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土地上的领路人

 紫荆花书屋61 2016-10-18

红土地上的领路人

——记兰山区义堂镇南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乃江同志

红土地上的领路人

 

滔滔沂河八百里,东流入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沧海桑田变幻中,是谁勇立潮头唱大歌,敢做时代的弄潮儿?一副铁肩担起了父老乡亲郑重赋予的重任,带动起大批有眼光、有谋略、勇于开拓的沂蒙大汉共同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书写出一曲曲铿锵有力的奉献之歌。

他就是年仅36岁,被评选为兰山区十佳青年致富带头人、兰山区新长征突击手、临沂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兰山区政协委员、兰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已连任两届的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南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乃江同志。

远见卓识立雄心

人生从早晨开始,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道路,想的有多远必会走多远。

就读于临沂师范的王乃江即将毕业,他不像其他学校的大学生一样,还要面临毕业后第二次择业的问题。按照常规,他可以去做一名教师,象他的老师一样献身于光荣的教育事业,几年后,培育出的“桃李满天下”,他会成为受人敬重的好园丁。可二十岁的他,总觉得自己不能只局限于三尺讲台,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只翱翔高空的雄鹰,应该是一匹驰骋疆场的骏马,应该是一条游向海洋的鲸鱼,一间教室的空间太小了,根本施展不了胸中远大抱负。可选择一条什么路,路到底该这样走,他还是未知数,他不知如何能跑的更远,能飞的更高,前方拨不开云雾又有什么理由见阳光呢?

年轻的王乃江捧着一份“求是”杂志,开始冥思苦想,经过一番深深地思索后,他仿佛感觉到一扇窗口透进春天明媚的阳光。纳于言面敏于行的他,敏锐地认为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将更有利于自身潜能的挖掘。

孙子兵法中说:“知已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义堂镇南楼村是他魂牵梦绕的心中热土,这里有与其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生于斯,长于斯,他太熟悉了。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善于思考的王乃江决定用双手改变家的面貌,让家中茅草屋脱去旧装换新衣,让父母兄弟从此过上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有了目标他的心释然了,毅然决然放弃教书这体面安逸的职业,回到了明不经传的南楼村。他知道,王曦之在一张白纸上写出一手好字,那是日日练习的结果;他知道,没有路的时候,古人是从荆棘丛林中开辟出了路;他知道,一个人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必须有接受栉风沐雨的能力。此时的王乃江除了年轻的远见别无所长,除了一辆破自行车身无分文,贫穷的南楼村用宽阔地胸怀迎接了他。旧观点的村里人无法理解他从农村走进城里,又从城市里回到了乡村,笑话他不识时务。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把地球撬起来。”王乃江也在寻求一个支点,辛勤的劳动是开启思想的钥匙,认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时的南楼村商机初绽,但远远不到时机。王乃江知道自己需要劳动和学习,需要积累经验,他开始跃跃欲试,他在这一年的实验因为时机没有把握,因为实际经验不足,而没有成功一一摧毁瓦解了。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让他苦闷过,彷徨过,甚至也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他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他知道失败的同时也给了他未来成功的经验。他开始暗暗等待,默默积蓄力量。

1993年春天来临,义堂镇胶合板生产加工企业开始蓬勃兴起了,二十一岁的王乃江没有因昔日失败而失去斗志,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战机。

夜里,王乃江躺在床上开始琢磨如何大干一场。黑漆漆的小屋里,看不到任何光亮,可他却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感觉自己像一匹被关闭后要重新征战的千里马,耳边仿佛听见了军队进功强有力的鼓点,广袤无边的疆场出现于脑海任凭他呼啸飞奔,他忍不住在心中默默大喊着:“我来了。”

                            艰辛创业酬壮志

他骑着自家那辆破自行车,开始了漫漫的调研之路。风里雨里走访了许多企业后,发现了商业契机。当地新上马的胶合板厂,所用机械设备全靠外地引进。这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卖方把持着快了萝卜不洗泥的思想,将旧机械刷新漆以次充优,改头换面卖给胶合板厂。这致使众多胶合板厂即使投运,用不了多久就出现故障,可又无法维修,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蒙受人力物力巨大的经济损失。看着胶合板厂老板一个个愁眉不展,王乃江暗暗发誓,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胶合板机械设备厂,彻底解决胶合板加工业发展的桎梏问题。

他一个人带上煎饼咸菜,乘车去河北、河南等地厂家考察学习。各厂家视技术若生命。谁会把宝贵的生命给别人?王乃江的诚恳学习态度并不为他们认可,反而害怕他学习而赶他离开。这让他看尽白眼吃了很多苦头,无奈下,他一打工仔的身份进了厂子,用山东人的朴实和勤劳去主动帮忙,日久天长才得到他人的好感,学习到了要学的东西。白天他不能用笔画纸记,只好用心学,偷着观察,仔细揣度,到晚上回到最便宜的旅社用铅笔靠回忆一点点画下来。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凭借聪慧的头脑和记忆,精确地凑成了胶合板加工压合机械图纸。

取经回来,他没有电焊机、切割机,只好跑到村委借,省吃俭用,东凑西挪,终于购来了第一批原材料,开始了他第一台压合机的试制加工。随着原材料及焊条需求增多,他已债台高筑,连焊条也买不起了。可一个好女孩却独具慧眼看出他的韧劲,看到了他的将来,心甘情愿嫁给了他。女孩会做衣服,婚后就开了一个小小的裁缝店,当时缝制一件褂子不过三元钱,一条裤子一元钱,一天也不过十多元钱,帮衬他做着微弱支持。

