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树缺铁性黄化病防治方法介绍

 退休工程师 2016-10-18

   苹果树缺铁性黄化病防治方法介绍 科技世界网


    发病症状:

    苹果树缺铁性黄化病首先从新梢顶部嫩叶开始表现出来,初期先是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呈绿网纹状,随着黄化程度加重,新梢嫩叶全叶呈黄白色,下部老叶也出现黄化,继而新梢顶部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叶片边缘开始产生褐色焦枯斑,叶片逐渐坏死,严重者叶片焦枯脱落,顶芽枯死,甚至导致整株死亡。除叶片表现失绿症状外,果实也表现黄化现象。

  发病原因果树黄化病主要是因缺铁引起的,铁在土壤中有效性低,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造成的。土壤容易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含盐碱多。在碱性土壤中PH值过高,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形成缺铁性失绿,因而缺铁性黄化多发生在盐碱地区。

  2.土壤有机质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铁的有效性下降,不能被果树吸收利用。

  3.土壤中磷、锰或锌含量过高。不合理施肥,尤其是磷肥施用过多也容易引起缺铁。 
  4.同土质及灌水有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及经常灌水的果园发病较重。干旱时由于水分蒸发,表层土壤中含盐量增加,也导致黄化病发生。

  

    防治方法: 

    1.改土施肥。在盐碱地定植的果树,每年秋天在行间(或株间)挖沟,将好土和杂草、树叶、秸秆等加上适量的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混合后回填。经过几年的深翻改土,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还能极大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有效预防黄化病的发生。

  2.测土施肥。要注意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微肥。

  3.叶面喷施铁肥。叶面喷施铁肥是最常用的改善植物缺铁黄化病的高效方法,将含铁营养液(如硫酸亚铁、EDTA-Fe)喷到叶面上,可与酸性农药混合喷施。根据黄化程度,每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增施铁肥。一般来讲,单独施铁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铁会很快转变成难溶性的氧化物。为了提高铁肥效果,可将铁肥与有机肥混合,采用条施或穴施。螯合铁肥(EDTA-Fe)稳定性非常强,土壤尤其是碱性土壤用螯合铁肥补铁效果非常好。

  5.钻孔施用。可采用吊针输液或钻孔法,吊针输液与人体输液一样,向树体输入含铁营养液,如光泰微肥。钻孔法是在果树树干上钻孔置入颗粒状或片状有机铁肥,如复绿灵栓剂、复绿剂胶囊等。

  6.合理灌水。合理的进行灌溉,既要保证果树的正常水分供应,又不能使果园长时间积水,保持果园土壤的良好通透性,可有效预防黄化病的发生。

  7.果园耕翻。每年春夏对果园土壤进行耕翻,既可以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还可以改变果树根际周围的土壤养分构成,有利于预防黄化病的发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