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长沙7喜 2016-10-17

最近,在一位自称双料博士后、名牌主治医师的公号上看到了批判睡眠训练的文章。文章不仅批判睡眠训练过于残酷,影响亲子关系,还逐条反驳了夜奶可能造成的弊端,提倡妈妈和婴儿同床奶睡。

看完之后,真是呵呵哒。

我承认,并不是所有妈妈都可以做到睡眠训练,也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需要睡眠训练。如果妈妈对宝宝的睡眠状况自己很满意,对于每晚的几次夜奶也可以接受,那大可奶睡抱睡。我一直强调,育儿这件事情妈妈的意志最重要,睡眠训练是提供给那些为宝宝睡眠问题所困扰,需要帮助的妈妈们。

但是该博士后摆出一幅大义凛然、深恶痛绝的嘴脸,声称睡眠训练是对新手妈妈的荼毒,这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她的文章通篇没有任何临床证据或者研究结果,全都是一些煽情的主观言论,总而言之就是抓住一点——睡眠训练让宝宝哭很残酷。也正是这一点抓住了很多不了解睡眠训练内容的新手妈妈的心!

说睡眠训练太残酷,下面就一一告诉你,为什么这个锅我们不背。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 好,就跟你从原始人讲起

我们的双料博士后妈妈是这么说的,小动物、原始人都是和妈妈簇拥在一起侧躺着吃奶,随时随地、哭了就吃、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而作为高级物种人类的婴儿,就该孤独的被扔在自己的小床上,被亲爱的妈妈残酷的训练独立入睡吗?这不是反自然、反人性的吗?

天啦噜,居然从原始人讲起了。好,那就跟你从原始人讲起。

你家的动物,不用觅食的哦?你家的原始人,不用出门打猎采集的哦?不要 too young too simple好吗?

狼的幼崽一出生,喂完第一顿奶之后就被丢在洞穴里,而妈妈要出去捕猎,以此获得营养,产生奶水。海象的幼崽一出生,妈妈就把它们丢在了暗礁上,自己回归大海,小海象只能靠胎儿时期母体获得的营养支撑到自己会游泳那天。还有小猫小狗,妈妈会把它们藏在安全的地方,自己出门寻找食物,只有自己吃饱了,孩子才能有奶喝。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原始人也是一样。早期原始人是母系社会,孩子出生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谁,都是靠妈妈独自养大,生完孩子之后的原始人如果都跟现在一样,在家躺一个月,大人小孩都饿死了。实事是,孩子出生后不久,妈妈就要离开洞穴,采集野果,捕杀猎物。

那你猜,在妈妈出门找吃的这段时间,刚出生的孩子在洞穴里干嘛?不哭就怪了。

所以,睡眠训练不是反自然,而是回归自然。

现在的妈妈生产完之后,有条件一天24小时陪着宝宝,全职妈妈甚至能一直陪到孩子长大,导致很多应该婴儿自己做的事情被代劳了。孩子困了,本来哭一会之后就可以睡去,大人非要奶睡,很多婴儿在吃奶饱腹后更容易出现肠绞痛、肠胀气、胃食道反流等症状,结果是奶睡没多久就醒来,折腾的孩子越来越难受。本来哭几次之后,孩子慢慢就学会,只有让自己平静下来才能睡个好觉,结果家长非要一哭就喂奶,强行关联哭泣和喂奶这两个行为,弄得有些孩子两三岁了晚上还一定要吮吸妈妈的乳房才能入睡。

母爱越伟大,婴儿越退化。人类的幼崽和所有动物的幼崽相比是最脆弱的,小鹿一生下来就能奔跑,小狮子一个星期就可以吃肉,小豹子一个月就能捕猎。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类幼崽的生长周期是最长的。这就跟科技越发达,人类本体就越退化一样,与原始人相比,当今的人类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都全面变弱。我们现在要靠运动维持身体的强壮,那婴儿为什么不能靠睡眠训练,去维持曾经拥有的自行入睡的能力。

  • 让孩子自己睡觉他会恐惧黑夜?

恐惧,确实不是个好东西。它是人类大脑对危险的预警,使得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素浓度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强,血压升高,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可是我们先要搞清楚,小婴儿到底会不会恐惧黑夜?恐惧这种情绪,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恐惧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对已知可能危险的生存保护。

当妈的都知道,宝宝头几个月是不怕高的,经常在床边或者尿布台上滚来滚去,掉下来被及时接住以后还呵呵傻笑,完全没有跌落的危险意识。一般到9个月左右,宝宝才开始对坠落变得警惕。研究表明,随着婴儿的大运动发育,他们逐渐获得了坐立、爬行、自我导航的经验,之后才由此逐渐建立起了恐高的感觉。

同理,大一点的孩子为什么在黑暗中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因为看了很多恐怖影视作品,听了一些可怕的鬼故事,或者因为某些与黑暗相关的个人经历,容易产生联想。刚出生的小婴儿,之前在妈妈肚子里的漫长时间都是处在黑暗之中,而且对于他来说世界一片混沌,根本没有恐惧黑夜一说。研究证明,婴儿要到一岁才开始有恐惧黑暗的情绪产生。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所以,我们针对小婴儿的睡眠训练,无论如何不会使他们感到恐惧,顶多让他们疑惑为什么妈妈没有给我奶。

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从小婴儿时期开始就培养孩子独立睡觉。越大越麻烦,越大越难搞,一岁以后的娃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情感,也有了些许的想象力,而且会坐会站会走,会半夜把妈妈摇醒发脾气,这个时候如果还不会自我安抚、自主入睡,想要引导就难上加难。

文章还强烈的批评了从婴儿时期就和孩子分房间睡的家长,认为这是图自己省事,把孩子丢在漫漫恐惧之中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关于分房间睡,这是家长自己的选择,如果你觉得抱着孩子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大可一起睡,母女的话一起睡到青春期都没问题。但是批评选择分房间睡的家长,这就不对了。你迟早是要跟孩子分开睡的,而孩子对黑夜的恐惧可以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更久。我还记得自己十多岁的时候一个人睡,都必须把大灯开着,不然就害怕的要死。到现在,如果独自一人在黑夜中躺在床上,有时候还会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浮现一些鬼怪的场景吓得失眠。怕孩子恐惧黑夜,你是打算陪她睡一辈子么?

