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下)(2)

 龙山园丁 2016-10-14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下)(2)

2013-10-12 15:32   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716次
贵州兴仁白家冲白氏家谱序言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人有祖。当然国有兴衰和和灭亡,而家氏却源远流长。国家要靠民族凝聚力,民族要靠氏族凝聚力,氏族要靠家族凝聚力,这样才能构筑战时勇敢拼搏,平时能忠孝两全

贵州兴仁白家冲白氏家谱序言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人有祖。当然国有兴衰和和灭亡,而家氏却源远流长。国家要靠民族凝聚力,民族要靠氏族凝聚力,氏族要靠家族凝聚力,这样才能构筑战时勇敢拼搏,平时能忠孝两全的稳固国家基础,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仪之邦的太平盛世。人生虽不满百岁,但長寿者上可见父、祖、曾祖,下可见儿、孙、曾孙,前后七代一百五十余年事。聖贤写的史书让我们知道数千年改朝换代的历史,祖宗留的口碑家谱让我们知道数百年迁徙繁衍的脉络。虽然百年后事我们不能再见,但是只要坚持守谱续宗,把关排辈,就会血缘传递,宗族永继。报本追远,人皆有之,祭祖怀念,人之常情,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美德。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以亲睦族人为重。而家谱则把远近的族人都联络起来,崇尚亲亲睦邻的纯正风气,根深叶茂。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忘记自身历史的民族是可怕的”。小而言之,一个不了解自己繁衍历史的家族亦是令人可悲并让人担忧的。所以,编续家谱是我辈留给后代的嫡系脉络踪迹,责无旁贷,也是无量善事。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白氏家族,源远流长,始祖由陕西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迁至安南(今贵州省晴隆县)已六百多年,至今没有一本完整的家谱,只有先祖们的口碑家谱,断断续续,让我们略知数百年迁徙繁衍的脉络。鉴于二百多年没有家谱的原因,以及不遵祖训排辈屡有发生,不知上两代名字的子孙大有人在。随着一代代老人们的谢世,许多祖宗名字也随着他们永远消失了。当务之急就是尽量搜集整理祖宗名字,编印家谱,留传后辈。望白姓后代,无论贫贱富贵,迁居何地,都能父教子传,不乱宗别派。但愿以后,我们的嫡亲子孙再续家谱时有所依,让白氏后辈延芳百代!谨以此激励我白氏子孙爱家爱国,光宗耀祖!谨以此祝愿我白氏家族世荣昌盛,万古长青!

    现在就本家族人的先后记载整理出来,使百世以后的子孙继承下去,源清流洁,这就是我的目的。笔者才疏学浅,不善谱叙,凭感恩回报之心,积一腔热血激情,知难而进,竭尽编辑之责,尽最大努力抢救白氏家谱文化,同时也唯恐我白氏家谱断失于当代我等吾辈。所以,在此关键时刻,我等只有尽心敬业,倾尽全力,诚惶执事,未敢有丝毫懈怠。编成此家谱,虽不堪为书,但可考世系,供后来者续谱为基。因笔者学识有限,加之忙于工作,没有更多时间深入走访调查,谱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族中长辈和审阅者增补与堪正。敬以此文,是为前言。

    始祖不稳麟第十八世裔孙

    不(白)仕端第6代孙  白玉华  谨言

    公元二0一0年十月十二日

石塘祝氏家谱序言(辛弃疾撰写)

    古昔天下分为九州,唐虞以降,九州之内无族谱者不得为大族显姓。鹅湖石塘祝氏肇自祝融,盖因封以为姓。龙骧将军冀州刺史僧勃是以为显姓焉。

    夫谱所以辨亲疏也。粤自大小宗废而亲疏莫辨,遂致疏远;相亲如途人者有之,岂特不为大姓其于一本万族之义尽失矣!

