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四讲(上篇)

 读懂莎士比亚 2016-10-17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次课来讲。上一次课给大家提到的是苏格拉底出现的背景,基本上我们把古希腊当时的地理位置,包括政治、军事状态,都做了一个概述。古希腊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整个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明有一个桥头堡作用的一个区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各种各样文化交流、发展、相碰撞,继而产生出新文化的一片沃土。上次我们也提到,在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并不是没有哲学家,而是已经出现了很多很厉害的哲学家,包括还有德谟克利特斯Democritus这样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这样的研究世界本原的哲学家;还有包括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等等。而且在苏格拉底之前还出现了一群代表当时历史时代的哲学家,他们被统称为智者学派,他们的任务是教授达贵贵族家的小孩怎么去参与政治,怎么去演说,怎么去辩论的。

 

后来我们也在讲,智者学派的出现其实就是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出现。而相对主义出现以后,哲学总认为它没有解决问题,因为相对主义代表着没有所谓的真理之说,怎么说这件事情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苏格拉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相对主义和absolute绝对的观念的关系。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他认为有唯一的真理存在,有一个唯一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整个世界存在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这是苏格拉底的一个核心观点。

 

在上次课的最后,我也大概给大家介绍到了苏格拉底的长相,大家回去听第一遍的录音会听到我详细讲了苏格拉底的长相,那段描写非常好玩,威尔杜兰特在写作的时候不怎么积德,把苏格拉底丑陋的相貌描述得惟妙惟肖,而且还添油加醋。第二,我们也讲了苏格拉底当时在雅典的广场Ahgora之上带着一帮人,整天思考并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整个西方世界未来的哲学流派的起源,很有可能都是从苏格拉底的一帮学生当中慢慢发展出来的。

 

我们还讲到,当时雅典德尔菲神庙说谁是雅典聪明的人,谁是希腊最聪明的人?其实就是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之后我们就谈到了什么叫这个问题。

 

同样我们也提到了苏格拉底那一句名言叫Know Thyself 认清你自己),这里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什么叫认清,什么叫做自己。这是两个非常核心的哲学性话题,我在这里在重复一下再往下讲。

 

所谓的认清不是说你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对自我的不断的追问。上次说过当我们去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可能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比如说“这是什么?”,你告诉我说,这是水。如果接着问“水是什么?”,就已经开始慢慢进入到哲学范畴了。

 

所以Know Thyself这个know就是我们不断地进行哲学层面上的追问。

 

那么为什么要去追问呢?因为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当中认为人都是有灵魂的,如果人没有了灵魂,那么这个人就等于死人或者他就等于动物。人的灵魂如果是存在的,我怎么证明这个人的灵魂是活着的呢?灵魂只有一个动作就是to know,灵魂就是要去知道要去了解,要去“知”这是灵魂的一个内在的冲动,也是证明灵魂存在的一个标准。所以know就是要学会去不断地进行深刻的发问。

 

这个发问有可能是让别人来给你答案,有可能也是自己来给自己提问题,这就是know。第二个就是thyselfthyself是早期现代英语,翻成现代英语就是yourknow yourself。你要认清楚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你在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你了解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吗?或者你了解到这个世界和你有什么关系呢?最终所有的事情都会在你的身上发生,所以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你要对自己不断的进行提问,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每天应该怎么过我认为有价值的生活?我觉得有价值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能不能做到?在一个人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灵魂会变得越来越透彻,这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我们现代人其实想做到know thyself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今天的科技十分发达,太多东西让我们目不暇接,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不可能帮助我们know thyself认清你自己。包括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课也只是提醒你需要认清你自己,我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认清你自己。认清你自己这件事必须在你自己身上发生的。

 

现代人心中最大的矛盾是什么?就是每一个人都非常惧怕死亡。如果不惧怕死亡,为什么我们去医院看病,想延续我们的生命?创业圈里有人去世,整个朋友圈全刷遍了,提醒大家一定要珍爱生命。虽然创业、熬夜和死亡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转发?其实就是我们对死有巨大的担忧,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之后是怎么样的。但在我们在畏惧死亡的同时,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去过好我们现在活着的生活,所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无知带来的挤压当中。

 

