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分钟读完:《只需倾听:与所有人都能沟通的秘密》

 炫先森 2018-06-15


9分钟搞定

打开任何人心扉的方法

 


 

 


​​

​.1.

这本书讲什么?

 

这次,炫先森与你分享的书是《只需倾听》,这本书还有一个直白的副标题叫“与所有人都能沟通的秘密”。顾名思义,这本书告诉我们,只需要倾听,就可以与任何人实现有效的沟通。

 


.2.

只需要倾听就可以

与任何人实现有效的沟通?

 

这需要回到书的作者身上。


本书作者马克·郭士顿,是一名医学博士,是全美年度最优秀的精神科医师之一。马克·郭士顿博士还是美国警方和FBI以及诸多国际大型企业的培训导师。尤其是在与人质的谈判方面,马克·郭士顿博士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马克·郭士顿博士从实战中总结经验,发现了沟通的本质是与大脑沟通,也就是说与人沟通实际上是与人的大脑沟通。基于此,他提出了“与人沟通的关键是倾听”这一独特的见解。


 

.3.

为什么说沟通的本质

是与大脑沟通?

 

大家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与别人沟通时,不在同一频道的时候。你说东他说西,你说这个事情他却在说另外一个毫不相关的事情。


两个人的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就是指不在同一个脑层上。也就是说,与人沟通实际上是与人的大脑沟通。


 

.4.

怎样使两个人的沟通

处于同一个频道呢?

 

这需要我们了解三点大脑知识。这三点大脑知识分别是,“分成三部分的大脑”、“杏仁核劫持”和“镜像神经元”。

 

“分成三部分的大脑”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分成三层的,分别是:最基本的“爬虫”层、较为进化的“哺乳动物”层以及最外面的“灵长动物”层。

 

最基本的“爬虫”层,触发的是我们的本能反应和行动。一旦遇到危险,我们要么是战斗,要么是立即逃跑,这些都是“爬虫”层大脑促发的结果。

 

较为进化的“哺乳动物”层,产生的是情绪。遇到事情时,我们的情绪反应是高兴、开心,还是悲伤、嫉妒?这些情绪都是从“哺乳”层大脑产生的。

 

最外面的“灵长动物”层,也就是我们的理性脑。但是,这部分的大脑是从“爬虫”层和“哺乳动物”层那里获取数据和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再形成理性行动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放任自己的本能反应,或者不善于调节情绪,那么他的最终行动也就不会有多少理性。

 

这三部分的大脑,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各自为政,很少是共同协作的。比如说,一旦我们面临压力,那么“爬虫”层和“哺乳动物”层就开始指挥我们的行动了。于是,我们的“人”就切换到了原始状态。


这些脑科学知识,与沟通有什么关系?关系非常大——如果我们是在用“灵长动物”脑与对方沟通,而对方却是在使用“爬虫”脑或者“哺乳动物”脑与我们沟通,其结果会怎样呢?其结果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所以,要想与任何人实现有效的沟通,就得打开对方的“灵长动物”脑

 

 

.5.

沟通时理性

为什么总是缺位?

 

人脑进化了几千年,为何时到今日还会受最基本的“爬虫”脑和较为进化的“哺乳动物”脑支配呢?为什么在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时,“灵长动物”脑常常缺位呢?原因就在于杏仁核。

 

杏仁核是大脑深层的一个小区域。当我们一旦察觉到危险的时候,杏仁核就会立即采取行动。它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关闭“灵长动物”脑(即理性脑),从而导致我们按照原始直觉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杏仁核劫持”。

 

遇到危险,我们的理性会被“杏仁核劫持”,这可以理解。可为什么沟通的时候,我们的理性也会被“杏仁核劫持”呢?沟通与危险是两码事啊。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给别人讲道理、施加压力、束缚别人,让他们产生了害怕、气愤或者抗拒的心理,而这些都会被视为危险,从而导致理性被“杏仁核劫持”了。那么,怎样的沟通,可以避免理性被“杏仁核劫持”呢?方法就是利用“镜像神经元”。

 


.6.

在沟通时怎样避免

理性的缺位?

