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转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原高考678 2016-10-17


大学本科段,绝大多数人的经历是一次大学、一个专业;只有少部分人,上了一次大学,却有修学两个甚至三个专业的波折。

作为一个转过专业的人,深知这是一种不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进入大学所修的专业,不如己意,不是自己喜欢的,不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想凑合着学一学也无法学下去的那种。不像多数人那般幸运,一次就能找到让自己欣喜的专业,并愿意为之投入身心,至少,稍微委屈一下自己也能将就着学下去。

然而,当历尽千辛,雨过天晴,回首所走的那段让自己倍感孤独和不易的路,却又觉得,能有那番狠狠的折腾沉淀在记忆里,很幸运,很值得。

大学转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香菇、蓝瘦!

1、为什么要转专业?

是啊!为什么要转?学哪样不是学?喜欢也罢,憎恶也罢,忍忍,将就将就,过去了不就好了?可偏偏,自己又不是一个将就的人,不是一个允许自己得过且过的人。做很多很多事情,我总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绝不苟且。

不管这件事情,是自己愿意做的,还是被强迫做的,或是被托付去做的,总有一个习惯在自然而自然支配着我:用心,做到优秀。更何况,换专业这件事情,从始至终,都是自身的因素在主导着。为什么这么说?从拆开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录取自己的学院和专业那刻起,我就明白过来了:都怪自己的分数没有高到让自己可以自信地不去服从调剂选项的前面的那个方框打钩。

在估分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自信可以进入这所在师范类能进入前三的院校,但我不自信能够一定被所钟爱的英语专业录取。如果不服从调剂,我不敢去承担那种后果,没勇气。于是就被调剂到了这个很令人蛋疼的专业。

这不是自己的选择;可是,这又的确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谁让你服从调剂呢?但总归,这个专业,不是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对,心不甘,情不愿。我想自己再做一次选择,想让自己真正自由地选择一次。哪怕选择的依然是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但它完完全全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自由意志的体现。调剂?那算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就此被调剂了吗?

我怕,怕,怕如果以后过得不顺心,就会以此为借口,去放纵、堕落、颓废、得过且过,心里头还心安理得地想着、抱怨着:这不怪自己,要怪就怪大学时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很怕未来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直面本心,这是我决心转专业的原动力。

2、不够资格转专业怎么办?

资格不够,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出门,右转,放弃,不送;继续着自怨自艾、自爱自怜、行尸走肉的日子;第二条,去了解,去整明白,转到你所中意的新专业,到底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及早准备,越早越好,强大自己,让自己去迎合它。

有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转专业,却不知道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转专业,知道了条件,却又担心自己资格不够,怕达不到要求,怕做不到。机会从来都是自己创造的,你要做的不是担心、忧虑、彷徨等然并卵之类的东西,而是去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去满足转专业所需要的要求。

3、转专业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不同的专业,需要做的准备,具体而言,定然会有所不同。但一般的宏观要求,大同小异,比如,硬件有大一学年的成绩,最好是年级专业前百分之几;软件有看过多少相关专业的书,有多深厚的专业素养;也要想通透,为什么要换专业,为什么换到这个专业。

程序方面,一般要先去查询学校教务处出颁布的年度转专业计划表,清楚各学院的转专业招收情况。然后向原学院提出转专业申请,填写提交转专业审批表。接下来,耐心等待。但不要空等,而要积极等待,把自己在原学院的成绩绩点尽可能拉高,尽可能多去涉猎想要转进去的那个专业的相关书籍。简言之,用心准备,等待笔试和面试。

大学转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香菇、蓝瘦!

4、转专业后是种怎样的体验?