孔子也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其实不惧怕死亡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当下的生活过好,未知生,焉知死,你如果连都没有明白,怎么可能了解;你不能了解死亡的时候,又怎么敢去面对死亡呢?所以在这里苏格拉底提到的know thyself应该是给我们现代人心灵上开了一剂非常重要的药方,我们要拿这个药方不断的去检点自己。我们现在就是惧怕死亡,但是不知道每天要如何过活,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平衡解决。苏格拉底就提了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们接着往下看。在这张讲义上我们看到,苏格拉底已经说了灵魂就是要去知道,知识就是美德,恶就是无知。这一系列的知识、智慧,尤其是这种智慧,和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善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已经说清楚了。但是方法是什么?

 

苏格拉底采用的方法就是和别人聊天。大家要注意,苏格拉底是从来没有自己写过东西的。有人说为什么需要秘书,就是因为真正思考的人不愿意自己动手去写,这也变成了很多人的一个借口不写。但是我们又不是苏格拉底,所以我们平常还是要去写一些,因为它能够让你再次去阅读,去反思,所以写很重要。

 

只不过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写过,因为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思辨方式一定是你跟这个人聊天对话,在聊天和对话当中去启发他、去引导他,所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苏格拉底诘问法”(Socratic Method),苏格拉底法就是不断的去逼问你,不断的去追问你。到现在为止,美国的法学院仍然采用这种所谓的Socratic Method在课堂当中进行教学,老师会不断地诘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难道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对的吗?他会不断用所谓的Socratic Method来提问,一会我们会在后面的PPT看到真正的Socratic Method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对话的。

 

所以希腊语当中对话的这个单词不是我们看到的conversation那个词,而是dialogue。那么dialogue它跟哪个词是同根词呢?跟dialectic。什么叫做dialectic?这个词的意思是辩证的,把问题辩证来看,所以dialecticdialogue其实就是一件事情。

 

我们通过对话、通过聊天,通过不断的互相碰撞琢磨砥砺,我们会对一个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核心点则在于对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们有的时候对着对着就开始吵架了,或者对着对着观点就不同了,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观点的不同,或者是意见的相左?在苏格拉底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就是当我们在思考、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定义是什么?definition。苏格拉底认为所有的人类对外在世界,包括对我们内在世界的思考起于“定义”,就是definition。比如说:什么是善良,你不要空口的说这件事情他做得很善良,那件事他做得非常的不善良,那两个人可能会对这个观点产生不同的立场,互相不能说服对方,之所以产生这种互相矛盾的立场,就在于大家对善良这个概念是没有理清的。

 

其实你在网上跟人家吵架是蛮累的,我以前挺爱吵,但是我现在发现吵其实有的时候没有用的,因为它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理性,因为吵架最后比的是你的底线到底有多低,这里面比的并不是你的知识有多渊博,不是你的理性有多好,也不是比谁对真理的把握更趋近,而在于谁更没有底线,谁更能说出恶毒而且伤害别人的语言,这是网络吵架的一个特点,所以你看无知的人在网络上并没有什么劣势。所以真正去吵架没有什么意义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对这个definition(定义)是没有理清的。一旦我们对“定义”理清了,或者在不断的追问中,对定义逐渐搭成了一个共识,最后你发现大家会有很多的共识。

 

所以共识来自于定义,分歧来自于定义,我们的思辨也来自于定义definition变得特别重要,所以下次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我觉得你没有必要一开始就不同意,因为不同意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等下一次别人跟你谈一个观点,你第一种感觉可能会是不同意的时候,你如果还想跟他坐下来严肃探讨这个话题,前提是你觉得花费的这个时间是值得的,那么你可以去问他,“你关于这件事情的定义是什么?”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这个马蓉和王宝强经纪人出轨的事情,有些人对这件事情认为王宝强做得过分,有一些人认为王宝强做得是合适的。那我们的问题可能就要落到你觉得什么叫做“合适”,什么叫做“过分”?你没有必要直接上去对他进行观点的抨击。你完全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就像苏格拉底一样,苏格拉底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Socratic methoddefinition不断地去做“定义”的探寻。

 