 

什么是“镜像神经元”呢?科学研究发现,当1号猴子看到2号猴子扔球的时候,1号猴子也会兴奋,其大脑里的反应就像是它自己刚扔了球似的。大脑里的这个反应就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也就是说,“镜像神经元”使1号猴子在脑海中“镜像映照”出了2号猴子的举动。

 

“镜像映照”是“同理心”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沮丧的时候,我们的朋友极有可能也会产生沮丧的情绪,这就是“镜像映照”催生的“同理心”。

 

如果我们看到朋友因为我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因为我们的悲伤而感到悲伤,我们就会对朋友产生信任感,从而打开心扉。也就是说,当我们感受到,有人理解我们时,我们就很容易对他敞开心扉。

 

所以,要想打开别人的心扉,就需要我们“镜像映照”出他的行为,也就是,要去理解他,理解他的渴望、感受和情绪。而他一旦对我们打开心扉,就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全身心地理解别人的渴望、感受和情绪就是倾听。所谓倾听,就是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打开别人的心扉。

 


.7.

回答书名:为什么说

要想实现有效沟通

只需要倾听?

 

以上就是“与人沟通的关键是倾听”的底层原理。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要想实现有效的沟通,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打开对方大脑里的“灵长动物”脑。打开对方大脑里的“灵长动物”脑的方法是,“镜像映照”出他的行为,全身心地理解他的渴望、感受和情绪。

 

全身心地理解别人的渴望、感受和情绪的这个过程就是倾听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有效的沟通,只需要倾听

 


.8.

倾听的核心法则1:

对对方感兴趣,

而不是证明自己有趣。

 

通常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想,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有魅力呢?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证明自己有趣,往往适得其反,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相反,要想打开对方的心扉,就得对对方感兴趣

 

比如,你和一个刚认识的律师朋友约会。如果你一个劲儿地证明自己多有趣,那会让这位新朋友觉得很乏味。但是,如果你问这位律师朋友:“你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吗?怎么后来当上了律师?”“港片中的律师都是很威风和神气的。现实中,你们又是怎样的呢?”“哪样的客户,你们更愿意从感情上去帮忙呢?”那么这位律师朋友也会更有兴趣与你分享他的从业故事。

 

第一个显示你对对方感兴趣的方法是,闭嘴和追问

当对方一开口,就表示他要开始倾诉了。这时,你要做的就是闭嘴,倾听,而不是插话。如果对方的倾诉告一段落,记得要顺着对方的回答再追问对方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证明你刚才听到了对方刚刚说到的内容,也就是证明你在用心听他讲话。

 

第二个显示你对对方感兴趣的方法是,总结对方刚才说过的话

比如,对方给你讲了一个噩梦般的经历。你可以重述对方讲述中的几个关键点:“我的妈呀。你竟然遇到了这样子的事情。那后来怎么样了?”或者,向对方请教:“你的PPT玩得这么顺溜,快教教我吧,我最怕做PPT了。”

 

为什么对对方感兴趣,可以有效地打开对方的心扉呢?原因就在于“镜像映照”——我们对对方感兴趣,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关心,还表明我们愿意花时间了解他的事情。我们这样做得越多,对方回报的感激就越多,就越会“镜像映照”我们的行为,为我们做些相似的事情,比如回应我们。

 

 

.9.

倾听的核心法则2:

让对方感到自己有价值,

而不是证明自己有价值。

 

那与一些爱抱怨的人沟通,该怎么做呢?也表现出对他们感兴趣?那恐怕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抱怨能量,让他们抱怨得更凶。

 

他为何喜欢抱怨?其实,答案并不难猜。他所有的抱怨无非是想说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或者回报。

 

作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镜像神经元接受匮乏”。也就是说,他们付出了,但是没有得到外界的回馈。然而,他们越是抱怨,周围的人就越对他们避之不及。而这又加剧了他们的“镜像神经元接受匮乏”。他们如饥似渴地想要证明自己很重要,便越发地抱怨了。由此,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要想让他们停止抱怨,就需要“镜像映照”他们的付出,避免他们陷入“镜像神经元接受匮乏”的境地。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有价值。

 

让对方感到自己有价值,会从更深层次上触动对方。当对方感到自己很重要的时候,就相当于你给了对方一份无价的礼物。作为回报,他们往往愿意为你赴汤蹈火。

 

 

.10.

