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四男孩:加拿大华人教授的东方育儿经

 jianqqys 2016-10-17


本文获公众号“三联合众(sdxhezhong”授权转载


文 | 王小胆

家有四男


梁鹤年教授家里有四个男孩——


老大有病,不能控制手足,整天撕扯衣服,终身难愈;梁家坦然接受现实,教他不自怜,教他信人、信天、信自己。老大终成大学教授,还娶到了聪明漂亮的教授妻子,同时创立了一家男装网站。

老二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但是一开口就语句整齐;他不是家里最聪明的,但最被人尊重。念书总是第一名,大三就考上医学院,但却选择了为穷人服务。他懂得放弃,明白自己要什么,有自己的原则和操守。

老三牛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大学任教,他是家里最聪明的,幼时却缺少自信。他热爱数学和音乐,这两件是极严谨的学问,又都是美的艺术。数学和音乐在童年时代帮他克服了骄和躁。

老四给家里最多的麻烦,但也给家里最大的乐趣。他既热情又盲目,爱交朋友又常交上损友。不过,他反弹力强,不怕吃亏,这让他一生好运气,全家也因他得福。

1983年,老大9岁,老二7岁,老三3岁,老四1岁

1970年代,梁鹤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便远赴美国、英国求学,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英国雷丁大学博士学位。其间四个儿子先后降生,他们性格迥异,给梁家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梁家的四个孩子,在今天能算得上“成功”,算得上“幸福”,这与梁爸爸的东方式的理念和方式紧密不可分。

家庭并非社会的缩影

在加拿大,孩子动手做家务,父母要给钱而且有“公价”,小时候收拾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大时除草、铲雪等都是按工论酬。

但梁教授却始终认为: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看作交易关系;因为家庭并不是不是社会的缩影,家庭以爱为本,而社会是以利益联系

梁家的四个男孩,很早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把它们自己的义务——这也有助于培养男孩子的家庭意识和家务能力,这些都是成为好男人的前提条件。

西方的家长多鼓励孩子早与社会接触,认为家是培养孩子成为未来社会成员的实验室,更强调父母是孩子的朋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民主,梁教授却说:家不是讲民主的地方,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权责是不对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双方并无契约关系,因为永远没有办法拆伙。

梁家的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住在家里。梁教授认为:离家,处的主要是朋友,不离家,处的主要是家人。与朋友交,合则留不合则去,而与家人处,合与不合都不能脱身,家才是学习“相处”之道的最佳场所。如果学会了跟家人和洽相处,日后受用无穷,处他人一定不会有问题。

大学期间是年轻人最理想但又最冲动的一段时间,这个关键时期,家人更得在一旁提点。如果在家里没问题,上社会也没问题。这也让倡导早独立、孩子早离家的西方邻居们大吃一惊。

兄弟四人直至大学毕业都住在家中。家是学习为人处世的最佳场所。

在加拿大,随着孩子的增多都会换大房子,但是梁家始终是一个120平的小房子,一来,梁家的钱主要都用在给孩子们学钢琴学武术、环球旅游增加见识上,二来,住小房子人气足。房子小,“碰”的时候自然就多,人与人的感情是碰出来的。另外,屋小人多还有一个好处:房门外走动的人多了,孩子在各自的房间里也会自动地检点些。

钢琴:培养纪律的最佳工具

梁家的四个男孩,从小全部学习钢琴,一直到皇家音乐学院的十级。倒不是要成为什么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纪律。

练琴最磨练人,最需要耐心和意志力,音乐使人感受到美,而学音乐培养出来的纪律,更是一生受用。弹琴不能骗人,指头按哪个琴键就发哪个声音,对错马上听出来,黑白分明,不能抵赖。在英语中,“学科”与“纪律”同叫“discipline”,你念哪个“学科”就是你念哪种“纪律”。

纪律训练孩子的耐性,使他知道大多数的成就来自耐性,耐性就是不懈怠,不懈怠就会保持警觉,保持警觉就不会错失机会。纪律训练孩子尽力,不单是体力、智力、更是心力、意志力。

孩子怕输,指头按错琴键,一次又一次,不干了。小时候下棋如此,长大后考试、见工也会如此。而练琴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和坚持,一次次的不认输和重头再来,是男孩最动人的品质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是真正鼓励尝试:成功人人赞,失败没人怜。如果不从小在家里的鼓励支持下养成“永不言死”的信心,一出道就会被残酷的现实吓坏。

