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乳酸那些事

 急诊医学资讯 2020-10-21

首先,乳酸是一种有机物,能够自然形成,也能够人工合成。人体里的乳酸是糖无氧氧化的代谢产物。它大部分由骨骼肌、大脑、红细胞产生,应急情况下也可由肺脏、白细胞产生。绝大多数(70%)的血乳酸由肝脏清除,肾脏、骨骼肌和心脏也参与部分乳酸清除。

乳酸增高的机制有两种,生成增多与清除减少。

生成增多常见于如下4种情况,都围绕着糖无氧氧化的生化过程。1 低氧、低灌注,线粒体内有氧代谢减少,丙酮酸聚集。2 维生素B1缺乏,丙酮酸转化成CoA障碍,丙酮酸聚集。3 丙酮酸转换成乳酸的细胞内环境发生变化,乳酸生成过多。4 糖酵解增加,丙酮酸增多。

在临床上,乳酸增高的分类分为A、B两型。

A型:多见于组织低氧、低灌注因素所见的休克(心源性、脓毒性、低血容量性、梗阻性)、局部低灌注(肢体、肠系膜缺血)、惊厥、寒战。

B型:无组织缺氧、组织低灌注因素。根据病因分为B1、B2、B3型。B1型:(与基础疾病相关)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2型:(药物及毒素因素导致)二甲双胍、肾上腺素、全肠外营养维生素B1缺乏、抗HIV病毒治疗等。B3型:(先天代谢障碍因素)如线粒体肌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1,6-二磷酸果糖缺乏症;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氧化磷酸化酶缺乏症等。

乳酸浓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根据多项临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否合并休克,乳酸水平越高的患者死亡率越高,病死率正相关。血乳酸浓度恢复正常的时间与病人死亡率密切相关。24小时内恢复正常者,生存率为100%,24-48小时恢复正常者为78%,>48小时恢复正常者仅为14%。

由此可见,乳酸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临床医师在接诊重症病人时,应注意完善乳酸检测。对高乳酸患者,应注意采集完整的病史如:家族史、糖尿病患者的服药史、肝病患者的饮食偏好等,然后结合其他临床辅检做出精准判断,针对高乳酸的病因行病因治疗。并根据病例特点,结合乳酸恢复正常的速度来判断预后,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以免纠纷。

本文作者:天堂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