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的故事

 罗清军 2016-10-17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是在故事里泡着长大的。

所以我想从故事本身说起。

小时候学校里还没有普及性教育的意识,大家对此讳莫如深,很多小伙伴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当我问我妈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时候,谢天谢地,她说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那时候的我刚看完小龙人和奥特曼,对地里能长出人来坚信不疑,而且暗自定了一个造人计划。有好几天我都拿着锄头去学校的空地里挖人,因为特别想要个弟弟妹妹,就这样连续挖人很多天,弟弟妹妹没挖到,我却成了我妈单位上的名人,她的同事见到我都忍俊不禁的问同样一句,挖到了弟弟妹妹了没有呀?

我郁闷了好一段时间,怎么到了我挖的时候地里就长不出来了呢?

说真的,这是个非常糟糕的性教育,但却是个很不错的想象力启蒙,长大后我曾经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漫画,画的是他想象把猫种在花盆里,秋天长出了无数的猫。

这种地里什么都能长的种子,一定是小时候种下的。


二年级的时候,我坚信自己能飞,并且想自己造一双翅膀,放学了就把翅膀安上,拍拍屁股就可以飞到同学家,吃妈妈做的好吃的,还可以飞上树,飞到天上俯瞰人间,总之就像鸟一样。

为了飞上天,我拆毁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纸箱子,纸屑横飞,就像一地鸡毛。我问爸爸我能不能飞上天,他想了想说,也许能吧,很久以前人就是可以飞的。

我大受鼓舞,那时候还不知道莱特兄弟,要是生在一个时代说不定可以拜把子。

后来我造了一双带着透明胶布的翅膀,虽然做工非常粗糙,但是并不是说不实用对吧。于是我选了个黄道吉日,在一个小土坡上试飞。

周围围观了一圈小朋友,我在大家华丽丽的眼神中实验失败。

爸爸安慰我说,没关系,咱们家还有三个纸箱子你没撕。

这个美好的想象后来在我的梦中实现,在梦中能飞,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是一种快乐的实现体验。

 
从我记事开始到三年级,如果这天晚上爸爸不用备课改作业,而且没有什么意外偶然事件的话,他会在我睡觉前准时过来读故事,从一千零一夜到安徒生童话,从《木偶皮诺乔》到《十万个为什么》,从《舒克贝塔》到《皮皮鲁和鲁西西》,我家的小画书堆了一箱子又一箱子。

皮皮鲁因为用小刀刻到了桌子上的小人国,在对话中也不小心一下子变小了无数倍,成了活在桌子上的一员。我经常想,如果我有一天变小,那我一定要去蛋糕店再开始变啊。

格林童话说的最多的就是王子和公主,公主不但很美,而且过得很惨,王子爱上了公主,不惜一切去救她,然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说真的,这些童话对我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直到上了大学,我还觉得心目中的阿尼玛应该就是像王子一样,骑着白马或者踏着彩云过来跟我谈恋爱。


后来很多同行们说,这种童话故事要改,公主遇到了后妈,尝试着和后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后来碰到一个帅帅的王子,公主主动过去搭讪,成功在一起,虽然他们也有争吵,但还是不断的在成长。

改的确实挺好的,但是把我的幻想都打碎了不少。

我暗自以为,孩子们的故事一定要保持天真的想象。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唯有去见识过真正完美的想象,我们才愿意去接纳不完美而长大。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故事,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篇文章,实质其实都是给孩子留了无数无数的想象,这些无数无数的想象会告诉一个人,人生如此有趣,每天都是新的,你其实并不能预料自己会碰到什么,就像皮皮鲁一下子变小一样,但是你能看到皮皮鲁是怎么应对这件事的,他如何去交朋友,又怎样安慰了自己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学习。


故事人物的性格优点,会内化进孩子的心里,变成他们自己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模板和素材来搭建“自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能是不够完美的,但是故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故事可以提供无数的潜意识原型和人格模板,去接触去走进这些故事,孩子就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发现给孩子讲家族中的故事会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如果这个故事包含了从一个人如何通过努力从困难到希望的过程,这个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会显著提高。

很多人说,故事要有教育意义。我部分的赞同,故事起码不能有反教育的意义,但是故事应该回归故事本身,真实生动的情感和人性,故事的跌宕起伏和趣味,才是最重要的。


好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对错的评价。当我们把一件事分出了对错,其实就站明了立场,而教育恰好应该是一个无立场的思辨,在一个故事中,孩子会发现,每一个人选择这样的行为都有自己深深的原因,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当这个孩子长大,他将在这个原始的故事中找到答案:在这个模糊不清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场,去发现自己和成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以上,我认为故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当一个孩子认同了故事,他变可以去塑造自己的故事。

配合着这个人的人格基调,好的人生故事将充满创造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

事实是,很多人生的故事基调在我们童年就确定了,除了原生家庭的塑造,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塑造,那就是这个人坚信故事,在我们的心理层面,幻想即现实,一个孩子曾经坚信的故事,就像他曾经经历的事情一样对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很多很多的故事。

你并不知道一个人可能会被一件什么样的小事击中,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眼神,我们要做到的,是给孩子去提供无数个被这样小事击中的机会。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神在我的黄昏的微光中,带着花到我这里来。/这些花都是我过去的,在他的花篮中还保存得很新鲜。

我们应该把很多美丽的花,在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就装进他们的花篮里。
 作者:
 庞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