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3

 三余无梦生 2016-10-15

巴菲特这封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阐述了自己的风险观和投资策略,解释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股东利益的影响。


从可口可乐和吉列的投资实践中提炼出“护城河”理念


巴菲特对传统纸媒业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卓越见识,在1991年的信中从提出了“特许经营权”,而在这封信中则是对可口可乐和吉列优秀商业特质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洞悉到公司经营的本质,提出了“护城河”。

“最近几年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签:竞争有害健康。”

可口可乐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因为实在是很难在找到像可口可乐这样规模而且又能持续十年保持不变的产品内容,在其1919年上市时,大家并不在意,到1938年,可口可乐已问世50年并早已成为了代表美国的产品时,有很多投资人看好,后悔错过了公司的黄金发展期,觉得公司发展已达巅峰,很难再有大的作为,而到了55年后的1993年,可口可乐却在后50年期间又成长了50倍,达到了新的高峰。可口可乐最大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产品简单而且广受消费者欢迎啊,产品简单意味着生产成本容易控制,意味着产品品质容易保持,简单说就是低成本,高效能,并且消费者又喜欢,拥有了这种优质特质,公司能不越来越赚钱吗

巴菲特是在1988年开始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1989年继续增加投资,那两年可口可乐的股价表现也很配合,有比较大的涨幅,然而在1991年到1993年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表现比较出色,每股获利增加38%,但是股价的涨幅只有11%。巴菲特却很坦然的面对股价的涨幅远逊色于公司的表现,因为他看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本质,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根本不用担心短期股价的变动,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的获利情况,水涨船高,虽然不是依照一步步稳定的方式前进,但是一定是向前的,因为短期内股价的确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只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好公司才会有好的经营业绩,好的经营业绩才能支撑起高的股价。正如格雷厄姆的那句名言:“短期而言,市场是投票机器,投资人不须靠智能或情绪控制,只要有钱都可以登记参加投票,但就长期而言,股票市场却是一个体重机”。

巴菲特提醒大家,投资股票要有经营公司的思维,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会单纯因为价格因素就将自己旗下最优秀的子公司给卖掉吗?聪明的老板显然都不会,所以你在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时所展现的韧性应当与一家公司的老板持有公司全部的股权一样,要将股票即股权的概念深入骨髓。

巴菲特的风险观和投资策略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风险是股价的相对波动程度,一种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大盘下跌的幅度更高,风险就越大,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将风险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整体的市场风险,运用数据库与统计方法,能够计算出一只股票“精确”的贝塔值,第二类是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能够进行化解。


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是投资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正好相反,股价的下跌其实是减少了风险,因为只要市场波动的幅度越大,一些超低的价格就更有机会会出现在一些好公司身上,投资者正好要利用股价下跌的机会,所以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公司股价的波动,而在于公司的“内在价值风险”,投资人应该真正评估的风险是他们从一项投资在其预计持有的期间内所收到的税后回报,是否能够让他保有其投资之初所拥有的购买力,再加上合理的利率因素,虽然这样的风险无法做到像工程般的精确,但它至少可以做到足以做出有效的判断,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重要的多。

建立在这种风险观之上,巴菲特给出了三种投资策略:第一种分散式套利投资,对于从事套利活动的投资者,就必须将风险分散,若是单一交易的风险过高,就比须将资源分散,虽然单独来看都有可能导致损失,但只要你确信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能够让你获致满意的报酬就行了。

第二种指数型投资,对于最普通的投资者,没有特别的熟悉的行业和公司,但对国家的整体产业前景有信心,这类的投资者应该分散持有许多公司的股份,同时将投入的时点拉长,比如定期投资指数基金。

第三种集中式投资,对于稍具常识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产业经济的话,应该就能够找出五到十家股价合理并享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集中持股的做法同样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只要投资人在买进股份之前,能够加强本身对于企业的认知以及对于竞争能力熟悉的程度。虽然每个投资人都会犯错,但只要将自己集中在相对少数,容易了解的投资个案上,一个理性、知性与耐性兼具的投资人一定能够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公司治理结构


巴菲特将公司治理结构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股权分散型,公司的股权结中,没有一个具有掌控能力的大股东,股权过度分散会导致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掌控力度不够,当个别董事发觉管理层有不合理的现象时,需要获得其他董事的支持才能采取行动,否则无法左右管理层的行为。第二类是二合一型,公司的控股大股东本身也是管理层,公司完全依赖大股东自身,一荣则荣,一损具损。第三类是完全分开型,公司拥有具控制权的大股东,但却不参与公司经营,如果董事们对于管理层的能力或品格感到不满意,可以直接向大股东反应。理论上,相对而言第三类是最能够确保一流的管理层存在的,用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回报,因为在第二类中,老板不可能把自己开除,而第一类情况,董事们间的协调沟通成本比较高,无法有效的抑制管理层。


本文主要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3年)中的投资方法和理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大家节省时间,更易于理解,当然如果有时间有兴趣,还是直接阅读原汁原味的全文吧。(点击阅读全文可直达)


本公众号文章的相关数据图片由韭菜魔方APP提供。



本文版权归“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所有
欢迎分享,如要转载,请联系我们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价值投资者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