倾听的核心法则3:

帮助对方抒发郁结,

而不是劝导或争辩。

 

有些时候,不管你是想对对方感兴趣,还是想证明对方有价值,在你还没开口时,对方就会凶你:“滚开,别来烦我。”

 

这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方法是,不要试图安慰,不要争论,也不要辩解,而是任由他发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情绪已经崩溃,我们要做的唯有帮助他抒发郁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放松下来,从而敞开心扉听取我们的建议。

 

具体的做法是,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发泄情绪。不管他说了什么,都不要跟他争论,更不要为自己辩护。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堵了半天之后,你终于能进卫生间了,还没释放完之前,你肯定不想打住吧。所以,对方还在发泄、抱怨、发牢骚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打断他。

 

等他发泄完了,肯定也就精疲力竭了。不要把这种状态跟“轻松”混淆起来。当一个人精疲力竭的时候,感到的是空虚和疲惫,别人说什么是听不进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而是引导对方继续说下去,比如简单地说一句:“再多跟我说说吧”。这样做,可以让对方意识到,你并不打算跟他争论,他也就会放下戒心。同时,这样做也意味着你在听他说话,并且真的“听”到了他的郁闷。

 

当我们帮助他把重担从肩上卸下来后,他也会想要为我们做些相似的事情,比如把我们当朋友对我们敞开心扉,来“镜像映照”我们的行为。

 

 

.11.

简单易学的倾听方法1:

从“交易”到“交心”  

 

小明在公司里负责宣传工作,明天有一批客人来访问公司,你让他拍些活动现场照片。你与小明的沟通就是交易式沟通。但是,如果你征询小明的意见,问问他这次的访问从哪个角度来宣传会有效果,再请他帮忙来做宣传,那么这个沟通就是交心式沟通。


交易式沟通的目的是交换信息,本身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有个致命的缺点:不会让人打开心扉。而交心式沟通,因为在沟通过程中引入了人情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容易把对方的状态从“考虑”变为“愿意做”


怎样把“交易”变为“交心”呢?问一些能让人仰头沉思的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场景。

假设,今天是你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

下班时,你的上司问你:“今天工作下来,感觉怎么样啊?”

你回答说:“很好啊。谢谢领导。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第一天上班很顺利。”

上司接着说:“顺利就好。接下来,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来问我。”

你说:“好的。谢谢。请问,订书机放在什么地方?”

上司说:“在文件柜子最上一格。对了,明天上午,把客户的表单发给我吧。”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非常熟悉吧?有问题吗?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吧。但是,这样的对话,不会使你在上司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你们的交流是一种交易。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对话场景。

同样是在你下班的时候,上司问你:“今天工作下来,感觉怎么样啊?”

你回答说:“谢谢领导。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第一天上班很顺利。哦,领导走之前,有没有时间?我还有一些小问题,想向您请教。”

上司说:“有什么问题?”

你说:“我今天的工作,不知道您是否满意?能否告诉我,我在哪些方面,让您很满意,您希望我保持下去?而哪些方面,我需要改正呢?”

上司说:“嗯。这些问题嘛,问得很好,我得好好想想再回答你……”


很显然,这种对话场景,会让上司对你刮目相看。达到这样的效果,不过是问了几个小问题,就把谈话移出了交易模式,带入到了更高的交心模式。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构思交心式的问题很简单。问问自己,哪个问题能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的想法、爱好、未来的成功、人生故事感兴趣,然后把这个问题问出来。


这就是,从“交易”到“交心”的倾听方法。把“交易”变“交心”的目的是,把对方的状态从“考虑”变为“愿意做”。

 

 

.12.

简单易学的倾听方法2:

“肩并肩”交流

 

“肩并肩”是指,和对方一起做一件事,比如一起吃饭、散步、做家务,然后用预先设计的问题,询问对方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感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大涛开车,带着15岁的儿子小涛去超市购物。像往常一样,15岁的小涛,戴着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打着手机里面的游戏,与大涛零交流。

这时,大涛提起了公司里一个总是给别人惹乱子的同事。大涛问小涛:“你的同学当中,有这样总是给别人添乱子的人吗?”

