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学伟:冲量与引力

 xindiandengshw 2016-10-16

股票市场有2样东西会对股价产生引力:一是有形的成本,二是无形的定价

 

定价的依据是信息。因各人掌握的信息不同,对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度不同,所依据的定价模型,以及对价值尺度的把握和投资风格不同,所以定价天然就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有的会高于现实价格,有的会低于现实价格。高于现实价格的产生上引力,低于现实价格的产生下引力。

 

所以一个定价驱动型市场,只要股价仍在合理范围,基本面信息仍有利于定价的多样性,以及继续向上拓展的空间,股价上涨是并不需要太多量去冲击的,市场会在一种自适应过程中,保持买卖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相对均衡及稳定的上升趋势,直到一个自组织临界点到来。这就是美股上涨并不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从头到尾量都比较均衡的原因。

    A股市场,由于股价大多时间都在投资理性价格之上运行,定价和估值通常都无法给它提供太多的正能量、上引力,所以A股的上涨都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以克服估值和成本带来的双重下引力,其牛市更多表现为资金和筹码的对决。在这样一个市场里,研究筹码在各价位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各价位上的累计成交总额,具有重要意义。

 

记得67月间,在大盘从2900点再次起来时,我曾提出过一个3127点的最高目标价位。当时可选择目标其实很多,为什么敲定它来做阶段目标?

 

先上数据——

金学伟:冲量与引力

 


再来一一解释。

 

底部点位:包含了1994325点以来7次大级别底部——我们暂且把2638点也看做大级别底部。

 

TOP1-TOP3:当指数到达这一底部位置时,累计成交额最大的前3个区间。比如800,就是800-899点。成交指自上交所开业到见该底部位置时,在该区间的累计成交总额,单位亿元——如果你愿意,也可把这一统计做到TOP5,但我的经验是做到TOP3就可以了,太多反而画蛇添足了。

 

总成交:是指这3个区间的累计成交总额,单位也是亿元。

 

核心价位:是根据TOP1-TOP3计算的加权平均点位。它们大多会倾向3个点位的中间一个,但也有例外,比如2638点时,居第三位的是2300点,一加权,核心价位就成了2776点。在一个资金驱动型市场,核心价位就是地心,是真正的引力所在。

 

这个核心价位和史太米亚的价值中枢是同一概念,只是他用时间做权数,称为TPO;我们增加了一个玩法,用成交量做权数,可称为APO。好比史太米亚的TPO是价格在时间分布上的众数APO反映的是量在价格分布上的众数

 

相对幅度:是见底点位÷核心价位,它反映了最低点相对核心价位的折扣率。折扣越大,牛市越可预期,大盘组织起第一波反攻所需的成交量越小。

 

最大冲量:以大盘冲击核心价位时5天平均成交额的峰值来表述,它通常会出现在冲过核心价位之后。比如1849点行情,核心价位2681点,冲击该点位而产生的5日均量峰值产生在20141210日,见3091点之后,为6141亿元。

 

比例:最大冲量÷总成交。

 

隐喻能力是我们跨学科认识问题的能力高低反映。打一个比方:TOP1——2900点以下至2800点、TPO3——3100点以上至3200点代表了地球表面即地面。人在地面上行走是不需要冲量的。核心价位代表了地心。地心是引力的来源,地心引力的大小和地心质量成正比,因此总成交就代表了地心质量。要彻底摆脱地心引力,就需要一个冲量,产生足以摆脱地心的逃逸速度。这对火箭设计师来说,需要精心计算。但我们不是设计师,我们只是市场鉴定师。所以我们只通过最大冲量对总成交的比例来考察,要彻底摆脱地心引力需要多大的冲量,它表现为最大冲量和总成交的比例。

 

毫无疑问,从过往数据看,需要0.61%以上。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初我会独独选择3127点作为那一段上涨的最高目标,因为从2638点开始,5日平均成交额的最高峰出现在今年324日,也就是见3028点之后,这个最大冲量相对于总成交的比例仅0.52%,无法满足最低逃逸速度。而我们在介绍均量线时曾经说过:只有在潮涌能提供充足能量(中长期均量线形成多头排列)时,浪(5日均量线)才会冲得高;只有当潮涌能源源不断地提高能量时,浪才会一个比一个高。2638点的反弹,中长期均量线又迟迟不能形成多头排列,无法给短期均量线提供充足能量,所以,先3127点作为最高波段目标也就顺理成章了。

     股市的技术分析,表面看,只是一条线问题——上或者下;股市的基本分析,表面看,只是一个因为……所以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综问题,各子系统的状况,决定了系统的最终状况。因此,它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基础分析,并用基础分析,去连接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在这方面,专业的、正统、陈旧的经济金融证券投资分析理论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借鉴,可以给我们提供思想、方法、启迪、灵感的,只有自然科学!

 

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才能行形成有序的上升结构。而远离平衡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向下挖坑,像以往历次那样;一是靠冲量推上去。但目前来看,这2样都不容易。市场似乎在逼迫我们再次选择,继续走高耗能的、已日渐难以为继的资金驱动型道路,还是走上定价驱动之路?这其实中国股市最终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真正让投资者避免年年牛市年年亏的康庄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