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只有交给孩子自己去学习。

  • 断夜奶是“自作孽不可活”?

文章声情并茂,声泪俱下,说明明一塞奶头就可以止住的哭闹,非要让妈妈把宝宝放在小床上拍个没完;说本来可以平静祥和的喂奶和孩子一同睡去,非要用拍、抱、晃等别的安抚方式搞的一家人精疲力尽;说好不容易睡眠训练有了一点成效,一出牙一生病一猛涨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弄得妈妈提心吊胆。

我真是呵呵哒。

宝妈,你是娃已经长大了,忘了人肉奶嘴是怎么回事吧?

如果夜奶真的如你所说,安宁、祥和、平静,哪个妈妈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要睡眠训练断夜奶?

大部分妈妈想到要断夜奶,要睡眠训练,都是已经快被宝宝的睡眠问题整崩溃了好吗?晚上每两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吃完睡没多久又开始哭闹;母乳就算了,吃奶粉半夜要死撑着起来泡奶;白天一醒就开始间歇性哭闹,小睡不到20分钟就哭醒,精神状态时时刻刻都只能用烦躁来形容,都2岁了晚上还要夜醒,去体检医生说生长发育缓慢……这才是夜奶!一点都不安宁!一点都不祥和!一点都不平静!

亲身经历告诉我,在进行睡眠训练之前,带娃简直可以用“人间炼狱”来形容。

你觉得睡眠训练让宝宝哭,很残酷,你以为不睡眠训练宝宝就不哭了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除非你能24小时把奶塞在宝宝嘴里,否则他怎么样都是会哭的,如果缺乏睡眠,哭的时间只有更久。没有自主入睡能力,只会让宝宝很难受,永远处在缺觉、困倦、崩溃的状态。

睡得好的宝宝,总是笑眯眯的。而且身高长得快。我家依依就是最好的例子,进行一段时间的睡眠训练之后,白天精神很好很容易被逗笑,而且再去体检,身长就从偏低变成了正常范围内稍高。

确实,睡眠训练有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相信我,如果你真的被娃的睡眠问题搅得心智发疯,这种痛苦相比之下就像是吃药,苦一下就能痊愈病根。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说睡眠训练不会一劳永逸,经常反复发作的,劳烦您多看一点书。“睡眠倒退期”是睡眠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说所有时候都不管三七二十一让宝宝一个人哭,不同情况要不同对待,娃如果真的有需要被安抚的特殊时期,没人绑着你不让喂奶。

还有说断夜奶饿着宝宝的,麻烦先仔细看一看睡眠训练的内容。3个月之后才开始尝试减少夜奶次数,9个月之前必须断夜奶。为什么是3个月,因为3个月的宝宝胃里开始能存食,而夜间消耗的能量是很少的。没让你一出生就断,而且反复强调,要确认白天奶水充足以后才能断夜奶。一开始给依依断夜奶的时候,晚上她醒我一塞奶嘴又马上睡着了,说明根本不是饿,就是需要安抚。

做妈妈的,本来就要忍着强大的内疚、家人的质疑,进行睡眠训练是一件考验心智,容易摇摆不定的事情,看了某博士的文章之后,估计正好为自己找到了借口,重新掉回奶睡的大坑。您这是才是造孽呢。

  • 睡眠训练影响亲子关系?

这个帽子扣的最大了。

说睡眠训练无非就是妈妈想自己轻松一点,伤害了宝宝的安全感,影响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首先,妈妈想轻松一点,有什么错吗?一定要每个妈妈都是一副操碎了心、憔悴的不行、忍辱负重的苦情样子吗?轻松育儿的妈妈就是不负责任的吗?孩子最能感知妈妈的情绪,尤其是3个月以前,宝宝不能很好的分清环境与自身,基本上和妈妈的情绪融为一体,一个疲惫的、不快乐的、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远远大过睡眠训练让孩子哭的那十几分钟。

而一个快乐、愉悦、轻松的母亲,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亲密,感觉到被爱。

轻松育儿,首先就要从宝宝有好睡眠开始。宝宝睡眠好,妈妈可以得到休息,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可以缓解压抑的心情,绝对是好处多多。不是无条件的满足需求才叫亲密的亲子关系,高质量的陪伴更加重要。

说实话,一一睡眠变好了之后,我白天才开始有心思陪她笑,逗她玩,给她讲故事,而不是一直处于焦躁厌烦的情绪之中。我才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也才能在这里给大家写文章,过得充实而快乐。所以我对睡眠训练是十分推崇的。

要不要进行睡眠训练,妈妈可以了解其内容以后自己选。如果觉得孩子现在的睡眠情况你很满意,或者至少是还能忍受,那大可顺其自然。但是千万不要被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所误导,因为觉得睡眠训练太残酷就忍辱负重,没必要,不值得。

睡眠训练太残酷?这个锅我们不背!

最后引用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有时候你可能需要让孩子自己哭着睡觉,这不会有任何伤害,你也不需要担心。记住,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向孩子表明你有多么爱他,多么关心他。他需要知道这是睡觉的时间,在那些你让他哭一会的晚上,其实你正在帮助他学会自己平静下来,他不会认为你抛弃了他或者不爱他,他从你白天的行为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