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肩膀在哪里?

 lj0279 2016-10-19

古人的肩膀在哪里?

书艺公社2016-10-18阅读原文

中国书法第一互动媒体——书艺公社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画艺术门户——中国画坛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书艺公社官方微信公众号:shufaorg

“书法发展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话频繁见诸于媒体,感觉似乎今人比古人写得好。有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不由自主地高谈阔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越性,谦逊的话语隐含着些许傲慢。站在古人肩膀上的历史经验,放在科学领域兴许还行,若推及到书法上,恐怕得另当别论。“二王”笔札、颠张狂素、“宋四家”的笔姿形态重复出现,形形色色的展览,除豪华的展厅之外,展出的字迹似曾相识,蹩脚的形似历历在目,精神气韵不见毫端,不能不让人感叹!王羲之、颜真卿和苏东坡的肩膀究竟在哪里?我们何以站得上去,今天的书法与古人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先不说书法的继承有多么困难,也不论神采与形质多么重要,单就历史上“三大行书”产生的机缘巧合和书写者置身其中的文化要义,我们就无法比拟。书法史耳熟能详的《兰亭序》产生于天朗气清的东晋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王羲之沐浴着放浪形骸的诗意,浸润着曲水流觞的温韵,乘着浓浓的酒香,将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感升华为流畅的笔墨挥洒在蚕茧纸上,非凡的精神气韵无论如何也是模仿不了的。《祭侄稿》的悲情色彩凝结着颜真卿失去亲人的国仇家恨,他将满腔愤怒注入毫端,谱写出一曲主客体互相交融的生命悲歌。苏东坡被贬黄州,面对困苦寂寞的生存环境,《寒食帖》才透露出清冷无奈的笔触。试想,倘若少了些曲折复杂的人生感悟和情怀,怎能写出千古不朽的名作来呢?

可能有人不以为然,不喜欢王羲之式的玄远任诞,颜真卿的愚忠儒腐,苏东坡的释道合一,但这并非学习书法的态度,说王羲之伟大颜真卿伟大苏东坡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同,而是尊重他们的价值取向,然后体会他们如何运用聪明才智和资源来建构他们的书写取向。对于书法来说,或许有人认为写几个方块汉字,掌握了王羲之、颜真卿和苏东坡的笔法就够了。其实,我们无意之中矮化了书法,假如书法就是写几个字那么简单,书法家与工匠有何区别?我们一直竭力维护书法的权威性和艺术性,权威性和艺术性怎么体现,那就是书写的性情发挥,字里行间缺乏人文关怀,再怎么写也只是个抄书“匠”。眼下,书法出版物和展览琳琅满目,所呈现的字迹,大多抄写古人的名言佳句,既没有正确理解,也没有设身处地的真情实感,还美其名曰“书法创作”,何不笑掉大牙!

书法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墨迹隐藏着丰富多彩的书写智慧,篆的平动,隶的绞转,楷的提按,草的飞动,无不散发着先人的奇思妙想,既有深邃的哲学思维,又充满着鲜活的创变意识。书法的空间构成、时序节奏,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向背、疾涩、枯润都缘于“大易”之美。书法的黑白相生,快慢疾涩的对立关系,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交变。儒的“大礼必简、大乐必易”,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都浇灌着书法之花的盛开。中国哲学的气韵、意境、坐忘、澄明、意会、势力对书法影响至深。中国传统美学的重神轻质、写意传神的思想根深蒂固,沁入到书法的每一笔每一画。软毫毛笔的奇特性质,为书法的神秘性注入无限生机,千变万化的造型规律给书法的圆满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甲骨文的细劲、金文的浑穆、石刻的峻拔、草纸的温润,均浸透着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笔画线条的民族性、装饰性、时间性、情感性和时代性,深刻滋养了书法的审美语言。这种尚简、重神、重韵、重心灵感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书写意象,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书法的本质和特征,其模糊性和抽象性,给我们品味书写细节提供了一种暗示。点画构建的空间世界和时间流程,正是“以生命为美,以生气盎然的对象为美的东方审美观”的具体化。正如伍蠡甫所说:“我国书家的精神深处并没有像康定斯基那样消极的、颓废的‘内在需求’,因此作品中呈现出雄强、刚劲、浑朴、秀雅、潇洒、隽逸、奔放、严谨等十分多样化的风貌和境界。”简单的点画既有本身的形态,又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和原则组合成复杂多变的书法形态。由此,书法的文化属性可见一斑,假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熟悉,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书法点画的深刻内蕴,书写精神就无从谈起。

