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 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身为老师,我们都会自信的说,我们也爱我们的学生。可是,负责任的说,我们的爱没有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力量。一个老师,如果这辈子都扎根教育事业的话,教过的学生远不止200人,但是出人头地的学生却不是很多。
同样是爱学生,结果却不相同。究其原因,大抵是我们的爱出了问题。
不同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从一些跟爱有关的现象中,却也能看到世人对爱的理解也有相似的地方。

我们爱花,常见的方式是摘下来,拿回家,插在花瓶里,等着它凋零;我们爱鱼、爱鸟,多半也是拿回家,将它们囚禁在笼子里、鱼缸里,让他们丧失生活的能力,失去自由。我们真的爱它们吗?
不少人肯定会说,肯定爱啊,不爱它们,我带它们回家干嘛,还给它们提供了比野外更优越的条件。
然而,我们的这份爱创造出来的力量,却让它们过得比以前还糟糕,甚至丧失了生的权利。换句话说,我们的爱,很多时候,只是满足自己的、自私的占有。

常听说一些曾经海誓山盟的情侣最终分开了,原因只是“我们之间,付出的总是我”(潜台词是,我付出那么多爱,也应该得到相同的爱)。也见过许多家长,无形间想要将孩子变成自己,或者说变成自己认为的优秀的人;更有甚者,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对自己苦难童年的弥补,以为给了他们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爱,以为一切顺着他就是爱。也听说过许多老师也曾有意无意的想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或者变成自己定义的好学生。
最终换来的,只是爱的越深,对自己的伤害越深。因为我们忽略了,爱的意义,本不在于索取,更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付出和成全。
老师爱学生,不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或者是说教,而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像爱花一样,看着它自然而然的绽放就好了,顶对拍张照片,留下它最美的瞬间。
我相信爱能够创造力量,可遗憾的是,我们常遇到因爱生恨,因爱被伤的事,好像爱所创造的事负能量一样。
希望被爱伤过的人,都还能去爱,并用爱创造力量,给我们所爱的人带去正能量,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