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评分8.2,这样暗黑的童话竟然能过审?

 抽屉电影 2020-07-27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我们眼中最最宝贵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大人却一直忽视了孩子的正常成长环境。转而用一种成人世界的规则去约束,去改造一个孩子正常的成长路线。而最为讽刺的是,很多时候,对于我们的这种最具伤害力的改造往往不自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成为了我们眼里的乖宝宝,而却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活泼本性。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郑渊洁作为童话大王,是很多八零后的小朋友心目中的神人。这一点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举个例子来说,当年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在小朋友眼里的地位是比现在的《喜洋洋和灰太郎》以及《熊出没》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

那个时候的童话故事一般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寓意。而且不论是内容还是制作都非常的精良。完全与现在的很多被称之为广受欢迎的动画既有的框架以及套路无关。郑渊洁的创造力看来是没有枯竭的。从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当你看完了本片之后,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的讽刺力度一点都没有变。转而你就会深吸一口气。这样的片子能够在当今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存在而不被禁。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皮皮鲁这个经典的人物终于上小学了。而这个小学却带给了皮皮鲁太多的烦恼。学校的高压统治下,孩子们不能有一点点的想象力与理智。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却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对于权威的盲目服从。如果你的思维是正常的话,那么对于皮皮鲁质疑老师的举动就会理解。

然而传统教育带给小孩的是什么呢?见义勇为这件事情本来就不应该让太多的不适合的人去承担。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体系。小学的时候大家有印象的是小英雄雨来,小英雄赖宁。为什么都是小英雄,因为他们在本来应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承担了太多大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因为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在课本上能看到的这样的“小英雄”就少了很多。

本片正是讽刺了这样的非常不合适的教育。老师讲述的问题中恰恰忽略了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安全。而这个问题被皮皮鲁质疑的时候,老师却没有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反而是用一种高压的态势来对皮皮鲁形成压制,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里出现的场景。而且是我们国内很多教师的缩影。回想一下,到底有几个老师会为自己的错误主动买单呢?恐怕从小到大也见不到一个吧。

而迎合老师的孩子则变成了“兔子”其实这个兔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兔子的形象。它代表的是一种温顺的服从。他不会质疑,他不会调皮。这也恰恰讽刺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的更本问题。培养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很容易,但是这样的好孩子意义何在?我们把最不应该抹去的抹去了。留下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顺从者的形象。我们的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

其实孩子没有问题。就如同皮皮鲁爸爸说的那样,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但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家长则是觉得这里也有老师的责任。这样相互推诿的过程中谁也没有考虑过孩子作为一个孩子本身到底应该如何成长。这或许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双方都选择了忽略。

孩子应该是欢笑的,是愉快的,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在本片中,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孩子却成了“懂事”,“听话”,“盲目承担责任”的玩偶。皮皮鲁对于老师家孩子的承诺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绑架。他牺牲了自己的高兴,就为了换取别人的开心。但是却没有人真的关心皮皮鲁是不是高兴。

很多事情发展到癫狂的时候,是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正确的,他们关心的永远是那些与该事件背道而驰的事情的数量。皮皮鲁最终在努力了也无法变成兔子的时候,选择了带上了虚伪的面具来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但是老师以及家长们却对于这个明显的破绽选择了视而不见。对于他们而言是不是面具已经不重要了。带上伪装的皮皮鲁从此以后终于成为了这个“大集体”的一部分。

本片这种黑化了的结尾着实让很多人都隐隐的担忧。毕竟这么明显的讽刺竟然能够上映,也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情。有问题就需要改正,而不是用更多的问题来掩饰此类问题的发生。

我们的孩子本来是充满想象力的,我们的学校本来是一片欢笑的海洋,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孩子们的眼睛里不再有阳光。转而对于学校已经深深的厌倦。过早的步入到成人的世界里其实对于小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是却有谁真的愿意去倾听下孩子们的心声呢?“教书”,“育人”教育的这两个本质意义缺一不可。只有一个主旨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但可惜,这并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现实。

……

欢迎留言

明天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