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半夏”

 杏坛归客 2016-10-21

诗意“半夏”

孟祥海

  中药若与文学结缘,也会诗意盎然。比如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半夏”,进入诗文中,则诗意纷然。

  宋代文人陈亚,喜以药名为诗词,其中颇多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其有《生查子》词多首,其中一首:“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妙用谐音,表情达意,确切真实,乃绝妙好辞!

  好为此者,非独陈亚一人。如有一妇人,丈夫久出未归,她修书一封,诉说衷肠:“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巧用12味中药,读来哀怨凄婉,柔肠寸断!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半夏”入对联,更是妙不可言。如“些雨微凉清半夏,久晴酷暑煎长春。”长春花,入药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此联切时切景,且含养生之道。

  有一郎中善用中药名作联。一天,客人进门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随口拈来,妙趣天成。有副寿联:“南星灵仙探,红孩知母没药;半夏莲子结,远志男儿当归。”思母之情殷殷。“半夏当归,生地无如熟地好;相思望月,乌头盼到白头圆。”亦取“半夏”之双关,寄予无限相思意!

  此外,如“金钗布裙过半夏;栀子轻粉迎天冬。”“棒锤锤鼓陈皮半夏;春雨雨田甘草百合。”“半夏执扇,天冬加棉,百草春秋过;双花开脸,地皮发水,千引海外销。”这些对联,巧用药名,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或取谐音表意,或用双关达情,使人们读后既得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知识,极富情趣。

  可见,普通如“半夏”之中草药,一旦入诗则诗情画意,入文则情深意切,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之所在!

2016年8月30日《孝感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