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乡养老故事③ | 中高端养老社区里,都住着谁?

 qyphhh 2016-10-20

下乡养老故事③ | 中高端养老社区里,都住着谁?

上观

“我们这里虽然才开业一年多,但入住的老人已经达到160多位,其中,来自高校的学者家庭占了一半,他们的孩子大多在国外……”

在金山朱泾镇的一座高尔夫球场边,坐落着法式庄园风格的养老社区——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不管是外部风貌,还是内部设施,这里看起来像极了一座五星级酒店,同时还宣称要引入丹麦幸福养老模式,一度引发外界关注。而实际上,不管是在生态岛崇明,还是在闵行、嘉定、浦东等区,都出现了相对高端的养老社区。

对这些养老场所,人们充满了好奇:这里的收费到底会有多高?入住这里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老人?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快乐吗?

“高知”人士结伴养老

在颐和苑的桌球馆里,几位老人正在打桌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前往探访时,是下午三四点时分,74岁的王澄宇和老友正在桌球馆里打桌球。

现在,他每天的活动安排很满,除了和老伙伴们下象棋、打桌球,有时还被邀请去唱歌、钓鱼,闲下来再种种菜。“花样太多,一天都玩得忙不过来啊!”

退休前,他是复旦大学核物理专业的教授,工程师,从教生涯一直和核物理打交道的他,现在依然时常前往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授课。“人老了,不能一直站在讲台上。” 王澄宇说,自己的大儿子在南京成家立业,小儿子定居在美国,人老了,子女又不在身边,他就和老伴商量着要物色一处安心养老的场所。

“不需要太豪华,但要住着舒适安心,不让子女操心。”按照这样的标准,王澄宇从去年开始多处考察养老院。看了一圈下来,老人都不是很中意,月收费上万元的实在太贵,收费低的服务水品和居住环境又跟不上。

后来到了颐和苑,王澄宇惊喜地发现,这里生态环境优良,居住条件较好,每月5000元租金也算公道,综合性价比较高。于是,他和爱人很快租下一套两居室,搬了过来。

据了解,这里有3到5种房型,基本是以“租”的方式入住,而且全是以“家”为单位,一套房子里就是一个家庭,不存在合租的情况,注重独立和隐私。每位入住的老人,要先缴纳8万元押金,到时候退还;平时,每位老人平均交月租金3500元左右,若是夫妻俩住一套房,那就是7000元;另外,还会收取一定服务费,包括水费、电费、物业费、管家服务费等。在王澄宇看来,这样的收费标准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

“我们也没想到,开业一年左右,吸引过来的居然全是高级知识分子。”颐和园负责人周保云告诉记者,在入住的老人中,高校退休教师最多,占了一半左右,复旦、同济、交大、华东理工、上海音乐学院的都有;其次是退休医生,大约占三分之一;此外还有公务员、军官、华侨家属等。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知识分子不少还是结伴而来。比如,上海交大来了一位老人之后,很快带来了自己的同事家庭,现在来自交大的老人家庭已有5户。上海音乐学院一对60多岁的夫妻入住后,把高龄的母亲和岳母也带了过来,一位就与他们住在一套房子里,另一位则住在隔壁小套房里。此外,还有三亲家结伴住过来的,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

老人们最大需求是什么?

棋牌室里正在下棋的老人。

到底谁会选择这些中高端养老社区?本市其他养老机构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知识分子中的高净值人群。

目前,上实集团正在崇明打造一个长者社区项目,占地约2700亩,可容纳约7700户、超过10000名老人。其中,第一个市场化、经营性养老项目——“上实瑞慈花园”已于1年前正式推向市场,包括“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和“活力长者社区”两个组成部分,预计明年老人可正式入住。

“我们对前期的160多个会员客户进行了分析,发现购买会员的老人主要是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律师,大部分是工薪阶层中的高净值人群,企业高管相对少一些。”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这部分人群也许经济实力并不是最雄厚的,但他们的养老观念比较新,对于未来的养老趋势也有自己的判断,对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颐和园负责人周保云也认为,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富裕人群,可能并不会考虑去入住社会化的高端养老社区,他们基本不必担心各方面的物质保障问题,家人会安排好他们的优质养老;反倒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家庭,他们有一定经济实力,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对物质有一定要求但不会特别高,更多是对精神层面有较高要求,所以需要中高端机构以优质服务来满意。

到现在,王澄宇和爱人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0个月。说起居住的感受,老人说用上海话表达就是“适意”。