一切习惯都是养成的,好的习惯即由纪律养成,孩子始终是孩子,大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没有纪律,兴趣不会长久,自由也只是胡来。特别是男孩,一切从纪律开始,要赏罚分明。

许多家长不坚持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是懒和累,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人父母的核心,就是“坚持”,坚持原则,坚持爱,特别是在累了的时候。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会受用一生。

父母要主动地对待老师和朋友

西方强调“老师如朋友”,但梁先生认为,老师与学生并不是朋友,朋友间是平等和对等的,老师与学生一个授,一个求,不平等,智识和能力上也都不对等。

好老师与好学生的共同之处,即都尊重学问。一定要尊师重道,倒不是尊重老师个人的品德,而是尊重老师象征的学问。

梁家喜欢冷面热心和严谨不苟的老师,好老师不多,只要遇上就一定要珍惜。对于好老师,梁家不仅当面称赞,还会写表扬信给校长,积极“扬善”,激发老师的正能量。多年来,孩子的每次家长会,他们都是夫妻同去,表明自己的重视,并且,每一科的老师都见都要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待好老师,一定要付出时间,给他尊重,激发共鸣”。

老师和学生无法成为朋友,但和学生的家长可以成为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选择非常重要。小时候,老四总会交到坏朋友,为了盯着他,梁妈妈特意去老四的学校找了一份兼差,每周都趁机会请老四和他的朋友出去“大吃大喝”一顿,从旁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择那些适合老四的朋友来“重点”邀请。

当然,“同毛色的鸟,群在一起”,好朋友反映着孩子们的性格——不一定是相同的性格,往往是相配的性格。

老三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但聪明的孩子很不容易教,尤其是当他还兼有艺术气质。聪明容易使孩子自满,不知天高地厚;艺术气质使孩子敏感,容易创伤,更抵挡不住失败。

梁家帮他“发展”了两个朋友,一个进取心强,刺激他去发挥聪明;另一个厚道,让他踏实,懂得令周围的人快乐。

同堂的全家福。中为梁鹤年先生和梁太太

每一种性格都可发展为负面或正面的人格:固执可以变成蛮横或坚毅,爽朗可以变成任性或勇敢,温和可以变成懦弱或谦逊。

做家长的可以按孩子的性格,顺水推舟,帮他选择可以助他性格正面成长的朋友。请朋友到家玩游戏是个好办法:一方面观察孩子的朋友,一方面观察自己的孩子。孩子成长期内,梁家是客座常满的。

精英:尽个人全力


梁教授始终认为: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慷慨正派,愈挫愈勇。而对他们进行精英教育,按照“精英”的标准来教育他们是非常必要的,须知成长一定会付出汗水甚至泪水,只寻求“快乐”是不会成才的


首先,梁家评价孩子的标准,是“尽个人全力”(personal best)。比如,老三的成绩单永远是全班最高,但梁教授并没有就此“罢休”。梁家对他的要求是“求诸己”: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

因为每个人的资质都不一样,聪明本身没有道德价值,怎样去用才代表价值。聪明、美丽之类的东西是没有选择性的,这只是天赋,怎样对待天赋才是要面对的。天赋越高,责任越大。不辜负天赋,不辜负上天,才是无愧,才是骄傲。

相反,老四天分不高,反容易看出他已经尽力。正因如此,兄长们都乐意扶持他,爸妈也愿意帮助他。老四“死不了”的斗志,就是来自对家庭的信心,他以兄弟为荣,知道父母从不看谁高谁低,只看谁尽力。

家是孩子的后盾,它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安心,放心去闯。

1989年加拿大爱德华太子岛,每个孩子都学了点中国功夫

其次,精英的核心特点,就是敢于与人不同,即敢于独立思想;“求诸己” ,是一种“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情操。智者才能不惑,勇者才能不惧。

比如老三,他拒绝诱人的高薪企业,选择在大学里教书育人,这基于做人的自信,他觉得这份默默耕耘、发掘人才的工作更有价值。自信才会不看重金钱,做人才会有原则。

老二行医,收入颇高,但有妻儿后,他也放弃了一些工作和收入,把精力放在教育儿女上。有原则的人,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才会敢于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