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书法的现实意义与对后世影响

 指尖破碎 2016-10-18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坛上集五百年雄健派之大成,而又最富革新精神,颜真卿书法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颜真卿不仅在书学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丰碑,其高尚人品也深为后人所景仰。
  【关键词】颜真卿;深广;推崇;拓展;繁荣
  纵观三干余年的中国书法发展史,能开一代新风,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书家,可谓屈指可数,唐代颜真卿即是其中之佼佼者。唐代,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其文化艺术领域也形成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颜真卿一生忠烈,威武不屈,也具有刚健雄浑、超逸绝尘的艺术品格,实现了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受到历代书家与书法评论家以及后人的推崇。
  在对颜真卿书法的研习中,当代有两位大家颇值得重视。一位是沙孟海。据沙孟海自己说,他三十岁左右喜爱颜真卿《蔡明远》、《刘太冲》两帖,时时临习,也酷爱《裴将军诗》的神龙变化。他除了在自己的书法中得到颜书纵横驰骤、奇正相生的气韵,对颜书的论述尤为精辟独到,颇多阐发。另一位是沈尹默。沈尹默遍临唐碑,于真卿尤为知音,且能从颜氏书论中抉其精蕴,嘉惠后人。
  当今书学昌盛,学颜者更为广泛,学颜书几成了进入书学殿堂的津筏。颜书的天地正在新的历史时空中广为拓展。
  一、颜真卿书法对古代影响
  颜体自出现后,便成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一面旗帜。由于“颜体”楷书端庄
  深厚,便于题署书丹,书写大字,又适合官场文书的应用,所以一出现即有许多书家竞相学习。士大夫师法颜楷者,除颜氏子孙外,始于武宗朝宰相李德裕,陈思《墨池篇》评其书法“宜述颜公,毅然有法”。晚唐柳公权是唐代得颜氏嫡传最有成就的书家。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题记中说:“柳少师(公权)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宣和书谱》也说:“公权之学,出于颜真卿,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至范仲淹称颂石延年书法,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之句(《祭石学士文》),“颜筋柳骨”遂为定论。自此后人多以颜、柳并称,且以此视颜、柳为一路。五代时,战事频仍,书坛凋零,学颜而有成就者,仅一二人。其中杨凝式可作代表。
  苏轼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法”之法乃更高之法。追根究源,苏轼是从颜真卿变古人之法中得到启迪的。黄庭坚《山谷集》称“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中岁喜学颜鲁公、杨疯子书”。“东坡先生常自比颜鲁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山谷题跋》)。
  黄庭坚对颜书也十分推崇,他说:“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浩)与颜太师耳……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旭)与鲁公二人。”
  他学颜书,与苏轼相近,多取笔意。他的行书入古出新,兼取颜真卿的沉着、怀素的飞动、杨凝式的萧散,并掺以《瘗鹤铭》的宽博飘逸,以多变的笔法和结构形成了纵横奇崛、气象森严的鲜明个性,在宋代书坛独树一帜,世称“黄体”。文徵明以为山谷书学得“屋漏痕”、“折钗股”之法。
  米芾初学颜,继学柳、欧、褚,再学李邕、苏、黄、王献之,转益多师,终于领悟古人笔法,窥视魏晋风范,以沉着痛快为一代大家,历代书家无不服膺。苏轼称赞米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元初沿习两宋余风,也多宗颜氏。鲜于枢书法以骨力胜,脱胎于颜字的奇伟刚劲。其传世名作《颜鲁公祭侄文稿跋》,全篇气势奔放,点画丰润浑厚,甚得颜字神韵。
  清代中期以后,帖学由盛转衰,颜、欧、褚复为世人所重,习颜之人也随之日益增多。综观清代书家,学颜书而卓有成就者,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翁同等人。
  在颜真卿之后的中晚唐及五代时期,书家们受颜体的影响比较直接和具体。他们对颜真卿的笔法和神韵比较容易把握。如晚唐的柳公权和五代的杨凝式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书家。两人均足学颜后彤成自己风格的,特别是柳公权为唐代得颜氏嫡传最有成就的书家。他的书法以瘦劲见长,自成一家,被称为“柳体”。五代之后,颜真卿一派书风之影响仍然延续于宋、元、明三代七百余年之历史。既使在推崇“二王”书风强盛之时,依然未能摆脱颜体书风的影响。在崇尚帖学的宋代,代表宋代尚意书风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颜真卿书风的影响和薰陶,特别是苏、黄二人极力推誉颜鲁公,使颜体书风在宋代书坛确立了极高的地位。到了清代初期、颜体书风得书坛大家们的重视和提倡,尤其是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书家对颜体注入了极大的精力,加上后来的钱丰、何绍基、翁同和等著名书家的推举,颜体书法的影响在当时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颜真卿书法对现代影响
  颜真卿书法艺术对现代的影响,在广度上超过王羲之,大众对颜真卿比对王羲之更加熟悉。“颜体”楷书在书法普及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书法家亦如古代,大多数以“颜体”为法乳,自幼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博取众家之长,进而形成自家面目。但各家学颜的角度、方法以及所走的道路不同,最后的结果亦迥然不同。大体说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恪守颜法,追求形似。即严格按颜楷的笔画、结体去写,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作之书与颜楷十分形似。这类书家可以清末民初的谭延岜为代表。少时受擅长“颜体”的翁同的影响,学书专攻“颜体”,尤喜临《麻姑仙坛记》,一生临此碑220通。
  (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类书家学习“颜体”不拘形质,即不求一点一画之形似,而是取其神、求其意,又溶入时代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的风貌。舒同可作为这方面的典范。舒同六岁学书,十四岁闻名乡里,有“神童”之称。在塾师指导下,他自幼临习颜真卿、王羲之的碑帖。收录在《舒同书法集》中的“杖国延年”四个大字,朴茂生动,浑厚自然,蕴含着颜书的神韵,可以看出他九岁时书法的扎实功力。他把书法艺术和革命事业融为一体,在戎马倥偬之中不忘钻研、锤炼自己的书艺。
  (三)熔古铸今,深化升华,有我无人,卓然成家。这类书家在青少年时代学过颜体,后又博取诸家,熔古铸今,终于自立门户,成为大家。这类书家一般为文坛巨匠、书坛画坛大师或一代伟人,如郭沫若、齐白石、毛泽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