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邵花猪

 宛平2008 2016-10-15
    黔邵花猪因主产于湖南省怀化市(1953—1981年间称黔阳地区,1981年后改称怀化地区)和邵阳市而得名。该花猪包括三个类群:绥宁县的东山猪、新晃县的凉伞猪和溆浦县的龙潭猪。
黔邵花猪——中华名猪(62)

    黔邵花猪的中心产区在湖南省邵阳市的绥宁县,主要是该县南部省道1805线及巫水流经地区,还有怀化市的新晃和溆浦两县。主要分布于邵阳市的邵阳、城步、武冈、隆回、洞口、新宁,怀化市的新晃、溆浦、怀化、芷江、通道、靖州、洪江、会同。湖南省娄底市的娄底、新化,永州市的零陵、道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三江、龙胜、兴安、桂林以及贵州省的玉屏、锦屏、三穗、天柱、岑巩、铜仁等地亦有分布。
黔邵花猪——中华名猪(62)

    黔邵花猪产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邵阳、怀化地区,为云贵高原东侧雪峰山山脉的延伸区,沅水上游及其支流潕水、巫水流经该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大,沟谷深切。海拔最高1913m,最低205m。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308天;年降水量1336mm,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375h。夏季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甘薯、大豆、玉米等,冬季旱地和部分水田种植油菜、萝卜、白菜、绿肥等。野猪草和青饲料丰富。这些构成了黔邵花猪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另外,高山峻岭的屏障阻隔、相对封闭的环境,延缓了其改良进程,对黔邵花猪遗传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记载:“关于猪种来源,没有确切的资料可查。据考证产区县志,这几个繁殖中心,过去均系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大约在明朝时期,由江西移民迁入这些地方,带人了外来猪种,并与当地的原有黑猪(群众俗称苗猪)配种繁殖,经长期选育而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猪种”。据《绥宁县志》(1997)载:“宋元祜年间(1086—1093),朝廷派兵抵绥宁镇压少数民族起义,随军商人带人种猪。外地猪与本地黑猪配种繁殖,经长期选育而成”。产区猪种表现“花头白身”、“花头黑臀”等外貌,均印证了上面论述的正确性。但“黔邵花猪”的最早原产地是否是在绥宁县,尚缺少足够的证据。
黔邵花猪——中华名猪(62)

    新中国成立前,黔邵花猪产地交通极为不便,人民生活贫苦,养猪主要靠野生饲料,因而形成了该猪耐粗饲的特性,加之管理粗放,猪的体质变得结实、抗逆性较强,即使在破烂不堪的栏舍中日晒雨淋也很少发病,酷热的夏天对其怀孕产仔无太大影响,在最低气温-6.5C下能正常生长。大多数母猪除发情时躁动不安、带仔期性情凶猛外,平时性情非常温驯。
     黔邵花猪耳较大、肥厚下垂。体型中等,背腰平直或稍凹,腹中等大、不拖地,臀部倾斜、欠丰满,乳头长而较小、排列匀称,四肢较粗壮。系部,初生时为立系,约1岁后部分立系慢慢变为卧系,这可能与小栏圈养,填草积肥,不设运动场,猪只长期生活在松软、潮湿、狭窄环境中缺乏运动,以及缺钙等因素有关。尾大较短,一般不超过飞节。成年公猪长有獠牙。
黔邵花猪——中华名猪(62)

    根据体表白毛面积大小,黔邵花猪可分为“大白花”和“小白花”。“大白花”除头、耳、臀尾部为黑色外,嘴筒、额中、肩部、四肢腹部、尾尖均为白色,包括“花头白身”和“花头黑臀”。“小白花”与之不同的是,黑色从臀尾部延伸至腰荐部或胸背部,呈典型的“花头盖雪”状。毛色的变化可在同窝猪中体现出来。根据在原产区调查时拍下的48头黔邵花猪照片统计,“大白花”和“小白花”各占50%,在“大白花”猪中,“花头黑臀”占58%、“花头白身”占42%。
    据2006年调查,在邵阳、怀化、娄底等地区,尚存栏黔邵花猪种母猪2.572万头,种公猪163头。结合广西等地的调查估测,湖南、广西两地现存栏黔邵花猪种猪约6万头左右。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心产区绥宁县2006年仅有黔邵花猪母猪2780余头,种公猪16头(7个血统),种公猪数量急剧减少,至2007年8月全县该品种种公猪已减至12头。之后,绥宁县政府采取了措施,纯种黔邵花猪迅速增加,至2009年11月存栏黔邵花猪母猪9120头,种公猪和后备公猪24头(血统14个)。
黔邵花猪——中华名猪(62)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1979年绥宁县曾在东山乡建立原种繁殖场,后因外种猪的引入,该场停办。2005年绥宁县人民政府将东山、鹅公、朝仪、兰家划为保护区,利用相关场地或依托养殖大户建立保种场,黔邵花猪的保种与选育纳入了养殖业“十一五”(2005—2010)和库区移民区发展规划。2006--2007年绥宁县畜牧水产局对黔邵花猪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开展了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乐安、东山、朝仪、寨市、党坪等乡相继出现了存栏数十至近百头黔邵花猪种猪的大户。2010年4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制定了该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建立了“顺意保种场”以及数个扩繁场和保护区(点),为该品种猪的保护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黔邵花猪肉质佳、耐粗饲、母性强、适应性好,杂种优势明显。但该猪种生长速度较慢,胴体肥肉较多,种猪数量特别是公猪数量急剧减少。今后应认真执行保护政策和鼓励措施,办好保种场,进一步明确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黔邵花猪的优势,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遗传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