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開封繁塔的歷史記憶

 木头1018 2016-10-16

在古都開封城的東南郊,矗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佛塔——繁塔。繁塔建於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原名興慈塔,因其建於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內,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興建於繁(po,音婆)台之上,故俗稱繁塔。它是開封現存的最古老的地面建築物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過渡的典型,是一座豐富多彩的宋代文物寶庫。

一、繁塔的形制

繁塔在宋代曾是一座六角九層、80余米高的巨型佛塔,極為壯觀。繁塔原高9層,塔基面積501.6平方米,繁塔下部三層高約25米,是一座六角形的樓閣式佛塔,最底一層每面寬13.10米,從下往上,各層逐級收縮,到第三層呈平頂。平頂上的六級小塔高約6.5米。繁塔的內外壁鑲嵌著佛像瓷磚,塔身一磚一佛,共108種,70 0 0余尊。塔內存有178塊宋代佛經碑刻,壯麗輝煌,是珍貴的佛經碑刻精品。

現在只剩三級的繁塔,竟有塔門十一個。圓券門與方券門相間,方門走

道,圓門敬佛。如此多的門洞,既節約建築材料,又減輕塔身重量,使人覺得神秘莫測。繁塔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美的佛像磚雕、豐富的碑刻題記、罕見的書法藝術、珍貴的地宮資料、神秘的層級問題而聞名於海內外。

二、繁塔的建築裝飾藝術

開封繁塔是北宋初期由民間集資修建的佛教建築。佛教自西漢哀帝時從印度傳入我國,佛像藝術也隨之傳來,在漫長的漢化過程中,到唐宋時期日益成為我國民間的主要信仰之一。佛教中國化的突出標志就是佛教對民間信仰的滲透和民間信仰對佛教的改造。北宋時期,佛教已經深入民間觀念中,成為下層民眾的精神寄托,也成為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它影響的重心也從上層知識分子轉移到下層鄉村、市井的民眾。民間信仰的俗神便與佛教諸神合流,成為民間崇拜的對像。繁塔的建築裝飾藝術超美絕倫,是佛教信仰與民間信仰的結合體。主要裝飾形式有兩大類,一是磚雕:磚雕菩薩像、磚雕羅漢像、磚雕樂伎、磚菩薩及各種花紋磚

飾;二是刻石:“三經”刻石、助修繁塔題記刻石和其它刻石。

繁塔的內外壁鑲嵌著佛像瓷磚。每磚一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趺坐其中,佛像的姿態、衣著、表情各具特色。這麼多的佛像磚不僅造型優美,而且技藝卓絕。佛像磚雕顯示了宋代佛教藝術特點,與前代相比,塑像技巧有較大提高,世俗性更強,寫實成份更多,形像也更加優美。佛像在性格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藝術家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思想感情,佛像所穿袈裟線條流暢,面部和手腳的刻畫表現為豐滿、圓潤、細致,倍覺親切而生動,體現了佛像人物的性格特征。有釋迦牟尼、無量壽佛、彌勒佛、藥師佛的浮雕像。從現今殘存在佛龕中的色跡來看,宋代修建時整個外壁的佛像都是著彩描繪的,當時應該是色澤艷麗,外觀華麗富貴。

羅漢的觀念源於印度,但在印度並未形成羅漢信仰,也沒有羅漢造像制作傳統。佛經中並無羅漢形像的具體描述,因此羅漢造像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民間信仰性質。宋以後,羅漢崇拜益盛,成為寺院造像的重要題材。宋初的繁塔羅漢造像雖為數不多,但形像生動,相貌迥異。繁塔的十八羅漢像,姿態有正坐、側坐、半跏趺坐、全跏趺坐,俯視、仰視多種變化,真是“千人千面”,充滿神氣、靈氣和情趣,神態生動,各具特征。宋以後與羅漢有關的造像延續不衰,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國佛教神靈崇拜真正融入民間信仰。在繁塔內二層塔心室的內前壁上鑲嵌著一組樂伎菩薩塑像磚,共20尊,菩薩們以不同的姿態操持著樂器,身披纓絡,頭飾化佛,衣紋流暢,外部施以彩繪,寫明佛號,造型復雜、栩栩如生。

在磚面上可見指紋痕跡,表明這些樂伎磚在用印模壓制後,又經過了手工制作,為國內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為了保護與展示的需要,繁塔管理所於上世紀80年代復制了全部的樂伎磚,陳列在繁塔底層南向塔心室的甬道兩側。

繁塔內外壁除了裝飾磚雕佛像以外,在塔內各層的牆壁和蹬道上,還裝飾有許多刻石,主要有佛經刻石和助修繁塔題記刻石,其中佛經刻石4幅,每幅嵌石6塊,共24塊。額石155塊,室內有字碑石7塊。繁塔現存裝飾刻石186塊。刻石不僅襯托出繁塔的佛教氛圍,也豐富了繁塔的裝飾內涵,而且對古代科技、藝術、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繁塔刻石以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安仁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趙安仁是北宋書法家,善楷書,有歐、柳書法之長,書法方正端莊,渾厚有力。“三經”分別存於塔內上下兩層,南門內第一層東西兩壁鑲嵌刻經6方,東壁為《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壁為《十善業道經要略》,第二層南洞內東西兩壁上嵌《大方廣回覺多羅了義經》。“三經”刻石四周均飾有蓮瓣開花紋圖案,雕技精妙。繁塔以其巍峨的身姿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天下名士。筆者在延慶觀繁塔文管所內見到了新繁塔公園的設計圖,工作人員介紹說,將來的繁塔公園氣勢恢弘,景色秀麗。該公園建設規模78.3畝,總投資4902.9萬元。建成之後,人們將會觀賞到前院為國相寺、中院為天清寺、後院為白雲閣的三進院建築布局,輔以亭台水榭、花池等,被譽為汴京八景之一的“繁台春色”將重現宋都開封。歷盡劫難的繁塔若有靈性,也會些許欣慰了!

資料來源:《美術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