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实战基础:论劲

 LKJHGFDDAZXCVB 2016-10-15

多年前识得遇杨门的一位拳友,将其门内传阅的一本练劲的秘籍赠与我参详。里面详述各种劲以及特征,总计二十六种。开篇的论述便是力是直的、劲是走曲线的,之后是棚劲、粘劲、黏劲等。后来有好心人网上发布长文就是摘录该秘籍名曰:《论劲》,大家可找来一读。该秘籍内容异常丰富,容某细细道来。

在前篇《内家拳实战基础:劲与力》、《内家拳实战基础:化与打》等文中多次讲解劲与力的关系与区别。在《论劲》一文中摘录的二十六种劲的讲述部分,虽为古文,但讲解的十分清晰。这其实是劲的二十六种使用方法,而不是真有那么多种类的劲。坊间认可的最大的劲就是中定劲,也即是大家一直强调的棚劲不丢。所谓的粘黏连随,只是身体通道不同的组合,导致劲的流向与大小的不同。要想达到自由组合各种劲,体内的通道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控制劲的流速与方向。

内家拳实战基础:论劲

对于内劲通道的训练主要依靠基本功各种针对练习,比如:压腿、伸筋拔骨、松膝、松胯、转腰、转胯、倒胯等。劲的流速训练,主要依靠发劲训练:比如:站桩、深蹲、三体式、打桩、五行拳、炮锤等。劲的方向训练最难,这个需要依靠修为的训练,比如:打坐、读经、禅七等。内劲通道与内劲大小速度都有法可依,效果立显。唯独这劲的方向控制虽然有训练方法,但是即使照做,效果也并不明显,这估计就是传统武术外面都特别喜欢提到悟性二字的原因。如无悟性,即使下了苦功,也所得甚微。咱是理科生,凡事需要将科学,对悟性二字,由来敬佩已久,可是从不愿意迷信。

估计大家会好奇,练武就是为了追求通道(大吨位)、速度与力量,实战就是靠速度与力量,即使没有悟性,也就是缺失一个方向,这又怎样?那实在是不明白武术诞生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方向,而并非为了最求能量与速度。在个体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力量是成反比的,通道的增大对速度与力量都有帮助,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如果方向错误了,就算用的是内家劲,效果也不如用拙力的蛮夫。所以,内家拳之道其实在于控制劲的方向,速度、力量与通道都是为了配合这个方向而存在的。

为了探寻内家劲的控制之道,我曾做了多年的研究,也尝试学习了许多其它外界认为需要悟性的技能,比如绘画。曾经通过《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学习绘画。其中教学理念是,通过一系列的简单训练让学习者在绘画时将大脑的主导权由左脑模式(逻辑词汇模式)转换到右脑(整体)模式。按照书本上的要求进行多次绘画训练以后,绘画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学习其中的理论,我联想到内家拳学习过程,觉得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内家拳实战基础:招式与定式》中提到招式必须是活的,不管是定式还是过渡的动作都必须是是一气呵成的,虽然一套拳有三十五式、八十五式,但练习者应该将一套拳从起式到收式看为“一招”,不要再两个相连的招式的动作交界处,刻意的停顿转化。一套拳应该是一以贯之,一个劲连绵不断,中间不允许有断劲。

在掌握了绘画的“右脑模式”后,我就开始考虑对于初学者让其知道套路中每招的名称是好还是不好?显著的好处是,有了动作的名称,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其实虽然有一个招式名称,一个招式完整的动作是由前一招的定式过渡到本招的定式,然后从本招的定式过渡到下一招的定式。我们通常在谈论某一招,都让新学员从上一招的定式开始一直演练到本招的定式。其实一个具体的招式名称,例如:白鹤亮翅,要准确定义到底哪一段是白鹤亮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只能是小范围内师傅徒弟、师兄弟之间的约定俗成。更多人认为只是定式那个姿势才对应那个招式名称。这种看法就将拳学死了,变成了定式拳。其实过渡动作与定式一样重要,或者说你练拳要将每一毫米的移动、每一秒的变化都当做定式,到了名义上的定式也不过是一秒就进入下一个定式了。

要怎样才能做到一套拳一气呵成呢?师父们一般会让徒弟多练拳。的确拳是要多多练习,练到不用想下一招是什么,身体记忆就将一套拳演练完毕。

有过多年练拳经验的人都有如下的练拳体会:某一次练套路,前一刻刚起式,一转念,意识到已经练了一多半拳了。之前那段练拳的过程,大脑中似乎全无印象,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因素:

  1. 套路已经很熟悉了;

  2. 脑子里面在想别的事情,走神了。

另一种练拳的体会相信许多人也有过:感觉今天的拳很流畅,似乎有个声音在你的耳旁为你念出下一招的名称,然后你很快就能将一套全演练完毕,或者跟随这个声音,加速将一套拳练完。首先,我要说明演练套路的快与慢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到位,时时刻刻都能保持中定。

上述的两种现象,很多人都经历过,但对于太极拳的修炼来说是病、是魔。正确的状态是:

  1. 忘却练拳的时间(与进行素描绘画时一样);

  2. 忘掉招式名;

  3. 知道自己正在练拳(不走神);

  4. 只关注下一秒、半秒、十分之一秒或一厘米、一毫米的动作变化(与素描中观察对象的细微线条一样);

  5. 克服(无视)来之大脑的催促你加快行拳,让你快快进入下一招的冲动,让自己完全沉入当前这一招。

练拳与绘画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当然都是针对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让其画一个图形,这位初学者会盯着目标或画纸很长时间,不敢下笔,一下笔就想一笔就将目标的轮廓或轮廓中某一部分给画出来。完全忘记了还有一种绘图工具叫做:橡皮。你其实可以一毫米、一厘米的来描绘目标的轮廓。针对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绘画的初学者,你大可以从目标上任何一条线开始画。学习太极拳与此类似,刚学拳的人总想短短几天就将招式学完,然后就可以一整套拳开始练,不停的问老师,现在是哪一招了,后面还有几招?其实一套拳是由一招一招组成的,里面每一招也是一套拳,应该像上面描述的绘画情景一样,一毫米、一厘米认真的去完成每一招,如果发现偏了歪了,像用橡皮修正线条一样,及时将身体调正。

内家拳实战基础:论劲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实战基础:学劲》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