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这部拍了56年的纪录片,揭示了富人穷人真正的差别!

 汕头能率 2016-10-20

说起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大家可能会想到前两年理查德·林克莱耗时12年拍摄的奥斯卡大热影片《少年时代》,以及他每隔9年、共计27年拍摄完成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但是,上述电影与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纪录片相比,则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它就是BBC拍了56年的《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拍摄,记录了14个背景完全不同的7岁英国孩子的生活。剧组每隔7年,拍摄一部,截止到2012年的第八集,已经跨越了56年。曾经的稚嫩儿童,现在已经步入老年。当年23岁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还只是个助手,如今已是享誉世界的大导演。


纪录片拍摄的目的是想做个节目来验证当时社会上热议的问题——你出身的阶层,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当时剧组给出的答案是:会。

剧组选取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有来自上流阶层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和女孩苏西,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布鲁斯、彼得和尼尔,来自平民阶层的尼古拉斯、托尼、杰西和她的两个朋友苏和琳,以及孤儿院的保罗和西蒙。


几十年光阴随十几小时的纪录片一晃而过,我们看到住在伦敦著名富人区肯辛顿区的高富帅三人组,安德鲁,保罗,和约翰,他们的人生是成绩优异,考入名校,工作高端,买了大房子娶了美丽的妻子,还游历世界,生活美满。


而底层出身的孩子,则经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没几个功成名就成为社会精英。


当然,也有例外。出身中产阶级的尼尔,父母都是老师,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为他做好了职业规划。不曾想,21岁一次考试失利,去了不理想的大学,随后辍学,去建筑工地打短工。等到28岁时在出现在镜头前时,他已经变为了吃社保的流浪汉,镜头前的他十分抑郁,当时不少公众甚至担心他会自杀。


而出生平民阶层的尼古拉斯,在英国乡村长大,上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14岁时面对镜头常常害羞低下头,而21岁再出现在镜头前,却成为了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随后他去了美国,当了大学教授,成为他们当中唯一一位晋级精英阶层的人。

这两个例子,似乎与剧组的观点又不相符。其实不然,阶级对一个人的未来当然有影响,只不过在与不可知的未来的博弈中,它也难获全胜。古往今来,有不少寒窗苦读而鲤鱼跃龙门的例子,也有人挥霍家财一夜间沦为乞丐。但这样的例子,终究罕见,现实是富人还是富人,穷人依旧穷。


追根究底,阶级对于人生的影响,最大的不是财富和资源,而是见识。就像下棋,高手能想到后十几步,普通人只能注重解决眼前这一步。没有突破思维的藩篱,终究难有突破性的作为。


在一般小孩还在看小人书的时候,高富帅三人组安德鲁,保罗,和约翰,在他们7岁时就开始阅读《金融时报》,《时代》和《观察者》。


同时学习拉丁语,听甲壳虫,还能随口点评两句。不夸张地说,从第一次上镜头,他们身上就有了成功人士的影子。


看过影片的朋友们肯定会发现,高富帅三人组在讲话时有时显得不那么流利。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在尝试着标准发音,慎重选词。在其他小孩也许还没注意到个人形象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对于人生,安德鲁,保罗,和约翰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上名校当律师之类的;出生中产阶级的小孩则怀着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这样的梦想,而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当平民阶层以及孤儿院的小孩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梦想,他们的愿望极为现实: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孤儿院的西蒙说,自己爱打架,每次看到街上有人打架都往里冲。


而同是孤儿院的保罗甚至对大学都不了解。


出身底层的小孩因为所处的环境,注重眼前的问题,无暇顾及人生之路,这也无可厚非。可惜的是,想要摆脱不幸,他们只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克服惯有的思维,否则面对命运,他们大都无力抗争。


拥有全新的视野和追求,才有可能踏上不一样的道路。不同的见识引导着不一样的行为和习惯,塑造了迥然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习惯、性格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恐怕就不用多说了。


在这些人年过半百时,跻身精英阶层的安德鲁、保罗等人在外貌上就与其他人有着直观的区别,他们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不错的体型。


而其他阶层的人与他们年轻时相比却判若两人,有些人年轻时还算相貌英俊,中年时几乎都成了秃子或胖子,甚至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肥胖的。


从体型上,我们大概就能知道,有谁过着自律自强的生活,又有谁选择了一曝十寒,对命运听之任之。


再看他们的家庭,仿佛又看到轮回的开始。精英人士的家庭一般只有两个孩子,他们不仅能对孩子们优生优养,还有精力继续规划自己的人生,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底层的人,在年轻时就缺乏秩序容易冲动,很容易就有了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小孩,总是在顾此失彼,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其实,就像上流社会的人们回答导演几乎每个时期都会问的那个问题“你觉得你和其他人拥有同样多的机会吗”一样,尽管看起来他们七岁时就有了人生目标,但为了实现目标,他们所付出的无数不眠之夜和死磕下的书本大家却没有看到,他们是以强大的自制力帮助自己实现目标,而不是节目中看起来那样理所当然。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和这句流行的话一个道理,在与上层人士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有时根本轮不到拼背景。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有的人已经做好向目标冲刺的准备,有的却还在东张西望,不知努力为何物。媒体对于富人,总着重关注他们人前显贵的模样,选择性忘记他们人后受罪的坎坷,对富二代富三代更是如此。他们的资源的确比一般人多,普通人积累了几十年的资源大概还没他们一通电话管用,成功对他们来说似乎触手可及,但若去仔细盘点就会发现,能子承父业甚至自行开拓疆土的人,就算抛去家族光辉,他们也比一般人耀眼得多。


与其把时间花在羡慕嫉妒恨别人的社会资源上,不如多做力所能及之事。人很难突破所在的阶级,不论是个人还是家族,想更上一层楼,需要的甚至不仅是一代人的努力。若不满足于现状,就该抛弃落后的思维,在全新的见识的引导下行动,塑造更好的习惯、性格,向既定的方向坚持,才有可能迎来化茧成蝶的一天。


每天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太繁复?想第一时间阅览新先聚品高品质的文章?那么就跟随下图的指示进入我们新先聚品的公众号页面完成置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