为了早出产品省每一分钱,他每天靠干粮就渍水煮白菜撑着,象一个吐丝的蚕宝宝一样苦苦地熬着,人是铁饭是钢,吃不好睡不好的王乃江这时候已瘦的皮包骨头,两只眼睛却胖了更烔烔有神。苍天不负有心人,日以继夜经过无数次的认真调试,经过无数次的方案修改,他和伙伴们成功生产出第一台合格的压合机。当第一份订单签下后,他和工人伙伴们将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这个刚毅的汉子,在外乡辛苦学艺的时候没有伤心,在债台高筑的时候没有胆怯,在吃渍水煮的白菜时候没有抱怨,可在拿到第一笔压合机的现金时却流泪了。那是真正的喜极而泣,因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证明了他自己的能力,证明了未来战役的胜利。

王乃江抱着必胜的信心,开始了新的冲锋,机械开始批量生产,为了保护机械产权他注册了商标,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不久,因为产品质量过关,公司有了一连串的订单,这让他这只原本驰骋的骏马按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他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清醒地看到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再是资金,而是技术,技术是质量的保证,质量是信誉的保持,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更新换代迫在眉睫,在同等产品竞争下,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之路必须走。引进技术人才势在必行,他开始实施人才战略。95年,他在成立华特木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基础上专门成立华特木业机械研究所。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务实求发展的商业理念贯穿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通过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压合机从简单的几十吨位发展到上千吨位。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生产大型全自动中纤板生产流水线,可承接热压机、冷压机、预压机、磨光机、自动铺装机等各种木工机械设备。

岁月荏苒,十年生聚,王乃江迄今已拥有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的产品,华特机械成为临沂木业界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南非、印度、几内亚、巴基斯坦等国家。2006年元旦,在考察论证后,他增补了义堂镇无锅炉厂的空白,在义堂南楼一业园,成立华特锅炉有限公司,这个东邻京沪高速、327国道,北接自东高速、环境优美的大型企业,占地60亩,生产车间1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万元,现有员工2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2人。从一张白纸到一个总经理,王乃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圆了自己让家人生活幸福的梦,可他同时又有了新的思索。

                          一腔热血写春秋

“一人富不叫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富。”这句最普通的话在王乃江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王乃江富裕了,可他并没忘记自己是党员的身份,并没忘记南楼家乡父老。他对跟他创业的兄弟们说:“是南楼村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我们富裕起来,第一不能忘了国家,第二不能忘了乡亲,作为党员,不仅要带头致富,更要帮助群众致富。”为此,他每年拨出几十万元钱垫付到村委,交给村委办福利事业,改善乡亲们的生活。

2006年,三十三岁的王乃江被乡亲们选为南楼村党支部书记,第二年兼任村主任,自此挑上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重担。他上任伊始,就首先考虑到拥有1500多人的南楼村耕地少、农民收入难的焦点问题,传统式的小作坊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核心。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先开始改革的是农民,贡献最大的是农民,但目前最困难的仍然是农民,作为代表国家权力的最基层组织是反映农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抽掉了基层政权这根脊梁,农民会重新沦落为一盘散沙,农村社会就会陷入不安定因素的旋涡,对党的政策的落实也丧失了主动权。但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农民自己民主化投票选举出来的“村官”,依靠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水平呢?假如说革命时期,我党在农村领导农民分土地,合作化时期,领导农民搞水利促生产,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要求的是生活富裕,才是好村官,因此能否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合法性的根本标志。

他首先考虑到农民的土地在经济开发中,数年积重难返所造成流失问题与农民收入形成矛盾,如何打破坚冰,只有实行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他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入手,组织村委成员筹措资金,建起了三座公寓楼,硬化、亮化了村内主街道,安装了沿街路灯,疏通改造了排污水道,让村民乔迁新居,过上了文明、卫生、舒心的生活。根据老人年龄段制定了福利资金,定期发放待遇方案,解决了老人的归宿问题。围绕村民就业难点,他大胆开放吸引外来资金,与经营户保持密切的相关联系,帮助他们跑资金、抓货源,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予以疏通,先后扶持10多个落后企业,带他们走出困境实行其正常的运转,滚动发展。他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受到了投资方的热烈拥护和充分信赖,同时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难、收入少、吃饭难的实际问题。针对南楼村商业与工业分布不均衡问题,他团结两委成员,放开眼光,巧于运筹,科学制订了抓商贸、促板材同步发展战略,以商带企,以企促商,互利互惠,共兴共荣。建立了领导班子服务商贸、企业制度。两委实行分工,负责到人、到位,层层落实基本,切实靠上去搞服务,从而许多事情得以迎刃而解。

经济搭台,文明唱戏。在发展经济同时,王乃江书记不忘宣传党的基本方针,让大家第一时间知道党中央对农民的扶持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不忘宣传计划生育,改变村民旧观点老思想。对于村里村务和财务实行公开透明的制度,让每个村民对村委情况都能做到清晰明朗。不仅利用广播和宣传车及宣传栏及时向乡亲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定期举行“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半月一小评,年底一总评,群众推选,支部审核,张榜公布,隆重挂牌。自从村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昔日打架斗殴的现象没了,喝酒滋事的风气也少了,村里好婆婆和好媳妇多了,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的现象蔚然成风。他用知识,务实和真诚为南楼村父老乡亲做着不懈的努力,带领大家走的是踏踏实实的富裕之路,文明之路。

南楼村以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赢得了兰山区义堂镇的荣誉,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乃江同志也以显著成绩获得多项殊荣,但他并没有因此显摆成就,他说,他当书记没有为荣誉的观点,只是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走在南楼村街道上,看着商贸企业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深信在王乃江同志领导下,南楼村人民会越走越远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本文刊于2009年山东文学11期)

   红土地上的领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