而之后我们会讲到另外一个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徒孙,还不是苏格拉底的徒弟,是柏拉图的徒弟: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真正把一门学问从哲学当中确立起来了,这门学问就是逻辑学(Logics)。而任何的逻辑的起点实际就“定义”,我们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是什么?另外我也希望大家把定义这个概念和方法掌握住,往往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帮助我们去问这种所谓的the number zero question (第零个问题)的思考方法,或者叫做哲学思考方法。当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不妨把这个问题当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词对它进行再一次的定义,你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思考的角度。

 

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在谈,友邻优课它到底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学校?实际上我们内部有很多的争论,如果说是公司我们肯定考虑的是如何进行资本的累积,如何进行市场的扩张,如何进行产品线的打造。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认为是一个学校,我们可能需要去考虑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在我们这里学习,产生在学习之后行为和思想上的变化,我们甚至很有可能要去考虑如何从一个收费型的教育变成一种更加普惠的、更加面向大众的、面向这个国家命运的、面向最需要教育来武装他们思想的这一群人,给出的是一种无偿的教育。那么这种分歧就在于什么地方,这种分歧在于我们对于教育和公司的定义。

 

如果我们把公司就定义为唯利是图的,你会发现公司希望的就是赚钱,如果我们把教育仅仅定位的是做社会的公平和启迪心智,跟钱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你会发现做教育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一帮书呆子,并不是说书呆子是一个褒义词。那如果我要再去定义说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是教育和公司不是互斥的,相反它中间是有可能有交叉的呢,我能不能做一所非常盈利的学校,但我仍然可以去启迪明智呢?

 

当这些问题问完了之后,我就要开始在世界范围之内,或者在我认知的世界范围之内去找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后来发现有。比如说哈佛大学其实特别有钱,哈佛大学的钱靠的是什么?一方面他靠的是校友的捐赠。很多毕业的校友(alumna)感谢母校当年对他们的培养。而且哈佛的这些毕业生都是非常有钱的,而且事业也做得很成功,他们希望用某种方式来回馈母校当年对他们的培养,因为很有可能就是没有哈佛就没有他们现在的今天,所以他们愿意把钱放到哈佛里面,而且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说谁有钱哈佛就要,或者说你给一块钱,哈佛也要。可能会有不同的基金会,会有不一样的门槛。哈佛拿到了这样的一些钱以后,并没有说把这些钱就发给现在的学生当做学费,他利用这些钱做他的大学基金(fund),然后再用这些基金去投资,用这种投资得来的钱再去给学生去垫学费,给各种各样的项目做资金的支持,诸如此类。利用这样的方法使得这个学校非常有钱,哈佛帐上的钱绝对不比任何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少很多。所以说它是一家非常有钱的学校,Stanford也是,包括MIT 都是这样的学校,否则怎么买得起那么多的实验室设备?怎么养得起那些教授?

 

而且哈佛大学每一个专业其实给学校的贡献率也不一样。比如说哈佛大学商学院非常善于赚钱,他们做的案例是要收版权费用的,其他商学院要用哈佛的案例,对不起,请你付我案例中心版权费用。包括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各种各样的高管培训课程,那简直就是“砍你绝对不手软”。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在未来,友邻优课想做一个类似像哈佛这样的business model ,有没有可能?那我们就要不断的去进行definition

 

当我们的这些同学,尤其是听我们课的这些同学,有一天突然说:夏老师,我觉得42块钱太便宜了,以我的支付能力,我愿意付420块钱给你,另外9个名额,哪些学生最需要,可以让他们免费来听,那我觉得这种方式就很好。我相信咱们这里听课的同学,在未来很有可能有把自己的身份做到非常声名显赫的人。到那个时候他说夏老师我愿意付4200块钱,我自己听一份,剩下99份,我请特别需要的同学免费听好不好?前段时间我们的铁杆粉丝群里面讨论说:“淘宝上一直卖夏老师的课,我们要去声讨他们。我说暂时我们还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对付这一帮人,我觉得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而且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善的。所以等我们未来发展到一个阶段再说吧,等我们公司运作的business model出来了,然后我们更多的好朋友愿意去帮助我们的时候再说。其实我的课程价格可以做得更低,低到最后,淘宝上的卖家觉得卖我们的课没有任何的赚头了,他也不会对我们下手了。但其实我们团队里的老师实际上会拿更多的工资,因为会有更多的同学愿意来缴费,甚至缴纳更多的费用,他不在乎这个知识有多少钱,他在乎的是这个知识在他身上发生的变化有多少。

