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写书的作者,没有实践过!

 天宇楼33 2016-10-21

对于那些不了解当今复杂的古玩市场状况,只是依靠阅读几本古玩书籍,进行一些自我封闭式的简单理论学习,就认为可以步入古玩收藏之门的爱好者们来说,这种收藏入门的方式是极其幼稚的,他们会在收藏初期便因为各种原因而步入误区。


因为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识别古代玉器的真与伪,并不是通过单纯的看书以及理论层面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多看、多上手真品实物,多对比、多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古玉以及其它门类古玩的辨伪,几百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收藏家、文人学者或商家的一个普遍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古玩辨伪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由此而衍生出很多非常复杂的科研课题。


无论是历史上的古玩藏家和商界,还是当今的文博界、学术界和古玩业界,凡是经过多年历练的真正内行人士都明白,古玉知识之深,古玉辨伪之难,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涉足的领域。对于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一方面,古玉的买卖和收藏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精神享受或经济利益。


但是,也可能会给收藏者带来巨大打击。这种打击有时极可能是经济和情感上的双重伤害,这种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这绝非是危言耸听,因为古玩的买卖和收藏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误有时甚至会让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这种历史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外行人很少了解和知道。


因此说,对古玩的辨伪有时可能需要一辈子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因为每一件实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可能不尽相同,而且在每一件实物身上又都可能会发现许多需要重新研究的新课题。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伪造的古玉赝品,无论其在造型结构、纹饰图案、老旧效果等方面都伪造得愈来愈逼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得不承认,造假技术的“成果”已经蒙骗了相当一部分收藏者甚至某些专家学者。如果不是以获取暴利的造假为目的,单从仿品的艺术表现和工艺效果上来看,可以说,某些当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程度,已经创造性地发展了古代的玉雕艺术,使我国的玉器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但是,如果从中国玉器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来看,现代玉雕艺术品机械化程度很高相对于古代玉器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相比都是望尘莫及的。因为现代玉雕艺术品毕竟可以重复生产或再造。这与收藏古代玉器的文化意义有着本质的差别。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文化传统遗存的喜爱逐渐升温,热衷于收藏古旧玉器或其它传统艺术门类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便刺激了收藏市场的繁荣,从而引发了大量的赝品进入市场,造成了市场流通和收藏领域的混乱局面。


在收藏上,有些爱好者或藏家顽固地认为自己所收藏的假古玉就是真品。他们中有的把自己收藏的所谓“精品”、“绝品”编辑出版;有的错误地理解“秘藏”,在没有经过市场确认的情况下,便把赝品秘藏起来;还有的甚至投巨资建立私人博物馆,诸如此类等等。实际上,这些收藏者的表现,不仅缺乏最基本的收藏常识,而且让人觉得十分无知甚至十分可怜。


他们似乎并不懂得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道理:自己的主观认定,是没有经过客观实践检验的。




在此,笔者真诚地告诉广大收藏爱好者:古玩的真与伪,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某些专家的所谓的鉴定结论说了算。古玩的真与伪,说到底是要经过专业市场的检验,只有市场才是检验真与假的唯一试金石。


真的永远是真的,而假的经受不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这是几百年来买卖和收藏古玩首先要了解的最基本的常识。


-end-


经济形势与古玩业

怎样区别谁是内行人

看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给我们哪些启发

你的藏品是真的吗?

古玩城里的专家

写给官、商的一封信

看后,你就不想淘宝了

谁能胜任民间文物鉴定工作


声明

statemen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