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

 江山携手 2016-10-14

(一)直起

直起就是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例一:02年高考优秀作文《在刃上选择》(山东考生)开头:“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起

逆起,就是“反其意而说之”,从事理的反面先说起。即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01年高考优秀作文《把“诚信”留在心底》(浙江考生)开头:“健康与美貌可以写在脸上,诚信却是万万不能写个招牌挂出来的。那个长途跋涉的年轻人这样抛弃‘诚信’,可真称得上是明智之举,反正是垫箱底不见天日的,扔了又何足惜?”这样开头,造成悬念,以惊人之论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一种穷根究底的欲望,颇具感染力。

例二: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例如我国文学泰斗 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警起

警起就是用名言警句、诗词对联或是谚语俗语引出开头,这种开头,含蓄蕴藉,雄奇有力,富有哲理,能吸引读者,增强说服力。

例一:01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诚信归去来》开头:“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首先是题目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机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接着援引名言警句,开篇不俗,既领起下文,又突出“诚信”之重要,契合题旨。

例二:“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起

“巧喻而理至”,开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理的形象性,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明朗。

例一:1994年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这样开头:“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作者巧妙设喻,理趣盎然,读者可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文中的深刻内涵,同时华美的文采,令人回味无穷。

例二: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起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起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疑起 

疑起,顾名思义是用设疑开头。这样的开头,预作铺垫,借以蓄势,引出后文,启人思迪。或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如此步步设疑,层层追问,问中含奇,话外有意,既点明了文章主题,又有助于全文的展开,可谓一箭双雕。

例二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