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与心理学:肢体语言靠谱?

 道_格 2016-10-15

个案分析

 

朋友A去一家鞋店买鞋,20出头的女售货员带着满脸笑推荐一双近期受欢迎的流行鞋,A似乎不太满意,不断的挑剔鞋款的问题。慢慢的,女售货员的肢体语言变了 - 声音仍然亲和,但她的眼神不笑了。没多久有新的客户到来,女售货员进一步改变肢体语言 -她的脚与身体朝向新的客户,只是撇头与A进行互动。A除对鞋款不满意外,对于女售货员的肢体语言变化(变得不耐烦)也有所感觉,最终这双鞋没有买成。

 

美剧「Lie to me曾轰动一时,类似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的书也曾畅销,到底肢体语言靠不靠谱?哪些肢体语言较可信?哪些又是夸大不实?上述案例中的A又是如何感知到肢体语言并得出综合评价?且让我们从脑科学与心理学角度来逐一分析。

 

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信息如何传递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包括以文字为载体的说听读写,以及不以文字为载体的肢体语言。依据Albert Mehrabian 提出的The Rule of Mehrabian指出:沟通时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 55% 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38% 是用声音(语音, 语调及其他声音)完成的、只有7% 是用语言(文字)表达。



图一 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信息如何传递

 

这个理论与我们的日常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文字是在人类脑皮质层发达时所产生的东西,看似最精华、但信息量实则不多,反而是人与人在交流、特别是情感方面交流时,大部分信息会从肢体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站姿....)中毫无防备的流露出来。

 

从脑科学看肢体语言的来源

 

心理学家 Paul McLean 提出Triune Brain Model,认为人的大脑是由三个不同阶段所进化的大脑组成。分别是:

 

  • 古脑(脑干),进化中最先产生的。古脑只关心两件事,生存和繁衍,意味着这类信息会优先驾于其他任何信息而最先引起我们本能的反应(性、食物、危险)

  • 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开心、难过、愤怒、...)、直觉、搏斗、逃避,这个脑有基本价值判断、喜欢开心与舒适感觉、爱憎分明,没有中间状态。早期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 新脑(大脑皮层),最后进化出来,新脑负责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是分析、推理等



图二 三脑图

 

McLean认为这三个脑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计算机,各自拥有独立的智慧、主体性、时空感与记忆,每个脑通过神经与其他两个相连,但各自作为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McLean否定新皮质层可以控制着其他的脑层的说法,控制情感的边缘系统虽然生理上位于新皮质之下,但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优先于、甚至阻止新皮质高阶功能。这个观点在后来脑神经的研究中也被证实,外界刺激的信号是同时传给边缘系统与脑皮质层,当信号带有情绪属性时,边缘系统会立即起作用!间接证实肢体语言比人的口头言语更有意义、更不会骗人

 

  • 由进化而来的边缘系统控制人的第一反应(生理、内分泌、心理反应)

  • 边缘系统对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反射,不加思考、也是最真实的

  • 由经过脑皮质层的信息,由于有了抽象思维、战略评估,进化出说谎、隐藏真实想法的能力。所说出来的语言未必真实

 


图三 外部刺激的神经回路

 

那么,边缘系统如何控制人的第一反应?有五种反应是与边缘系统有很大关联的:'

 

第一是冻结。人们在遇到状况不明朗、超过预期回应时,会产生惊讶、恐惧,首先做的就是减少动作、保持静止、或减少曝光率。典型的反应如屏住呼吸、动作停止、呼吸停止、保护脆弱的部位。

 

第二是战斗。当我们愤怒、不屑、厌恶时,我们的肢体语言常常会有攻击的行为,例如:双手握拳、言语反驳并语速变快、四肢行为放大、暴露自己脆弱部位(显示自己优于他人的自信)

 

第三是逃离、逃避。当面对有威胁的刺激源,边缘系统选择不愿意面对、或是对于前述冻结反映之后仍无法确认情况下选择的逃避决策。常见的反应有:脚部与身体方向偏离刺激源、视线偏离刺激源或不愿直视,主要作用就是拉开距离以及为逃跑做准备。

 

第四是阻断。指面对有威胁、不喜欢、不信任(不想被对方了解)的刺激源,边缘系统选择不愿意面对,但又无法逃离时,用分隔自己与刺激源的一种行为反应。典型的反应有视觉阻断(频繁的闭眼、眨眼、以手遮眼)、肢体阻断(双手抱胸)、物体阻断(与目标源之间隔着物体如计算机),一般和恐惧、拒绝、戒备的情绪有关。

 

第五是安慰。为了抑制和缓解不安的情绪,所产生的自我抚摸、或移转大脑注意的的动作。例如抚摸头发或鼻子、咳嗽或拉长声音、喝水或抽烟、晃动脚跟或脚尖

 

为何我能理解你的肢体语言 - 镜像神经元

 

1992年在意大利帕尔马,一只猴子坐在专用试验椅上等着吃中饭的研究人员回来。无意中发现当人类拿着食物吃时,猴子大脑某些部位的细胞也会兴奋之后,科学家发现,猴子看到别人剥花生或听到有人剥花生时,此些区域的细胞同样会兴奋;当用香蕉、葡萄干和其它所有实物时,同样的事情发生了。这证明了一件事,感同身受」是通过感觉而非思想。

如何「感同身受」?人类大脑有若干镜像神经系统来专门传输和了解别人的行动和意图,以及别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他们的情绪。镜像神经元不是通过概念推理,而是通过直接模仿来让我们领会别人的意思。通过感觉而非思想。此发现触动了许多科学规则,改变了对文明、移情作用、哲学、语言、模仿、孤独症和心理疗法的理解。


加州大学研究镜像神经元的马科·艾可波尼说:当你看到我完成一个动作,如踢球,你自己的大脑就会自动模仿此动作。当你模仿时,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大脑电路是如何约束你不动的。但你明白我的动作是因为你大脑中有一个基于你自己模式的动作模板。当你看到我挥手掷球时,你大脑会重复一下动作,以说明你得知我的目标。因镜像神经元,你能看懂我的意图。你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如果你看到我哽住了,镜像神经元会模仿我的痛苦,你会自动同情我。你知道我的感受因为你能真正感知到我的感受

 

有一个很有趣的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是为何看到别人痒时你也会痒?看到别人打哈欠时你也会打哈欠?因为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仿对方的动作,相应的神经元正被激活。

 


图四 打哈欠的传染源自于镜像神经元

 

为何我能理解你的肢体语言 - 情绪表情的共通性

 

美国心理学家KrechCrutch FieldLivson等人把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四类,经由这些基本情绪的组合,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复合情绪

 

  •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和确信,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

  •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美国情绪心理学家Ekman发现不同民族的的语言不同、但对应相同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Ekman在进一步的实验(以及后续研究学者的实验)中发现基本情绪的表情(脸部肌肉运作方式)在全人类是接近的、普遍的,并且人们普遍具有辨识的能力。

 

由于人类的镜像神经元可以在脑内模仿他人行为、加上基本情绪与表情的共通性,人们对于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感同身受,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天然进化而来的识人能力。


结论:唤回我们对肢体语言的天然感知能力

 

训练自我的觉察力!在你的边缘系统启动第一反应时去进行当下的觉察,包括

 

  • 放下自我防卫

  • 放下期待

  • 同时接纳来自于理智与情感的两种声音

  • 对自己、对方、环境的不待评价,单单纯纯的感受

 

那么,进化而来的边缘系统、镜像神经元就可以不被遮蔽、很容易使我们从场域和对方的肢体语言中获得对方的深层信息。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