汉字音、意、形三位一体,同胎孕育出文学与书法。汉字书写早期以记事为主,后来人们意识到专心写字,也是一种享受。因此,专门从事抄写工作的文人就分离出来,书法也就产生了。书法已经不再计较“写什么”,而专注于“怎么写”,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不依赖汉字符号的价值和意义了。这样说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抛开汉字的字义,纯粹变成抽象的点画线条呢?显然不行。事实上,书法点画所蕴含的精神、情感与字义精神之间依然保持着一种极其内在的关系。所谓书法的气韵,就是发自于体内的深沉冲和之气,同时又发乎于字义的跌宕起伏之气,最终表现为书法的纵横运行之气。书法所表达的情感,虽然不够具体明确,但与字义水乳交融。书法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书意在字义中孕育、萌动、最终破茧而出,从而取得自觉自主的地位。客厅、走廊,乃至会议室里,人们喜欢挂幅书法,字迹清新,字义健康,充满哲理,观其字,赏其文,相得益彰。假如挂一幅毫无意义的汉字组合,就会倒人味口。因此,书法家不仅要锤炼笔墨功夫,还要加强文学修养,用适合的字义表达心灵深处的志趣和追求。如果总是抄写别人的文字,书法的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寻求字义与书意的结合,体现着一个人的书写境界。构建书法的诗意性独特美感,时代呼唤汉字的意义表达。

书法精神不仅关乎汉字书写,而且讲究字迹欣赏,其间渗透着复杂的社会和人生情怀,不仅体现着对社会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还有对理想社会与完善人格的美好追求。书法最能体现生命意味,鲜活的生命来自深刻的涵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必须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和欣赏品味,进而培植高尚的人格和理想的人生境界,艺术的完美与人生的完美才能终极汇合,书法的精神才能最终得到体现。书法的意义并非指单一的书写的字迹,而是贯穿于书写每个环节的艺术精神。书法精神与伦理精神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伦理与书法互补,人格与书写统一,人格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写的最高境界。书法的有用最根本的就是陶冶性情、怡情养志,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日臻完善书写的自由境界。

眼下,有人企图证明汉字书写与字义无关,竭力提升书法的视觉强度。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切入点不够地道。汉字书写的时序性除了点画秩序之外,还有字义顺序组合的深刻内蕴。有意忽视字面意义,很可能写出美观的汉字,但前后搭配的字义精神消失了,汉字书写变成纯粹抽象绘画,书法也就不复存在了。是继承古人汉字书写的精神内涵,还是汉字形态的物质外壳,是书法发展的驱动力。书法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之中数千年不倒,根本原因是书写的内在精神,而非汉字形态的物质外壳。

2014/12/30

书艺公社是2002年创立的中国书法专业门户网站。书艺公社创建至今已有注册会员逾十万人;全站帖子量级达至二百万级;高清海量资料珍贵图片逾千万幅。推介 传播历代及当代书画名家及中青年书画家近万人;纪录了从2002年以来业界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事件、展览、活动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永不落幕的 展馆、“当代书画史资料库”!

书艺公社新版APP强势归来~~~

书法课堂、名师点评、

视频直播、热点话题——

从“此”进入语音发帖时代~~~

为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网络学习书法

特别是用手机就能学习书法

书艺公社2016年6月全新推出的APP

特邀名师免费为网友开设书法门诊室

里面已经推出了数以千计的书法家

网友们可以直接联系或者通过网站联系自己喜爱的名师

而且还能语音交流哦~

免除打字的麻烦!

掌上就能得到名师点评学习书法

去下载一个吧!

苹果iOS下载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shu-yi-gong-she/id1117361180?mt=8

安卓(腾迅应用宝)下载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