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如果想不到好结局,别轻易下笔。

 leee68 2016-10-20
充分利用节拍的功能
从剧本写作角度来看,最小单位不是场景,而是节拍。

沙泊舟:“爸,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封建家长……”

沙教授(盯着对方):“我就是!”
  
这就是一个节拍。
肖芮推开车门,却没立即下去,犹豫了一会,向沙泊舟伸过手来。
沙泊舟立刻将她握住。
  
肖芮(立刻抽出手,笑了笑):“明天见。”
  
沙泊舟(也笑了笑):“明天见。”

这也是一个节拍。
  
节拍是一种反应。外部冲突或内心撞击。如果我们将场景设想为一个完整的冲突,那么节拍就是将冲突不断推向高潮的手段。但节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造成意外结果。
  
比如我们设想人物A的戏剧性需求是要父亲B不干涉他的婚姻,对抗力量是父亲B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儿子,因而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在这个典型的个人冲突中,按常规,A不应该把B说服,还被臭骂一通。这是冲突的基本法则。但这样处理属于陈词滥调,还要损害B的形象,并且不利于下一场戏情节的发展。但如果A把B说服,那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场景。所以,我们就需要调用节拍的功能。

比如说我们把这个场景分成六个节拍。

1、A进门,很不礼貌地向B提出责问/B看他的电脑,根本不予理睬
  
2、A把电脑的电源关掉,迫使B作出反应/B拿出家长的威严看着
  
3、A说,爸,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封建家长……/B打断:我就是!
  
4、A见无法和B沟通,转身走开/B说了句:我的想法刚有些转变……
  
5、A听到话中有话,立刻站住,再看着B/B却故意不说出来
  
6、A企图收买B/B却不吃这一套,但意外地表态:我觉得肖芮这孩子还挺不错

从整个场景来看,A和B一直处于冲突之中,观众也希望看到冲突的结果。但B并不是被A说服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是他早就已经不处于和A对抗的状态。如果你不懂节拍的技巧,那这场戏就可能会成得淡而无味。
  
A进门要B表态,B说,我觉得肖芮这孩子还挺不错。A有些意外,但立刻便高兴起来。靠,这戏就没法看了。
  
节拍的质量标准,是要看双方是不是存在真正的冲突。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看来,这是一个很强的对手,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哟。”“是队长,我们一定会小心对待的。”这种废话在一些剧本中要占百分之三十。这也是我们许多电视剧不好看的原因之一。
  
当然,节拍的功能还有许多。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在场景冲突定下来之后,一定要考虑节拍。要么把冲突推向高潮,要么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
怎样做好故事的钩子?
电影或电视剧都需要一个好开头。制片人往往在看前面几场戏就可能决定买不买你的剧本。这前面的几场戏一般都会发生在电影或电视剧开始的十分钟内。但这决不是故事,而只是故事的钩子。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前十分钟:

场景一:一个男人(安迪)将汽车开到一个房子外面,坐在车上喝酒,听音乐,打开工具箱,箱子里有一把手枪。

场景二:画面切到法庭,安迪在受审。

场景三:再切回到房子外,安迪仍然坐在车内,抽烟、喝酒。

场景四:屋子里面,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疯狂作爱。

场景五:画面切回法庭,安迪在受审,被指控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法官判处他两个无期徒刑。

场景六:安迪被警察送到肖申克监狱。

注意,这不是故事。该片的故事是讲安迪如何从监狱里逃出来。这只是个激励事件,也是引发整个故事的大钩子。
  
这个大钩子告诉了我们三件事:

主要人物:安迪
  
戏剧性前提:被判处两个无期徒刑
  
戏剧性需求:他坚持自己无罪,产生了要洗清自己的欲望

我们的故事是从安迪的这个欲望开始的。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欲望是引发他产生下面整个故事的强大的动力。对安迪来说,他不可能不去为洗清自己而作出努力。不然,他就会一辈呆在监狱里。我们有些人写戏,也在开头写一个事件。比如主人公被朋友在生日聚会上嘲笑了一顿。主人公的工作丢了。那又怎么样呢?谁没有受到过朋友嘲笑呢?谁没有丢掉过工作呢?回去洗个热水澡,和女朋友来个约会,一切再从头开始。不就行了吗?这样的小事构不成可以贯穿全剧故事的强大动力,形不成强烈的戏剧性需求。这就需要重新设置激励事件。
  
故事的钩子是全片/剧故事的第一个情节点,而且是个仅次于结局的最重要的一个情节点,所以,一定要在前十分钟出现激励事件,把主人公推入困境。

故事是怎样炼成的?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举个例子。

甲结婚,乙被邀请参加婚礼。婚宴上,乙喝多了酒,说:“哥们,好福气啊,祝你明年就生个大胖小子!”
  