王澄宇带记者进行参观。这里,除了一栋栋法式别墅建筑,还有一片开阔的绿色大草坪,视野所及也是河流和草地,让人心旷神怡。颐和苑的服务中心是一栋三层综合楼,里面从老年人活动中心到多功能厅、咖啡吧、家庭影院、水疗池、桌球馆、SPA馆、图书馆、唱歌房、书法室、理发室等一应俱全,能够满足老人们的各种爱好需求。二楼设有一处宽敞的露台,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这里喝咖啡、聊天,从露台往楼下看,有几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在一处欧式喷泉前合影……

“房间里的硬件设施也很好,抽水马桶是智能的,还有中央空调和地暖,比市区的老房子好很多!”王澄宇说道。据介绍,这里的房型有一室两厅、一室一厅、两室两厅不等,每套住房从家具、电器到软装、配饰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努力为老人营造温馨的氛围。当然,入住老人也可以将房间内的物什换成家里的,就像仍然住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颐和苑东南角,有一块150亩的果蔬园,园内有活动草坪、橘子园、无花果园、桃树等。老人们可以在此申请租一块田地,种上自己喜爱的蔬果。“自己种,自己烧,自己吃。”王澄宇说,自己就喜欢种植花草蔬菜,“我租了一块60平方米的‘自留地’,先种了一批毛豆,接着种上了玉米……

精神层面的娱乐更多。“这些老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其中音乐家就有好几位,这里每个月至少要举行两场音乐会,比如竖琴演奏、钢琴演奏等。”周保云介绍说,现在,入住老人已组建了若干个兴趣小组,比如书画组、布艺组、音乐组、舞蹈组、桌球组等,大家一起把文艺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最近还将会举办一场幸福养老论坛,让老人们从不同层面来探讨养老话题。

“高端”和“高价”真的对等么?

老人们在养老社区里散步聊天。

其实,对于中高端养老机构,大多数老人还是向往的。但是,一些养老机构以高端为由,动辄采取会员制,或收取万元以上的月租金,让老人们只能望而却步。然而,“高端”与“高价”真的可以画等号吗?

嘉定区的4家民办养老机构,这两年成了市区老人眼中的“香饽饽”。其中较知名的颐康家园,在2013年5月正式运营,最初有418张床位,今年新增了600多张,如今已有1022张床位,目前入住率超过了50%。“对市区家庭来说,每人每月5760元到8160元的收费、980元到5000元的护理费虽然并不低,但就性价比而言,和市中心的养老机构相比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样的收费标准与颐和苑相差不大,处在中高收入人群还可以承受得起的范围内。但这与政府部门的努力密不可分。金山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颐和苑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但因为处在政府部门规划的养老地块,所以土地是采取了划拨的方式获得,价格比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低了许多倍,同时,养老机构中的养老床位、养护床位、护理床位分别获得了不同标准的政府补贴,抵消了一部分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因此,在颐和苑开始制订收费标准时,金山民政部门一再将价格压低,以保证尽可能多的老人可以住得起。

而周保云则认为,高价的养老服务未必就是真正高端的,要想让老人们获得幸福晚年,必须以人为本,使每位老人成为“有价值的个体”,去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从“需求养老”走向“情感养老”。这也是他引入丹麦幸福养老模式的初衷。在这里,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家的长辈一样,绽放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颐和苑为每户老人都安排了24小时“管家”和保健医生,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今年4月1日,85岁的袁深杨和老伴入住颐和苑。他告诉记者,自己近六七年一直在上海周边挑选养老院,从最差的到最好的都见过,但还是觉得这里最适合自己的。

“我从网上订了一个书橱,到货之后组装有点麻烦,‘管家’小徐看到后二话不说就主动帮我组装好了……” 说起这里的“管家”,袁深杨赞不绝口:“他们说话亲切,服务真诚主动,甚至会像孙辈们那样,把自己的心事和我们分享,感觉真的很好……”

今年8月,王澄宇的小孙女来过暑假,有天晚上突然耳朵疼痛难忍。“保健医生小李知道后,主动开车送我们去医院,并一直等在医院,最后又把我们送回来,真的很感动。”采访中,不少老人表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这些“管家”成了自己日常接触最多的人,而他们甚至就像是在替自己的儿女在尽孝。

不过,对于中高端养老,周保云也指出一个观念瓶颈,那就是“享受与支付不对等”矛盾,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这需要一个逐步转变消费观念的过程。


(图片来源:冯李华 摄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文/黄勇娣 茅冠隽 冯李华

以下内容由今日头条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