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古诗文阅读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三、语言文字应用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四、写作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6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确定高考汉语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汉语科要求考查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层级,具体要求如下。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考生应能掌握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书写常用的规范汉字,掌握常用词词义,掌握文言文常见实词和虚词,知道重要的作家与作品,了解文化常识。B. 理解:指领会意思。考生应能领会词语和语句在语境中的含意,领会重要概念或关键细节的含意和作用,领会话语或文本的意思,领会常见的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意思。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整理归纳。考生应能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提取关键词,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体裁特点、语言特点和结构思路。D. 鉴赏评价:指鉴别、赏析和评说。考生应能把握文本相关寓意、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文本的思想艺术魅力,并能从文本价值和审美角度作出评价。E. 表达:指表达观点和情感。考生应能根据目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和合理有效的表达方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注意文本的结构规律,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应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6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确定高考汉语科考试范围与要求。一、知识与运用
2.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常用词语的词义和正确用法;3.在语境中,理解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关联词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5.辨析病句(如词语误用、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结构不完整、指代不明确、句式杂糅、前后矛盾、表达有歧义);10.识别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3.了解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基本常识;2.领会和把握话语或文本的情感、态度、语气和倾向;2.根据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