这是故事吗?不是。
  
因为甲的戏剧性需求是希望在婚礼上受到乙的赞美之词。人家已经说了不少好话,他满足了。开始价值:希望满足,正;结果价值:得到满足,正。这种事,可以说说,装成二百五的样子逗人家笑笑。但不是故事。
  
故事应该是:
  
甲结婚,乙被邀请参加婚礼。婚宴上,乙其实喝得不多,就当众发起酒疯。“哥们,你……好福气啊。明年……妈的,谁把我的酒给偷喝了……来,再来一杯……满上满上……明年……明年你老婆肯定会给你生个大胖小子……只是……”别人凑过来,嘻笑问:“只是什么呀?”“只是……哈,不一定是你的……”甲立马放下脸来:“你他妈胡扯什么呢!”

这才是故事。
  
为什么?一是甲的戏剧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是开始价值和结果价值相反:从希望满足变成了生气。从正到负。
  
关键是已经出现了冲突。当然,也有了悬念。如果乙不是恶作剧,那甲就有戏了。至少得审查一下老婆。“这个月,没看你来事啊?”“你听乙发酒疯了吧?”老婆背过脸。“都什么朋友?”“可我们没有那样啊?”甲扶扶眼镜,还在算着日子。“怎么会……怎么会……”“好哇,既然你怀疑姑奶奶,今晚给我滚客厅去!”说着,一个枕头扔了过去。
  
上一场戏引起的戏剧性需求改变了方向,甲和老婆开始发生冲突,然后是老婆的母亲参加进来。“喂,你可听好了,我女儿嫁给你,不是来受气的!”甲的母亲也参加进来:“噢哟亲家母,这婚礼到处都是酒,还能有什么正经话哟。现在年轻人都闹这个哩。上次我邻居的姑娘办喜事,都把她……”压低了声音附上前,如此如此一般。老婆的母亲听了还是不高兴。“哼!反正我今天得把话撂这儿。别以为你们是知识分子!”……噌噌噌!冲突不断!

这对任何一个职业编剧来说,是最重要的写作技巧。
  
首先得确定人物的戏剧性需求,确认开始的价值。然后是制造鸿沟,让主观想象和客观现实之间出现裂缝。故事就出现在这条裂缝上。
  
一部30集电视剧,如果按每集40场戏算,就是1200场戏,除去少量过场戏外,照理说都需要制造这样的裂缝。当然,不可能做到场场戏都有冲突。但至少90%。这样,如果结构和人物把握上不出问题,你就等着制片人签合同拿稿费吧。
  
记住:30集,1000个裂缝!这就是职业编剧的厉害!

story360是什么东西?
很宝贵。应该说是一个好编剧的基础。
  
解读一下:story不用说了,没有故事,还能有剧本吗?关键是360。先分开念:3-60。

3是三幕剧,好莱坞所有经典片都是三幕剧。120分钟电影标准的结构如下:第一个镜头是主人公身份直接介绍,并在前十分钟出现激励事件,把主人公推入困境。是第一个情节点;第30分钟是第一幕高潮,这时的主人公的处境更糟糕。为第二个情节点;第100分钟是第二幕高潮,主人公面临更困难的选择。出现第三个情节点;第118分钟是第三幕高潮,主人公终于战胜了灾难,成为英雄或达到了目的。出现第四个情节点;然后是两分钟的结尾,搞笑什么的,淡出。注意:这是讲的情节主线,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条主线的剧本是很难发展的,应该还有至少三条副线。每条副线也都有完整的从激励事件到第三幕高潮的情节点出现,当然,有的只有两幕或独幕,有的激励事件在开场前就发生了。

  

60是场景数。少的至少是40个场景。每个场景实际上也都有开头、发展和结局。但必须注意开始时人物的价值在结尾时要改变。不然就没有冲突。所以,确认这场戏人物的戏剧性需求十分重要。这里说的场景和我们电视剧里的“场景”不一样,我们只要背景换了,就算是一场戏。


比如两人打电话,一会是甲在的客厅,一会是乙在的海边,一个电话就打掉了十来个“场景”。这不算。场景的更替不只在背景换了,关键是人物的戏剧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后,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甲打电话向乙要丙的电话号码。甲的戏剧性需求十分明确,就是要拿到丙的电话号码,可乙偏偏不给甲:“你他妈还敢跟我要她的电话?!”甲在那头威胁说,你要不给,那你就得从这儿滚蛋。乙只好把电话给了甲,而且确实是真的。但那个电话已经注销了。看,这就是意外结果。甲的欲望还是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场景。不管你打电话的背景换了几百次,还只是一个场景。一部电影需求60个场景。你得设置60个完整的冲突。

  
如果你要写电视剧,那就先写电影剧本,而且一定要写那种“3-60”的标准电影剧本。等你把幕高潮或情节点都练熟了,再把一个个的场景都写到位了,那你写电视剧,就像大学生做小学数学题那样又轻松又好玩啦!