小涛很惊讶。因为平常大涛总是问小涛“这次考试语文考了多少分”“你为什么又染了头发”小涛没料到爸爸这次竟然会征询自己的意见。

小涛想了想,说:“同学当中小明就是这样的人。”

听完之后,大涛忍住了惯用的说教,而是说:“说说看,平时小明是怎样的惹乱子?”

大涛的追问,让小涛敞开了心扉。小涛说:“有好几次,他都把好事搞砸了。还有几次,他破坏了大家的兴致……”

大涛接着问道:“要是他给你添了乱子,你会怎么办?”

小涛说:“我会尽力帮他解决问题吧,也会阻止他这样干。”

大涛夸奖小涛:“他有你这样的朋友是他的幸运呢。”

小涛有些得意:“那是,我在班上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


大涛用来让小涛敞开心扉跟他交流的方法,就是“肩并肩”沟通法。这个方法基于三个事实。


一是,让对方坐下来听你教训很少能管用。因为这会让他们产生防卫心态。一旦他们开始为自己辩护,就不会把想法对你和盘托出。但是,跟他们肩并肩地做同一件事,就会降低他们的防备,让他们坦诚想法。


二是,提问比说教有用。所以,大涛没有教训小涛:“别让朋友把你扯进麻烦里去啊。”相反,大涛向小涛提出了问题,让小涛去想,“如果他给你添乱子,你该怎么办?”换句话说,大涛没有摆出架子教训小涛,也没有说教,而是“肩并肩”地——既在情感上,也在身体上“肩并肩”地——与儿子谈话。


三是,当你不去打断,而是让一个倾诉引出另一个倾诉的时候,你会知道更多的信息。因此,大涛没有引诱儿子跟自己进行一场以说教结尾的对话,而是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小涛和自己分享更多的想法。

 

“肩并肩”沟通法很容易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第一点是,当对方放下防备之后,千万不要辜负他们的信任。比如,不要用这个方法套取负面信息,或者不要用这个方法去教训别人。


第二点是,不要跟对方争论。如果对方说出来的话你并不同意,忍住冲动去辩驳,而是继续问一个问题,把对话深入下去。


第三点是,当你向对方提问时,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如果对方提出了一个好主意,你应该采纳。如果对方说得不沾边,也不要指责,而是感激他们的建议,比如对他说:“感谢你的建议,这个建议我得好好地想想。”


这就是“肩并肩”交流法。“肩并肩”交流的目的是,降低对方的防范心理,把对方的状态从“抗拒”变为“肯听”。


 

.13.

这本书书名可改为

《打开任何人心扉的方法》

  

以上就是《只需倾听》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我们来总结一下。


与人沟通实际上是与人的大脑沟通。避免不在同一频道上的沟通,就需要想方设法打开对方大脑里的“灵长动物”脑,也就是打开对方大脑里的“理性”脑。打开对方的“理性”脑的方法是,“镜像映照”出他的行为,全身心地理解他的渴望、感受和情绪。而全身心地理解别人的渴望、感受和情绪的这个过程就是倾听。也就是说,要想实现有效的沟通,只需要倾听。


倾听的三个核心原则,分别是:对对方感兴趣,而不是证明自己有趣;让对方感到自己有价值,而不是证明你自己有价值;帮助对方抒发郁结,而不是劝导或者争辩。


与此同时,我们也介绍了两个简单易学且有效的倾听方法,分别是:从“交易”到“交心”和“肩并肩”交流。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沟通的关键以及最高明的沟通,并不在于我们告诉别人什么,而在于我们让别人告诉我们什么。让对方开口说话,无疑是创造了一种牵引力,把对方拉向了我们,而不是把我们推向了对方。想让对方开口说话,就需要我们具备倾听能力。倾听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打开别人心扉的能力。这,就是与所有人都能沟通的秘密。


好了,《只需倾听》就说到这里,恭喜你又掌握了一个沟通的核心技能。喜欢炫先森的讲书可以关注我,也可以分享给朋友。下次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