 

所以一旦我们的思路比较狭小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理不开的时候,学哲学给我们带来一个重大的帮助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make a definition (如何去下定义),因为每一次你对这种definition再次地追问,经常能给你打开非常大的思考空间。或者用别人的一句话来讲,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说哲学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哲学很像给你的大脑定向的开了一个脑洞,现在我们经常很喜欢讲开脑洞,但我发现脑洞开完以后,他的脑水都流光了,这个是不行的。不开脑洞也不行,它是是封闭的。我们需要定向的开一个脑洞,在这个定向的角度当中我们去进行哲学的理性的思辨,我们会发现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角度、纬度还有这种可能性也就不再跟之前一样了。

 

所以苏格拉底给我们现在这些人的一个启示就是make a definition 要学会去下定义。再往后看,苏格拉底刚才介绍过他的出现,就是苏格拉底谈他的道德哲学也好,谈他的道德思想也好,他为什么会挺身而出,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激起他在社会当中的一种思考,就是在于苏格拉底之前的智者学派全部采用的方式叫relativism(相对主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已经没有绝对了。但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没有绝对的东西只是表象的,因为这个世界如果存在,它一定有一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当你进行越来越深层次追问的时候,追问到最后应该是一个absolute(绝对的东西),不应该是相对的东西。因为相对的东西经不起追问,追问到最后会形成虚无。

 

相对主义往往在哲学角度上对它进行一两次的拷问,这有点像白公馆、渣滓洞一样,你给他上了一个老虎凳,喂了一点辣椒水,他马上就现了原形,这就是虚无主义。我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信仰宗教的人,比如说信仰基督教的人,我们这里面肯定有信仰基督教的同学,我这里绝对不是篡改或者非议基督教的教义,我只是说拿它举一个例子,这个内容不一定对,但大家把这个例子的意思听懂就可以了。基督教当中是有(absolute)绝对主义观念的,它指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有信有望有爱,叫信望爱:信仰、希望和爱,是上帝的形象。他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所以基督教是有absolute的。

 

我们再来看什么叫相对主义,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在谈论很多观点的时候,比如说公司当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偷税漏税,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避税。那么有些人说我认为应该避,有些人我认为不应该避,两个人在那里吵。那么第三个有可能是基督教徒,基徒教徒说:我认为应该避,因为这是上帝的观点;或者我不应该避,因为圣经当中讲过“什一税”,现在也没谁可以真正按照这个标准全部实行了。什么是“什一税”呢?在你所有的收入当中拿出十分之一给教会,要供养这些僧侣阶层,它是有一个绝对标准来去界定你的行为的,那么另外两个人完全没有这个标准,它产生一个情况就是在纳税与不纳之间的争论中,出现来一个和事佬告诉大家别吵了,现在到饭点了,先吃饭,这个事我们暂时先把它放在一边,先不要去讨论它了,因为讨论这些都没有意义,咱们一起多赚点钱多好。这个第三个人就是出来和稀泥的和事佬,他把相对主义最终归为了一种所谓的虚无主义。

就是你们谈论这件事情没有意义,你会发现我们的争论经常没有意思——“争什么呢?大家都是好朋友,别争了,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都会用这样的话把一个实际上可能有问题的东西给消解掉了。但是有这种宗教信仰的人,有这种所谓absolutes的人,他会求真,他会求最后的一个答案,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认死理,但是在很多道德性的问题上,在很多哲学性的问题上,认死理其实是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价值的坚持,如果我们认为什么都行什么都对,或者什么都无所谓,那我想请问每天活着的意义和乐趣在什么地方?以前网上有一篇文章非常精炼,他题目写得很好,文章实际一般,他的题目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生活缺乏了趣味,是因为你的生活少了一些仪式感》。

 

什么叫仪式感?仪式感真正有意义吗?如果我们用相对主义看,它没有意义,但是我们从绝对主义者的角度去看它就变成了有意义,因为有意义,所以我们每天才被赋予了意义。有的时候我们经常思考我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你去追问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得到答案,那不能得到答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去活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话不是一个真正学哲学或者哲学在你身上发生的人。如果我在我的思考当中得不到答案,那怎么办?我就用我的实践,用我的行动,用我日常的行为去寻找这个答案,或者是去检验这个答案。

