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疗法·胁痛

 水木年华138 2016-10-21
  [概述]胁痛就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肝、胆囊、胸膜等急、慢性疾患和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病机]
肝位于胁部,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本证主要责于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
1、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
2、瘀血停着  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瘀血停积,胁络痹阻,而致胁痛。
3、肝胆湿热  外湿内侵,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导致胁痛。
4、肝阴不足  久病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脉失养,亦导致胁痛。
[证候特征]
本病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可见,如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而增减,嗳气频频为肝气郁结;如胁痛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或见痞块,舌紫黯,为瘀血内停;如胁痛伴恶心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则为肝胆湿热内郁。
虚证则可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疗]
1、实证
取穴:期门  支沟  阳陵泉  足三里  太冲
刮拭顺序:先刮胁部的期门,再刮前臂支沟,然后刮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最后刮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肝、胆相表里,厥阴、少阳之脉同布于胁肋,故取期门、太冲、支沟、阳陵泉以疏泄肝胆经气,使气血通畅,通络止痛,佐以足三里和胃降气,而消痞满。
2、虚证
取穴:肝俞  肾俞  期门  行间  足三里  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胁部期门,再刮背部的肝俞、肾俞,然后刮下肢的三阴交、足三里,最后刮足部行间穴。
刮拭方法:补法(行间用泻法)
方义:肝俞、肾俞用补法可补益肝肾,期门为肝之募穴,调理肝气;行间为肝荥穴,泻法可泻络中之虚热;足三里、三阴交扶助脾胃,以资生化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