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驳 《书法不是中国画基础的言论》

 luxb696 2016-10-15

 

                                   书画用笔同法 


         (一)书法根本不是中国画的基础,说的绝对了。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是书画用笔同法。这一观点是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他谈到顾、陆、张、吴用笔时,指出书画家都强调画尽意在,全神气,气脉通联的写意性,所以先有王献之的“一笔书”,后有陆探微的“一笔画”,这“一笔画”的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其二,没有张旭的“书癫”就没有他学生吴道子的“画圣”。吴道子拜张旭为师虽学书不成反学画,但是,张旭以草书线条造型能力吴道子学到手了。所以,吴道子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因此,张彦远判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后来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书画用笔同法,如赵孟頫等人更加强调了这种观点。




        (二)书画同源于线而非同源于象形。两万年前左右的山顶洞人在小骨管上阴刻的线条,应当是中国书画以线造型的基础。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刻纹和装饰纹样仍然继承和光大发扬这种以线造型的传统。之后的青铜艺术之体面装饰纹样,晚周帛画,两汉帛画和墓壁画,仍然是以线造型,民间美术中的木刻、彩塑等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仍然强调以线造型。即使是雕塑比如霍去病墓前石刻,仍然表现出线在三度空间造型的魅力。后来的没骨花卉、各种写意画和工笔画无不是以线造型。不管是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也是如此。即使是米家山水的创始人米芾他用其他材料作画也无法回避以书入画的用笔。汉画像石石工是以刀为笔,历代篆刻同样如此。




     (三)中国画到了魏晋时期,文人染指之后,工画者多善书,因为书画用笔同法,书法的抽象性决定了中国画的写意性。(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所以书画家都强调用笔要有势,要表现宇宙万象。并指出“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所以书画家只有表现势方能进入妙境。




     (四)笔墨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这即是笔迹学原理。所以“笔墨等于零”是一个伪命题,书画拉出的任何一条线既是形式又是内容。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前辈画家,如徐悲鸿仍然是以书入画才成就了他的马和花鸟。前辈如何将西方光影与色彩融入中国笔墨做了不同角度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又有沉痛的教训。总之,用西方色彩和光影素描的线条来替代中国画的笔墨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蔑视。武断排斥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进而否定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同样如此。<br><br>    如果书法根本不是中国画的基础,何者是中国画的根本基础。

                                                         2016.10.14 海风

海风先生以书入画试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