    祝氏既得僧勃奏降谱牒,得为大姓显姓。更数百年后裔,可久复取大宗小宗之法而增修支派。分晰名行详具,既以有祀其实矣!矧文观其先世祝奕公及翰林院学生刘先生序之且备矣!可久复以请者何也?诚欲申其大小宗之法,使为子孙者得有所考,而自绩其源流之正得有所据。而自失其妄胃之疑,其用心可谓宏且远矣。

    予可以秘哉惟大宗百世不分示其亲也。小宗五世而迁示其疏也,然亲不能以下疏。虽疏而未始有不紊者,盖以一本散于万殊,万殊散之久远疏矣。由万殊原于一本,原其初则亲矣。

    若祝氏始于祝融,百世莫不尊以为祖,何尝有所分惟。自兖而迁衢自衢而徒居江山,自江山复迁鹅湖石塘,支派繁衍。苟谱牒放失则,居自为处;人自为家,名分其世,世一分始有不得其合者矣。此可久所以不吾不用心于谱之修也。

    可久曰:“不徒序焉必万规于其间,庶几来者坚所守。”因复之曰:“君子之降五世而斩,如以服言之衰降为期,再降为大功,三降为小功,四降为丝麻,五降为袒免,则服尽矣!五服之内虽有降杀,家相同处相近,有喜必有相庆,有衰必有相吊,不必规戒而自无不睦。五服之外则不然,毋曰服尽使然,亦智愚贤不肖之殊等耳。贤智者,虽疏而不失于新;愚不肖者,尚思体夫可久之心。恒存木本水源之思,彼贤而智者,何如其亲。吾何为愚不肖而取疏乎?以为愚不肖而故疏乎?”

    曰是贵溯流而寻源,远追僧勃公于先世近法,可久于当时不惟无愧于同姓,亦且无黍于大姓。则昔给之谱牒足以为文献之徽,今修之谱牒实有以使愚不肖而为贤智矣!可久之有功于斯,时有功于后世何如哉!可久淳厚雅致而粹于经学,授贵州刺史晔然有善政焉故,书以复云。

    时绍兴戊午岁月日

    龙图侍制湖北安抚使兼兵部侍郎

    辛弃疾谨书

天津市欢坨于姓家谱序言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参。国参者,比事属辞,使天下后世知所惩劝也。族谱者,抚枝溯本,使伯叔兄弟知敦睦也。国一日无惩劝,家岂可一日不敦睦乎?此吾族前人所以于家祠之堂匾,大书而特书曰:{敦睦堂}。因知古今之名门巨族,必有家谱,珍重而藏之者,非徒夸耀一时旧族也。良以上可溯乎木本水源,下以纪人枝分派别,即不致味祖宗所从来,亦不致等骨肉于秦越。而且岁时相通,伏蜡相聚,休戚相关,婚表相助过则相规,善则相劝,虽极繁衍之族,莫不肃肃蕹蕹[yong]维繁于谱,而不自知,谱之用大矣哉。我于氏得姓于文昭王,发详于周盛期,远不及考,考自天津始纪分枝也。始祖本江南淮安府山阳县人,于永乐二年,从成祖来北平[明清之北京],先居运河北“丁字沽尹儿湾里”,后因耕于欢坨庄,逐又迁居欢坨。在前明永乐耕读传家,历年以久,至本朝[清]定县已来,虽无顕官,而身入学门者,代有其人。至今迁居此地已四百余年[今五百余年],聚处东乡者,六十余户[今百余户]。族日衍而日繁,欲求世系昭然,枝派炳若端平谱。先是族有旧谱,但明末崇祯十四年,饥民作乱,纵火烧乡,谱逐经燹失存。幸于嘉庆初年,重为建立,亦可谓不幸中之幸也。但略记来由仅汇成神主总图,犹集成卷帙[zhi],恳族兄价人,族侄[永福],顺按神主总图,汇成草本,方欲效三津巨族之谱式,从事于笔墨,特以第三代中有失名一位,置笔访问者数载,无如竟莫能详。兹于苫[shan]凶之余,勉力从事虽有所疑姑且阙之,宁以疑传疑,不妄为之更改,但求集成卷帙,俾留心谱系者,聊有所考,至于广收四方之族,付之剞[ji]劂[jue],则有志而未逮,仍不无厚望焉矣。

                                                                                                                                         ——清嘉庆七年仲秋之月 十一代孙 秉 均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