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子情】著名工笔画家陈东山

 八月的桂花飘香 2016-10-20

       陈东山,1961年出生于广东,1980年定居香港。自幼酷爱绘画,居港后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名画的临摹和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探索、磨练。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终成今日之新风格。擅长工笔花鸟,画风独特,功力深厚及富有感染力。

        超越有限现实 追求逍遥空灵

        ——关于陈东山先生的工笔画

        我恒持的认为:包括工笔画在内的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我如斯说,是因为我读到了香港画家陈东山先生的有如如椽之笔的工笔画,我惊异于他在喧嚣的现代化大都市下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坚守和创造精神。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史上,在唐代以前堪称大师的大都是工笔画家,宋代工写大师各半。宋以后至元明清及至近代,工笔画鲜有大师,因为工笔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种真正的“笔简形具”、“得意忘象”,它与现实若即若离的关系注定达不到文人超越有限现实追求“逍遥”、“空灵”的要求。工笔画经历的是重新拾起传统、引入西法观念并自身改良、拓展观众群、广接地气,最后努力探索自身定位寻求新突破的过程。它之所以在近现代以来有所发展,最大内因在于中国画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改变——从文人画忽略超越现实生活到现代国画关注、深入现实生活。

        从这个角度对于我们去解读陈东山先生的作品无疑是有实质意义的。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由“近观”所呈现出来的现实。现实世界的直接呈现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陈东山先生而言,“近观”并不体现为对现实世界进行直接的陈述,而是回到内心,用独特的个人体验来强化作品的审美体验。事实上,陈东山先生并不想落入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窠臼之中,不愿意对现实世界进行简单的、表层化的图说,相反,他要透过现实的表象,言说一种“内化于心”的情感体验,即对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审视与思考。

       在陈东山先生的作品中,通过画面的景物使作者的情绪与气质体现出来,不断溶入在现实的、和谐的、诗意的画面氛围中。在《菊香》、《芙蓉》等作品中,画中的景物栩栩如生,画面的氛围是宁静和美好的,赋予古典意趣,好像时间在此刻凝固了。无意间,陈东山先生为自己赋予了迷人的气质,也让一个自我的世界更趋完美。

        陈东山先生无比崇尚古人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他努力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就像其追求心性之高洁一样。有成就的画家的生命态度往往保持着一种低调。低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信仰:艺术与生命合一,艺术应该是生命的展开与完成,而不能成为换取世俗利益的手段。讲求心灵质量的完美。所以,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是一位笔墨实践家,更是一位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通过笔墨映现出生命的本真,并且通过笔墨净化自己及他人的灵魂。

        作为一名卓越的工笔画家,陈东山先生在思考如何表达作品的文化诉求的同时,他或许更多的在考虑如何解决作品与经典的问题。因为陈东山先生这代艺术家毕竟长时间的经过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他的作品表述更多的是汲取了大众文化的滋养。譬如,他作品中诸如《秋荷翠鸟》、《富贵和谐》等众多花鸟就展示出作者心向自然耕云种月的生命回归。而这种回归与生命的本真是相向而行的。

        陈东山先生的作品并非“以物写物”,在他创作的大量的诸如《瓜田深处自闲情》、《蜜蜂戏小鸟》、《南国禽语》等工笔作品中,画面、构图、色彩无不展示出自我的艺术思想气息,通过作品的图像表达能与个人的视角经验、生活经历、文化记忆,以及自身的创作轨迹联系起来,浓郁的凸显出个人风格特征。

        陈东山先生的工笔花鸟作品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达。其代表作品《南国禽语》总让人感受到一种浓缩式的原生态,蕴涵着无限的扩张力量,就像自然生命的初期阶段,是一种大山大水、自然与生命的全息,让人大彻大悟。而结构的严整性与笔墨的放松感所造成的有趣反应,是陈东山先生的工笔画艺术呈现出大家风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随意性的笔墨精神使他能够在审视自然的同时进入纯艺术的王国,即形式的自由状态。无疑,这也是“意在笔先”之外的另一种创作情形,得之于自然而又顺其自然的创作心境的概括。陈东山先生特别重视画面上的思考,过程中的思考,画家的生活积累随着意识轨迹自然而然的留在纸上,记下瞬间的发现和感悟。这个时候,作为工具材料的笔墨,就与艺术家的精神融为一体,成为思想的延伸。

       陈东山先生的作品将美学与古典气质发挥到极致,他的作品有人性,歌颂自然与自然生命的曼妙,超越之前工笔对人物花鸟形象概念化刻画而真正深入。值得注意的是,他整体的画面格调,与传统中国画“雅正”的文化气息是相合的,线条的清正、细腻发挥、色彩的中正,形线色各要素完全控制得中庸适度。

        工笔画的突破口目前依然洞开,但关键要看环境,要看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懂得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守住一隅,坚持并不断深入从而实现现代艺术语境下的“破壁”。因此,这需要艺术家对自我的表达、对周遭社会与文化现实进行审视与反省。从陈东山先生的作品中我不难看出:处在商业社会和喧嚣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他平心静气,淡泊名利,以冲淡无为的处世和创作姿态,在工笔画领域里凝心静气,以大幅度的精力心血进行创作,作品叠彩纷呈,成熟稳健,渐而成为走向高远和经典的一代工笔画家。

       有人说:“选择了工笔画等于选择了寂寞。”可是在陈东山先生的艺术世界里,寂寞却让他这位工笔画家如此经典和永恒!

(作者:冯峰 写于癸巳年秋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