电视剧编剧必读的三本书和一张表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均为悉德?菲尔德著钟大丰与鲍玉珩译)
  
还有一张表,即那张非常著名的法国乔治普尔梯《关于剧本创作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

罗伯特最有用的两个东西,一是“鸿沟理解”,从根本上解决了故事的产生;二是“人物维(人物关系设置图)”,非常科学地解决了人物关系结构。此外就是“激励事件”了。这也是个非常有用的技巧。
  
菲尔德最大的贡献也有两个,一个是“戏剧性需求”,一个是“情节点”。前者实际上就是罗伯特的“人物欲望”,如果没有戏剧性需求,就谈不上戏剧冲突,当然就无所谓故事和剧作了。“情节点”是作者十八年前就应运的一个概念。他把罗伯特说的幕高潮更明确化为情节点。这对我们这些写电视剧的人特别有用。是解决全剧结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每集戏都会有两三个情节点,一部20集的电视剧,主人公的情节点不能少于10个。这样就能保住全剧的故事框架不走形。

每天写多少字合适?
作为一个职业编剧,必须每天写作。所以,每天写多少字非常重要。
  
我认为,每天写5000字比较合适。
  
这里我说的每天,是指在电脑前写作六到七个小时,最好不要超过八小时。当然,是处于一种完全的写作状态。不包括去看会儿电视或冲咖啡的时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充分思考。5000字对电视剧来说,大概相当于两段,每集电视剧如果六七段,这样每天写两段比较从容。我说的段,其实与罗卜特麦基说的“序列”相似。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大概分四五个场景。有时候,我会为一场戏写整整两小时,有时候只需要二十分钟。这要看你的状态。
  
写得快不见得就好,慢也不见得不好。有句话说,你写得越快,出版的速度越慢,因为你需要大量修改。相反,如果你写得很认真,考虑周全,修改就少,当然就出版得快了。
  
电视剧也是这样。这样的速度,一部20集电视剧,或者是30万字的小说,只需要用两个月的时间(不包括构思)。制片人从收到你的创意后,第一个月就能看到前十集,两个月完了,应该是很理想的速度。当然,实际上并不会这么顺利啦!有人说,每天写一段不是更省力了吗,我又不急,怕什么呢。
  
如果每天只写2500字的话,那是贵族式写作了。问题是时间长了,热情消耗得快,一部20集的电视剧,激情最高的时间可能只能维持2个多月,正好写完了。如果用四个月来写,我会觉得厌烦。当然,如果你想同时写我也不反对。一边做另一部戏的结构,一边写一部戏的台词,那也很爽。但个人习惯不一样,我还是觉得完成一部算一部。

怎样开始构思电视剧?
要写一部电视剧,怎么下手?当然你得有一个故事。那么你从那儿开始呢?许多人说,这个问题问得是不是有些傻,当然是从故事的开头开始啊!错!
  
好莱坞最精彩的电影都是从结尾开始的。对任何一部电影来说,修改得最多的是第三幕的高潮。也就是全片结束前的倒数第二场戏(最后一场戏是两分钟的“结尾”,那是故事讲完后的“加场”)。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结局,那么观众就不会买你的账。前几年有部电影叫《寻枪》,开头开得很好。一个警察把枪丢了。这是一个“很好莱坞式”的激励事件。从一开始就能把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住。但这不是故事,只是故事的一个大钩子。而这部电影的结局却令人失望。虽然姜文做了好多要死要活的动作,但仍然没有将那把枪“寻”出来。这是个遗憾。
  
“从后往前”构思不只是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写作手艺,也是所有情节剧,甚至商业小说的手艺。它最大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如何开头。一般讲故事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叫“虎头蛇尾”,开头开得很好,很吓唬人。某某人来到什么地方住店,结果住进了一个杀人窝。茶馆的听众立刻来了劲。下面怎么啦?说书人一拍桌子:且看那哥们如何如何如何如何……他们是不考虑结尾的。该到哪就到哪儿,很不讲究。中国的电影也基本上是用大团圆来作喜剧收场,用死人死光了作悲剧结束。通常的毛病是结尾结得很臭。有部著名导演的大片,居然用佛主的舍利子来将敌人全歼,那是中世纪前希腊剧的模式。两个国家打来打去,最后只好请神来出场决定胜负。好莱坞的许多商业片也很公式化,最后总是英雄在快被杀死的时候突然使出绝招,取得胜利。

但你如果注意一下《雨人》、《低俗小说》、《百万宝贝》、《飞越疯人院》这些获大奖的作品就不一样了。说得远一点,中国电影老想拿奥斯卡,以为用(此处删掉31个字)这就不说他们了。回到我们题目上来。因为你知道了结尾,你才可以考虑开头。然后,你才可以精心布局。尤其是电视剧,你必须先知道人物最终的命运,最后一场戏是怎么样的,这样你就知道如何写开头了。就知道那几场戏必须在什么地方出现,那个人物必须在什么时候出场。如果你只知道开头,不知道结局,那是写小说。小说家反正是不管读者死活的。书卖掉他拿了钱走人,跟他就没有关系了。可电视剧不一样,你如果只写好了开头,头几集还行,接下来就软了,观众就转台,就关机,你的收视率就下降。当然,也许你的稿费已经到了手,可制片人下次就不会再用你的本子了。电视剧说到底是门结构的艺术,讲究的是精心布局。而结局和开首却是最关键的两场戏。你想到一个好开头,写几集就可能写不下去。如果你先想到结尾,再构思开头,这样,你就能一路顺通。
  
一句话,如果你想不到一个故事的好结局,千万别轻易下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