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摸索一种合理的摄影学习步骤 今天是第一讲,对大概的方法,思路做一些交代,这个连载就算开始。 每周更新1-2篇(视我工作忙碌情况而定),带着未可知,但也很努力的心态,做一种新的尝试和努力,希望带给那些,因为被枯燥摄影理论,和各种既定法则所束缚的摄影爱好者们一点启发。 图文作者:郑波(@细草穿沙) 尼康中国NPS摄影师 1. 先从故事引申一个例子: 我记得美国有一个西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无赖快枪手,要挑战一个酒吧里一个玩枪的新手。为了让这个新手保命,出去应战前,他的朋友们陆续告诉了他一些保命取胜诀窍。 比如,一个人告诉他:现在太阳在西面,所以你要让他站在东面,对方就会很刺眼。 还有人告诉他:他个子高,你拔枪的时候尽力低一点身体,不容易被打中。 第三个朋友告诉他:他习惯用右手射击,你拔枪一瞬间向左倾斜...... 这个新手在走出酒吧门时,口里念念叨叨的重复着刚才那些朋友的忠告,刚出门就被搞糊涂了,结果可想而知。 2. 画面转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在我们开车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去回忆在学习驾驶时那一套标准的指令。所有的安全驾驶的动作,都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去完成。几档,对应什么速度,遇到紧急情况踩刹车,都是本能的完成。 相反,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再去思考回忆驾驶课那一套指令,可能反会因为对情况处置不及时,而发生事故。 在学习驾驶的时候,驾驶老师都会反反复复模拟一些突发情况让我们处置,理论上,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该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突发情况。 但有时还是会发生事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熟练度不够,反应速度不够,没有让潜意识的行为瞬间去完成这些安全驾驶动作造成的。 3. 让我们回忆一下摄影的过程: 我常常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拿起相机时,再去研究怎么构图,甚至举起镜头时,还没想好怎么取舍景物,因此常会看到很多初学者不时的换个镜头,用变焦镜头拉来拉去,反复尝试。因此,会错过一些适合的光影,温馨的时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很多人在选购器材时,并不明确清楚的理解全画幅和半画幅之间的技术差别以及应用优劣,他们会因为听别人说,我需要一个全画幅,需要一个金圈,红圈,我需要一个24-70,我需要一个70-200,然后就会去买。 但不了解根本技术差异和原理,只是按照指令去执行,带来的后果,就是没法真正了解自己手里的器材的技术优劣,灵活应用的变通。很难用好手里的镜头,拍好照片就更难了。 再或者,我在旅行摄影时,常常会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在举起相机时,很习惯问旁边的老师数据,怎么样构图,取舍,然后照此执行。 摄影的快乐,是带有自己主观思想印象的记录和发现。 我的照片,和别人的照片,最大的区别是因为我的照片里有我的想法,我的记忆,我的审美,我的情绪。 可是,如果总想着各种指令,需要强记各种方法,规律,很容易错过很多精彩的画面。只有像熟练驾驶一样,把各种安全动作,融入到潜意识行为中去,才能有足够的大脑空间去思考画面的感性美,感受场景的情绪,从而把这样的主观感受带入照片中。 因此,摄影的学习,实际应该分为基础的摄影方法步骤和训练,以及感性的审美和观察。前者注重理解的基础上,基本功训练。 后者注重感性审美的培养。 4. 所以,我尝试着,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摄影学习的启发式思路,来试着分享一些东西。过去的几年中,也陆续零散的分享了一些东西,现在看来,有的东西太零散,有的思路方法需要尝试着做一些调整,这些心得也是我最近几年,在接触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后而重新梳理的。 比如,是不是可以让新手,在摄影学习前期阶段,不需要去强记很多枯燥的理论,不需要去理解测光,不需要去理解技术性太强的东西,就用最简单的方法,先带着对生活的热情,用相机单纯的体会摄影的快乐。 比如,到了进阶阶段,不去忙着研究构图法则,先学会去如何观察各种风景,人物,静物小品。不忙着拍摄,先学会看,安静的看,慢慢的看,用跨专业领域的知识来有门道的看。 比如,完成了进阶的训练,再去回头理解一些原理的东西,是不是还可以研究一些传统摄影教程领域里不曾涉及的东西,从文学,美术等领域有大量的案例,和素材可以拉到摄影领域来借鉴分享,从而提升摄影作品的个性美,让照片里真正有一个“我”。 5. 今天是第一讲,对大概的方法,思路做一些交代,这个连载就算开始。 每周更新1-2篇(视我工作忙碌情况而定),会针对初学,进阶,高阶不同的阶段,做一些认知,技术的分享。带着未可知,但也很努力的心态,做一种新的尝试,希望带给那些,因为被枯燥摄影理论,和各种既定法则所束缚的摄影爱好者们一点启发。 我不是大师,只是拿出自己专业经验的累积,做一点尝试,希望帮助到更多人享受摄影给生活带来的情趣,也希望看到人间更多独特美的画面,和温馨入心的场景。 这里是郑波(@细草穿沙)个人公众微信 内容涉及摄影与美,生活与文化的随笔 欢迎分享传播,(但保留著作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