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故事:大庙戏台联话

 一心斋主 2016-10-17

历尽沧桑,在烟台北大街群楼环抱的街心公园中,依然挺立着一座古戏台,人称大庙戏台。它雕梁画栋,精巧玲珑,尤其那深镌在大理石台柱上潇洒遒劲,通达流畅的联句:

宝筏渡迷津,万顷安澜彰水德;      

慈航通渤海,五音竞响誉神麻。      

充满了人们对大海的眷念,对狂涛海魅的惧恨,对平安富庶生活的向往,对妈祖的敬念,对神祐的企盼。

这独立的戏台,为什么要“安澜”“万顷”,“宝筏渡迷津”、“慈航通渤海”呢?原来这古戏台是大庙的遗留建筑。大庙即“天后宫”,曾是老烟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老烟台人津津乐道的事。

据考:天后宫是供奉海神“天后圣母”的庙宇。天后缘起于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美丽女子,她姓林名默,宋建隆年间生于福建莆田。她具有睿智善良、勤劳勇敢、行善救难等高尚品质。曾点燃了自家草房,为风浪中迷航的渔船引航。她无数次面临海难,都奋不顾身英勇救起死里逃生的渔民。在一次大海难的营救中,她不幸溺海而逝。由于人们对她的敬爱崇拜,企望她永生,永保海上平安,为民造福,乡民们为她立庙祀奉,并敬称“妈祖”。之后,历代皇帝对人们爱戴的妈祖大加褒封,直尊“天后圣母”。于是,沿海相继立庙奉祀。天后圣母就像一盏巨力万钧、祥光普照的明灯,照耀万里海天,照亮人们的心田,并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历经帝王、海商、渔民广泛传播,现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传奇人物。妈祖文化在中国和世界上长兴不衰!

明朝期间“奇山守御千户所”落成后,老烟台的渔港日渐兴旺,渔民、海商们为在茫茫大海捕捞转运,平安归来,求海神保佑安顺,集资择地而建三间草堂,供奉海神,这就是大庙的前身。后在雍正年间进行扩建,并在1810年由当地商贾、船帮、渔户等投资捐款重建。时天后宫占地3200平方米,建房64间,由戏台、旗杆、山门、钟鼓楼、大殿、后楼、配殿、两厢、南庭组成了一座三进式的北方典型古朴庙宇,正中大殿供奉天后圣母镏金雕塑神像,殿门楹柱、戏台等处都镌刻着精美楹联。

大庙落成后,老烟台的各项文化活动也多在这里举行。诸如除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妈祖诞辰、忌日,以及海难获救还愿时都会有秧歌、龙灯、舞狮、高跷、旱船、杂耍、头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群往来摩肩接踵,鞭炮声声,道乐阵阵,酬神演戏鼓乐喧天,真可谓“宝筏渡迷津”,“五音竞响誉神麻”。大庙周边逐渐形成10余条街市,上千家店铺。一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至今仍有估衣巷、面市街、兴隆街、瑞蚨祥等旧时遗迹。大庙使妈祖文化在烟台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并逐步成为烟台的商贸文化中心。

时光流转,大庙古建筑群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这戏台幸得保护、修缮。时有票友们聚在戏台前阳关下、绿荫中,操琴运腔自娱自乐。休闲中或慕名而至的游客,徜徉在这古戏台前,追忆着大庙的往昔,“慈航通渤海” “宝筏渡迷津”,乞旧貌重辉。(转自《芝罘文艺》)

责任编辑:赵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