(1)归属感清零,而且几乎不可能恢复到在原学院的状态。

来到新学院,脱离了原学院。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课程,新的室友,相当于跳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这个所谓的陌生的环境,只是对你而言,其他人却早已彼此熟稔,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圈子。只有你是孤零零的,形单影只,很难融入,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你一个人也不认识,即便认识,你也进不了他们的圈子,因为你跟他们的步调总难以一致。一个人,没人叫你起床,没人跟你一起吃早饭,没人跟你一起上课;你也不好叫人给你带饭,不好叫别人跟你喊到。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大一那年,在原学院,那些点点滴滴,那些温暖如春的画面,想到眼眶含泪。难受吗?可怜吗?尴尬吗?不自在吧?酸楚吧?孤单吧?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并不重要,你自有该做的事情,你那么忙,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弥补,哪有心情顾得上这些!当你把该做的事情做了,而且做优秀了,归属感,好像一瞬间就回来了。

(2)学院的社团、学生会与你从此无缘。

学生会和社团从来都是纳新不纳旧。你一个大二的老狗,虽然也是新来的,你好意思与人家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抢?跟你同一年级的同学,人家都是干部、部长、副部长,甚至副主席,你愿意被他们呼来唤去?你除了要学习本学期的课程之外,还要把大一那年你迟到缺席所落下的课程补起来。大二,已经过了那个为了进入某个社团而处心积虑的阶段,过了那个因为进了某个社团而激动无比的阶段。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

(3)大一学了一整年的选修课!

这点最崩溃!

新专业与旧专业交集不多,把人累成狗。

大一整年所学的专业课,全部由皇后退位,降成选修课贵妃。

五十多个学分啊!

大四临近毕业,清算学分的时候,结果超出了将近三十个学分!一个学分八十块!折算成毛主席,那是两千五百张左右。对于我这样一个出身贫苦家庭、靠签卖身契抵押学费的人来说,这些钱是没法从家里拿的,家里没有。是自己连续做了两个月的家教得来的钱还上的学费。

(4)大二大三课表几乎爆满,大四还有专业课要学。

新专业,大一的专业课很多。大二的时候,不仅要学本学期的各种课程,还要把大一本学期的课程补上,相当于一个学期要学两个学期的内容。但现实不会那么干脆放过你,两个学期的课程,总会有冲的,你不得不延后到大三去学;

如果还不幸,又对冲,那不管苦笑哀乐,也得把课延后到大四学年。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同一学院、同一年级的同学,他们很闲的时候,你很忙;他们有点忙的时候,你很忙;他们很忙的时候,你的忙,已经无法借言辞形容。

更可悲的时候是,大四,当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实习、安安静静准备毕业论文、或是组个团去旅个游,你却还有课要上,还有考试要进行。

(5)现实很忙很累,但心底踏实无比,觉得很有希望,愿意自己去扛

没借口可以找,没有托词可以说,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完全是自己意志的体现。因此,只有背水一战,只能破釜沉舟,只有心甘情愿。花了两年时间,不仅基本学完该学的课程,基本落实拟定的计划,达成了给自己定的目标:让学分绩点进入专业顶尖层次。

大学转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香菇、蓝瘦!

差一步即可拿下国奖,只可惜,少了社团活动实践的加分。要知道,在大一,我面试了六个社团,学院的,学校的,通过了五个,加入了五个,因为转专业,学业繁重,都抛下了。不得不说,这是很大的遗憾。

在转专业后的日子,在茕茕孑立的孤单里,在遭受不如己意的打击时,我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一度以为失去了在大学的一切。然而,当用心坚持、守到柳暗花明,又发现:逝去的只是永远不会为任何人停驻的时光,而靠近的,却是乘着时光的河流而来的心之梦想。原来,只要不辜负自己的初心,一切波折坎坷都值得。你并不会失去什么,你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

结语:

大学英语很重要,如果你想说一口洋腔洋调的英语,我强烈推荐一个有英语角的微信公众号“竖起耳朵听”里面有老外,大部分都是发音不错的学生,每天都有Topic聊噢!英语角里会伦敦腔、美音、印度腔的小伙伴都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