡胤称帝之初,各地节度使的势力很强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进宫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有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势镇住了,一个个拜伏于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武学宗师的故事:“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拳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自古“太祖长拳”以实战性著称于世,号称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也对“太祖长拳”另眼相看,公开承认“太祖长拳”为少林武功最大的别枝,由此可见,“太祖长拳”在中国武术大家族中非凡的地位。中国流传至今的武术中,以“太祖长拳”命名的拳系流派,从山东,河北沧州,河南嵩山,云南,福建、台湾,由北到南,遍地开花。就连《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的“赵门”,也是假托赵匡胤而得名。

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是以他命名,由他首创,伴随他打遍天下,及开疆立国的“太祖盘龙棍”。太祖盘龙棍亦称哨子棍,以其结构独特,简练实用难防,演练威猛霸气闻名。其练法至今仍然为各大门派密珍保留,鲜有得见真容。

从宋太祖赵匡胤的奇闻轶事中,可以看出赵匡胤不但是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就连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对宋太祖赵匡胤点赞道:“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扬文抑武:喝喝酒也能解决大问题(文史杂谈一  一百二十八篇)

三. 千古奇闻:一场不流血的军人政变(文史杂谈二  一百一十九篇)

四. 能征善战:开国之君充满神话色彩(文史杂谈三  一百一十九篇)

五. 探究:集富庶与贫弱于一身的朝代(文史杂谈四  一百二十七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