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浅谈·1家谱的由来

 吴中文1234 2016-10-17

谱牒学是一门高深学问,笔者虽研究多年,还不敢说有深入的见解,只能谈一点肤浅的心得。

 

家谱的由来

一段历史,由众多历史事件所组成。很多历史事件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众多历史人物及其家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因此,记录历史,势必会提到某位历史人物的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的记录,就是家谱的雏形。

早期的家族传承记载存在于古籍中,也存在于墓志铭中,记载在墓志铭上的家族传承,有人称其为“石碑上的家谱”。试举两例:

百家姓第一位赵姓,有“三老赵宽碑”(见附录1),其中记录了赵宽的家族传承。赵姓来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少皓氏,到周穆王时,为周穆王驾车的造父,是赢姓和赵姓的祖先。到赵武灵王时,建立国号,其后裔就有人以赵为姓。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族中有叫仲况的,其弟叫君真,君真子名孟元,孟元子就是赵宽了,碑文主要写赵宽的功绩。还记录了他的三个儿子子恭、子惠、璜。

百家姓第三位孙姓,也有“孙叔敖碑”(附录2),碑中记录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有三子,分居固始、江陵等地,孙叔敖死后十余世,其后裔有叫武伯的任渤海太守。武伯有两个儿子,伯尉和仲尉。伯尉一子叫世伯,仲尉两子,孝伯和世信。世伯生子仲,孝伯生子文。子仲生六子,长都、兰卿、仲阳、叔通、卫公、刘卿。子文亦生六子,惠明、次卿、圣公、稚卿、仕卿、少卿。比起“三老赵宽碑”,“孙叔敖碑”和家谱更接近一些。

留在古籍中的家族传承更多,著名的有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其中前三段如下: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彊鸠夷立。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这里记录了从泰伯到寿梦共18代。

但是,古籍和石碑中的家族传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谱。比如上面《吴泰伯世家》所记的传承,只记录了君王,没有记录他们的兄弟,因为18代不可能都是单传,根据生育繁衍规律,就算上古时期生存条件恶劣,吴姓也可繁衍到数千人(依照平均每人繁衍一点五人测算)。这些旁支成员都没有记录下来,所以不能说是真正的家谱。

《三国演义》第20回说到:

次日,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刘备此时身份已经流落到卖草蓆草鞋的地步了,皇帝的宗族世谱还能查到他,这个才算真正意义的家谱。但《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的小说,陈寿写的《三国志》才是正史。《三国志》中说到刘备,只说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并没有见汉献帝查阅宗族世谱情节。

《三国志》记载的历史时期,起始于东汉末年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结束。前后近百年。陈寿生于公元233年,晋灭吴时,陈寿已经48岁。所以陈寿几乎是与三国同时代的人。他写的《三国志》,应该是非常忠于史实的。刘备的血统传承在当时两个主要政治对手曹操和孙权都没有异议,作为其血统根据的皇室“宗族世谱”也很可能是存在的。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皇室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谱了。

确实,东汉时期不但皇亲国戚有宗族世谱,民间也已经有了家谱。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即公元154年,吴郡太守糜豹,奉皇命在苏州建泰伯庙,泰伯41代孙吴如胜,将家藏世系呈上,太守转呈于桓帝,桓帝观后感叹:“贤哉吴太伯,庆泽弥流长”,就封吴如胜的儿子吴允承为奉祀侯。这个家藏世系,史称《吴如胜谱》,在谱牒学上有重要地位。(见附录:《糜豹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