 

中国经常讲的一个个概念叫知行合一,我之前讲过中国文化三合一,最后一条叫知行合一,当我的“知”出现了一些阻碍的时候,那我就要去考虑我如何把它用另外一个角度去进行思辨,我如何使它在所谓的“行”的层面给我一个新的启示,这就是我们讲的如果你在“知”的层面上出了一定的阻碍,那么用“行”去改变它。所以这个absolutes其实是苏格拉底对当时的雅典城邦开出的一剂药方,他觉得不应该白又是黑,黑又是白。那到底我们应该坚持的道德、我们应该坚持的标准,应该坚持的价值是什么?

 

今天当我们发现这件事情做也对,不做也对,这么做也对,那么做也对,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自己在那个场合,我应该怎么做,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反对我的时候,我是不是仍然能够坚持我认为是对的事情?这就是绝对主义者跟相对主义者最大的区别。

 

那么谈到绝对主义跟相对主义之后呢,苏格拉底认为因为他坚信绝对主义,所以他提出了有真正的善存在,有真正的virtue存在,不像智者学派说的那样颠倒黑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像我们上次课介绍的普罗哥拉斯的那观点叫做人是万物的尺度,我说这个对就对,我说那个长就长。苏格拉底说不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绝对的律令在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停在这里,这东西非常的重要,他就谈到所谓的叫做virtue。但大家注意一下,virtue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arete它本意不表示美德,它的本意表示的是优秀的,有承担感,有完成感(fulfillment),有意义,(excellence and fulfillment),大家可以在powerpoint上看到这个词。顺便讲一下这个讲义也是发在群里面的,所以你们千万不要把这个群设成静音。

 

很多人会问夏老师为什么每次回答或者评语都是“优秀”呢?你在这里就得到答案了——excellence,它其实就是virtue,希腊语最早virtue的意思就是excellent and fulfillment。而且苏格拉底认为这个virtue其实是the most valuable of possessions是我们人能够占有的(possession表示占有),我们的财物,我们能获得的物品,是最有价值的物品,不是你的车,不是你的房,而是你的virtue如果我们把它放回希腊语最原本意思,就是你在人间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是你的优秀和你生活的充实。我们这个社会会谈,你有没有钱,你有没有房,有没有车,尤其是现在开始通货膨胀了,大家赶紧买房,不买就买不了了。我不买,我到现在不买,我现在没有房,我就租房住,为什么?因为我有fulfillment。我认为钱应该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钱应该丰富我自己的生命,不应该让它变得占有我,而我变成房奴。我认为有房的人并不一定有fulfillment我并不认为有一辆法拉利的人就是有fulfillment的人,他有可能非常的空虚。但是有可能只需要给我几本书,我今天下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备课或者在看书,我就会感受到fulfillment

 

其实在每一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很空虚很无助的时候,你用我们刚才讲的观点来问问你自己:你有什么?如果你那个时候没有钱,那我告诉你,你有钱后还是会空虚。当你没有钱,但是你每天晚上都可以心满意足地、有可能是非常疲倦地睡去,然后第二天起来后也是很有奔头去生活的话,我觉得你是有fulfillment的人。在北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年轻人,比如一直负责我们的快递的顺丰小哥,他就非常的有fulfillment有的时候我们填单子填不过来了,他就过来帮我们填,而且你看他每天都乐呵乐呵的,我会觉得他非常有fulfillment。当然他挣的钱也不少,这种做快递的赚的钱也挺多的,但是也没有说多到能在北京直接去买房买车那样。但是他非常的有fulfillment

 

同样的那些致力于中国公益事业的人,他们也会有fulfillment。但是你去看那些做生意的人,他可能能赚到几千万,赚到几个亿,但是他每天晚上不得不去陪那些客户去一些夜场去喝酒,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自己很难受吐了喝,喝了吐,他有fulfillment吗?这就是一个问号。

 

