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

 xcaq 2016-10-21

圆桌: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

  [收藏]
2012-11-23 14:13
标签:心理  癌症  隐私  圆桌诊疗  心身医学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我。那是90年代初,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情绪太低落了。每次复诊,我都苦口婆心地劝她,又给她举了很多例证,又给她看了不少资料。最后,有一次,她告诉我,“何教授,我不是不相信您,您说的话,我全信,但又有什么用呢?您是医师,您没生病;您在岸上,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回到家,我想到自己的病,我没法摆脱”,“除非您让我看到活生生康复了的实例,让我浮起这些阴影时就可以和她们电话聊聊……”是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其他,而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我已有不少患者群了,有的康复了多年,为什么不可借助他们,以一种特定形式,让他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呢?心理学不是有集体治疗模式吗?

  很快,我便付诸实施。所有求治者,围着大圆桌排排坐,我挨次问诊,解答疏方、指导,圆桌中谁都可以提问,相互间也可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这一形式还真管用。因为我的患者中,80~90%是老患者,其中50~60%是康复了3~5年的,活得挺不错的。还没等到看病,新患者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指导。“您这病不用担心,我来的时候比您更糟,比您更灰心”,“一段时间治疗下来,您看,我不是恢复得很好吗?”“我已经5年了”“我已经8年了” ……而且,10多年的“圆桌”,我们病人中相互间还交上了许多对好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圆桌,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校。有不少患友这样和我说,两三周来坐一坐,相互聊一聊,改改方,回去心情就好多了,至少能心理坦荡10多天”。

  圆桌诊疗,除了中医学诊疗法外,其实还融汇了现代心身医学的许多有效疗法在内。至少,她比较好地贯彻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之模式。实施了心理治疗的倾听、支持、保证三原则;融合了集体治疗、心理疏导、示范疗法、情境疗法、认知疗法、交友疗法等的精髓。因此,现已成为我们与患者携手应对癌症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个加拿大多伦多的上海籍患者,男性,20多年前去了海外,不久前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只做了姑息手术,没法实施化疗,回到国内,找我诊治。看到这么多人围坐一桌,悄悄地对我提了个要求,能否单独诊疗。因为在国外,病情绝对是个体最大的隐私。这种方法公开讨论个人隐私,那是无法容忍的。我深表理解,同意单独诊疗。不过给了个建议:您和您妻子(正好陪同他求诊)不妨找个位置,后排坐下,静静地听,做个旁观者。他同意了,连续两次求诊,他都认真地听别人的交流。第三次他提出,不需单独就诊了,他愿意坐在大家中间,与别的患者交流。这个患者来时愁容满脸,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加拿大医师断定他寿限不超过4~6个月,我再作疏导解释均无济于事。在“圆桌”中,他结识了邱先生,一个同样患胃印戒细胞癌只化疗过一次的同病种患者,已较健康地生活了5年。事实胜过了一箩筐的说教。在那以后,他的脸上,又绽放出笑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