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八劲中的掤原来念“bīng”,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奥秘

 贺文gh6bt4mios 2016-10-19

太极拳八劲中的掤原来念“bīng”,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奥秘

掤劲更常见于太极拳,而八卦掌法之掤劲是八卦掌前辈孙禄堂先生在《孙禄堂论八卦掌》中提出的,他强调:八卦掌开始踏地掌势一成,身上带的就是掤劲,是最好的防守劲,掤劲一起,全身各处连接贯通,就形成一个类似于拱桥似的受力桩态,外来之力皆不能突破这个桩态,必然滑走,这就是来力不入,利用的是桩架的优势护体。

掤劲是防守劲,也能用来打,不管对手出什么手法,你只管从自己中线起底,一直掤到对方脸上就是,化打结合。正确练法,是一直含着掤劲打到底,不管什么动作,发什么劲,掤劲都不能丢。这样掤劲就长在身上,溶进其他劲里,发什么劲都能含进掤劲,出手就能破开敌招直接打中对方,方才是真正的化打合一。

掤,现普遍读【peng第四声】,发“朋”的音。虽查无实据,但习以为常,把掤解释为从下向上捧的劲势,或似气球从下自上升腾之劲势。

太极拳八劲中的掤原来念“bīng”,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奥秘

掤,正确读【bing第一声】,发“兵”的音,读作“朋”是不正确的,但已算作约定俗成了。《诗经.郑风 大叔于田》:“仰释掤忌”。掤具体讲,系指圆形的箭筒盖。掤,做为圆形的箭简盖,猛然弹起:如绷簧,似绷弓子,绷弹而出,为掤起。从劲力上讲箭筒盖打开时猛然弹起,有一种向上启动,脱离箭筒的一种气势。为什么说是一种气势,因为箭筒的盖在未打开之前,箭筒由于盖着盖,箭筒内存有内气,随着盖打开,内气顺势随箭简盖升腾而出,此气乃掤发劲势(意象非实物,然虚实相生)。这种劲势是可打人、发人的。这就是掤劲的劲势产生过程,乃掤势之本源。由此,可联想到瓦特发明蒸汽机时,他观察烧水时壶盖跳动,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过程,从而解开了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内在原理。

太极拳八劲中的掤原来念“bīng”,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奥秘

众所周知的太极拳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称是“掤”拳。沈家桢、颐留馨在其编著的《陈氏太极拳》-书中讲到: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是说用意不用劲,因为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构成的。八门劲都具有放长的弹性,所以称为“劲”。,而不称为“力”。八门劲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掤劲,其余七个劲只不过因方位与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称而已。所以太极拳也可以称为掤拳。

今天先到这,我最近会陆续把我老师关于掤劲的理解和对前人的总结发出来与大家伙探讨,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