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Q空间

 haoharrison 2016-10-15

蝎子 

的按摩治疗失眠和肩周炎推拿手法总结

按摩治疗失眠和肩周炎推拿手法总结





中医保健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筋通络、理筋整复,是我国传统中医中的重要部分。推拿,又称按摩,古代称按跷,按杌,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皇帝内经》称其为中医“五治法”之一。
按摩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具有很好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抵抗疾病,延缓衰老,保持青春、增强活力,消除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是一种纯绿色的中医养生、保健、治疗法!
适用于工作疲劳、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健忘,紧张性头痛,眩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腹痛、腹胀,腰背酸痛,性功能障碍、性欲冷等亚健康状况进行理疗保健,也使用与面部、胸部美容等等!
适用于治疗,肥胖、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夜啼,小儿厌食,小儿咳嗽,胃肠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紊乱、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便秘、肩周炎、关节扭伤、颈椎病、运动疼痛、腰椎病等等疾病
失眠

失眠主要由强烈的情绪波动或精神负担过重以及病后体质虚弱等引起,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干扰和刺激,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失调。中医认为人正常的睡眠状态是由心主导的,跟心的功能有关,中医用阴阳来概括人的生理状态!人失眠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受到破坏,阴阳失调,主要可以分下面几种: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时时惊醒,睡不安宁;彻夜难眠
失眠的病机:阴阳失衡,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失眠的病因主要有两大方面,在辩证论治时分为虚证和实证。

虚证:阴血不足,如营血亏虚,心神失养————脾两虚就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阴虚火旺,内扰心神————心肾失交就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实证:邪气干扰,如痰热上饶,心神不安————胆(肝)郁痰扰就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胃气失和,浊气上扰————食积胃脘就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虚证多由于阴血亏虚,心脾肝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所致,治疗原则应着重调补心脾肝肾,益气补血、滋阴降火、镇静安神;实证多由于痰湿阻滞胃气不和所致,治疗时应着重消食导滞,清降痰火和胃安神。正如我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言:'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实者,重在怯邪,邪去则神志安。虚者重在扶正,正扶则神得安。'
按摩通过选择一些适当的学位,运用一些技巧性的手法,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改善大脑的供血和供氧的状态,、失过度兴奋地神经中枢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从而进入睡眠状态。
保健按摩手法如下
1.点柔印堂(使人有困乏、欲睡的感觉),2分钟
2.开天门(从印堂直上至上星,反复10次), 2分钟
3.点柔神庭,点攒竹,掐鱼腰,点丝竹空,点丝竹空至头维, 4分钟
4.抹双柳:双拇指腹沿眉弓向两侧抹至太阳穴 ,2分钟
5.揉太阳(疏通头部的经络气血,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5——7次
6.勾点睛明,推柔眼眶,抹眼眶,柔眼球,分抹眼球,3分钟
7.点柔上迎香,点柔迎香,点柔四白,推三根,点柔颧髎,点柔下关,推颧弓,
点人中,点柔地仓,点承浆,分抹口唇,柔颊车,共5分钟
8.前额八字柔法,指柔前额,4分钟
9.分抹前额:双拇指指腹从患者印堂依次分抹至双太阳穴,并在太阳穴出停留点按太阳穴, 2分钟
10.分推前额,用两手大鱼际分抹前额3分钟,指柔面颊,上带发梢,连续动作,2分钟
11.点按印堂至百会:双拇指腹从患者印堂依次分点至双百会穴( 清利头目,凝神定志!) 6——8次
12.指柔头皮,2分钟
13.按揉五经:以双手拇指由前向后分别按揉督脉和正中线旁开1cm、3cm、5cm、7cm。
重点按神庭,百会,四神聪, 4到8次
14.指疏法:双手五指指峰从头正中线快速上下分疏至两侧颞部,反复操作20次,
15.点耳门、听宫、听会穴,勾点翳风穴,勾点风池穴,勾点风府穴,安眠穴,点柔百会,一共6分钟
16.理少阳:用拇指偏锋理头两侧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持续3分钟。
17.叩击头皮三经(督脉、膀胱经、胆经) ,10至12次
最后以舒适的抹面法、分推前额法、理头皮法结束推拿放松治疗!
内关,按揉神门,双手抹面!
(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运用三个疗程)
患者俯卧,取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
取 天柱、肩井,安眠点,用推、柔、按手法。
患者仰卧位,先推、按、摩膻中、中脘、气海、疏胸及两侧胁部,再按足三里;
按、抹太阳、印堂、上星、头维、百会。
患者坐位,拿风池、肩井、合谷,搓两肩至两胁。

难以复睡,时时惊醒,睡不安宁————
内关 :宁心安神,理气和胃
三阴交:调理脾胃,补益肝肾,
神门: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彻夜难眠————
脾胃损伤,导致食积内停,胃气失和,胃不和则卧不安,还有阴虚火旺,
选神阙穴:赔补元气,调和阴阳
足三里 :大补穴,属阳明胃经的穴位,调理脾胃,通经活络,
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失眠引起的头痛,点柔率谷:疏肝解郁,
风池穴:清利头目,
风府:开窍醒脑,
肩井穴,




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西医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

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

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其特点是疼痛广泛

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故又称“五十肩”。因患病以后

肩关节不能运动,仿佛被冻结或凝固,故称“冻结肩”

“肩凝症”。

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就是肩关节,其关节囊较松驰

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靠关节周围的肌肉

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

并且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

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和挤压

因而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中医认为体质的虚弱或过度的劳累会造成气血的不足,气血不足经脉失去濡养,血虚生疼;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骨肉,寒性主收引,寒邪克于血脉,造成血凝而不流 ,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
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
在《灵枢·贼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
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背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
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现代中医临床总结古人经验,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
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
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
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按摩治疗肩周炎分两期,早期采用轻柔的手法,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及韧带的修复;
粘连期:采用较重的手法,治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以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为主。
取穴:肩前、肩髃、肩廖穴,肩内陵、肩贞、肩腧,秉风、肩井、中府天宗、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肢体的疼痛是由于局部气血瘀滞、经脉不通所致,不通则痛。
推拿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故以疼痛点为治疗腧穴, 在其上施以推拿,可得通则不痛之效。在不痛的体位采用拇指平推法和柔拨法,
手法总结如下
先对上肢进行放松,
点合谷,理指缝,手背八字形柔发,分推手背,拔伸手指,勒手指,分腿手指,牵抖手指,双点劳功,分推劳功,摇手腕,拨肌腱,点揉曲池,点手三里,点内关,揉拨前臂,理手三阴经,理手三阳经,揉拨手三阳经,揉拨手三阴经,活动肘关节,拿四方肌,捏挤上肢,抖上肢(提抖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提抖频率要快,幅度逐渐增大。),搓上肢,牵抖上肢,

针对性放松治疗手法:
1.揉肩前,揉肩侧,揉肩后,
2.抱揉肩关节,抬摇肩关节(要注意上抬的动作必须稳而缓和,幅度逐渐加大,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剧烈疼痛,使患者不堪忍受。)
3.托肘摇肩,托手滚上肢,前扳肩关节,后扳肩关节,压肩外展,卡压肩关节,
4.拿肩井,拿揉肩井,滚肩部,肩部三线揉法,弹拨肩部,大鱼际揉肩法,
5.揉肩肩胛骨(叠掌揉,患者俯卧),揉肩胛岗,弹肩胛岗,
6.点揉天宗,弹天宗,
7.揉拨肩胛缝,弹肩胛缝,顶肩胛缝,
8.点揉风池,点揉风府,
9.搓肩部(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以放松肩关节),以此舒适的手法结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