这个话题我以前跟俞老师好好聊过,我说你为什么还要再做新东方,老俞的观点是:如果不做了,这么多人怎么吃饭。我说俞老师,这个其实是外面的人给你的压力,你自己做新东方有没有fulfillment有没有感觉你的生命被fulfilled,有没有感觉你自己由于做这件事情而变得更加的优秀?老俞可能想了三秒钟,说——有。我说那你应该继续做下去,因为做新东方对于你来讲不是一个事业,而是希腊哲学当中的virtue,是美德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管赚不赚钱,很有可能也很赚钱,但是,是不是真正的有virtue这件事情很重要。中国人对于财物的观点在儒家思想中讲得很好,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个所谓的道和度在我看来就是一种virtue,是一种fulfillment

 

如果你认为赚钱让你觉得非常的fulfilled,我觉得完全可以,你如果觉得读书让你fulfilled,我也觉得完全可以。你一定要把你的生命当成一个容器(我们之后讲到柏拉图的时候会提到这个比喻)receptacle,你怎么去fulfill这个容器?因为当你的生命变得非常丰盈的时候,其实它就是美德。

 

所以苏格拉底认为这个美德就是fulfillment就是excellence而且它是人间最有价值的财宝。还有什么呢?就是desire for happiness我们一定要有获得幸福的冲动。幸福这个词实际上非常的缥缈,非常的虚无。央视录过一个节目,被全国人民骂得狗血淋头,叫“你幸福吗?”。它其实有哲学思辨,但是央视这么问不太好。幸不幸福?没有人能知道我幸不幸福。因为幸福本身的定义是空泛的,幸福前面的那个词desire很对,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会有的冲动,没有一个人说我活着不为幸福,我活着是为了不幸福,我活着就是为了整天为了给自己添堵。如果有这样的人,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每个人有这样的desire,没有问题,但是什么是happiness让我们再回到苏格拉底的逻辑,他首先提到的是virtue,是美德,而这个美德,如果我们回归希腊语的本意就是fulfillment and excellenceexcellence是对内来讲的,你自己比昨天的你变得更棒,不管从思想上,从行为上,从见识上,你有更多的excellence,第二,你每天的生命没有浪费一秒钟,都是fulfilled,那就是happy。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去desire for something, desire for happiness,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happiness。而谈到这个,最后就不得不谈到一点——我们怎么能够获得真正的所谓的美德?我们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获取rationality理性)。

 

美德绝对不是感性的,不是这个desiredesire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起点,但是我们的终点绝对不是desire,而是rationality。因为如果你的终点还是desire,那么就不会形成一个闭环,它会继续的desire下去,什么时候当这个desire停滞了,这个时候可能才是一种fulfillment

 

是什么?rationality

 

你有没有一种理性进行指导。当然很多同学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如果我获得了绝对理性,我是不是不再有desire,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desire是不灭的,desire会一直有,只不过desire可能会朝两个方向去,第一,它会往下走,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desire它会变成另一个desire从肉欲的desire变成另一个肉欲的desire,肉身的这种desire。另外一个desire是对知识、对理性的这种desire。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任何的时刻能够保证自己是绝对理性的状态,所以要不断地有一个desire to gain the rationality就是有这个冲动和欲望让自己变得更加的理性。所以理性特别的重要,它像一个方向,告诉你这个desire往哪里走,如果你仅仅有desire,你有起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你很有可能魂不知归路,你不知道这个desire它会归随到哪个部分。你必须有一个rationality在那里引导着你,那你的生命中就有大量的virtue,有fulfillment,有excellence出现,因而过上一个丰盈的生活。

 

大家请记住苏格拉底对于这种virtue,对于这种美德的追寻,以及将美德(virtue)跟理性(rationality)的对等,因为我们今天很快就会讲到苏格拉底之死,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能慷慨赴死了。

 

好,我们休息一下,一会儿我们接着讲。


系列经典: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一讲(试听)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二讲(上篇)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二讲(下篇)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三讲(上篇)

《哲学的故事》之柏拉图第三讲(下篇)


特别感谢:

高能助教团老周、晓璇姑娘、秋健摸着石头过河、壹仟壹仟Dorami、糖醋排骨、木紫、Cathiee、静言、小四姑娘、C

                                        整理.



购买《哲学的故事:柏拉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