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丝第一协奏曲《孟姜女》魏仕健 葫芦丝演奏

 灵石水华 2016-10-20


音乐介绍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用一件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向后人讲述故事的剧情,其难度并不在于曲调的创作上。如果说创作一首笛子、二胡或是小提琴版的《孟姜女》将是毫无疑虑的。而问题是由于葫芦丝的“音域”限制,曲调该怎样创作?风格该怎样转换?用协奏曲式表现《孟姜女》等是一些很难预知的问题。


一、《孟姜女》的曲式结构

该作品剧情复杂、矛盾冲突剧烈、人物的心理变化巨大、大喜大悲,致使音乐的段落对比会十分的强烈,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尽量做到比重适度、框架合理。协奏曲式为:第一主部(呈示部)+第二副部(对比部)+展开部+主题再现部。乐段为:深切颂扬、娶亲、泪别、月下情丝、万里寻夫、哭倒长城、人间悲歌、主题再现。


二、采用声乐、转调及协奏手法深化主题

由于曲子篇幅较长,“丝味儿”从头到尾自然缺少了变化和耐听程度。因此在呈示部融入了声乐用来概述主题,也许会给人以较新的听觉感受。在乐曲的第六部分“哭倒长城”乐段中,采用转调(G转D)的手法,从而调整了一下韵味。全曲采用一定比重的协奏,拓宽了乐曲的音域、深化了情感,使整个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力求把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融为一体

乐曲中采用了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和河北民歌“小白菜”的素材,同时为避免音调陈旧故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现代音乐元素和作曲技法,以力求“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


四、在吹奏技巧上的思考

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在演奏中尽量避免传统的技巧表现手法,力求贴近“拉弦”乐器的演奏效果,使乐曲似吐非吐、似连非连、强弱适度、旋律富有张力。《孟姜女协奏曲》毕竟是一首尝试性的作品,有待逐渐完善。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和大家一起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推动葫芦丝艺术的不断发展。





   点击下方按钮播放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