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木头1018 2016-10-21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关于伏羲的记载,广泛见于《周易》、《管子》、《庄子》、《尸子》、《荀子》、《楚辞》、《战国策》等先秦典籍。

如《周易·系辞下》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包牺即伏羲。创制易经八卦,是伏羲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关于女娲的文字记载相对少一些,见于《楚辞》、《礼记》、《山海经·大荒西经》等(其中后两者实为汉代典籍,说见闻一多《伏羲考》)。

如《楚辞·天问》载: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东汉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上述记载伏羲是伏羲,女娲是女娲,把伏羲女娲放在一起说,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

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伏戏即伏羲。

伏羲和女娲的关系,有兄妹说,有夫妻说,也有两相揉和,既是兄妹又是夫妻,这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

在各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伏羲女娲形象的遗存,以石刻和绢布画两类为主,如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的石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麻布画、绢画等。

武梁祠为东汉晚期一座家族祠堂,有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画像石,其中一幅伏羲女娲石刻像左侧另有十六字铭文:“伏戏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武梁祠第一石第二层画像石(拓片)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武梁祠左石室画像石(拓片)

“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阿斯塔那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高昌王国的公共墓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汉人墓葬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

伏羲女娲画像在这些古墓中多有发现,或用木钉钉在墓顶,或覆盖在棺木或墓主身上,或折叠放置在墓主身边。

下图为1967年发掘于76号墓,为唐代作品,麻本设色,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再如1964年出土于77号墓的麻布画,伏羲女娲二人的尾部明显有区别,有说一为蛇身一为龙身,但相互缠绕的造型没有变化。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画像中也有胡人形象,如下图绢画1965年发掘于40号墓,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同样出自阿斯塔那古墓,最有名的伏羲女娲画像是解放前被盗走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一幅(如下图)。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文版杂志《国际社会科学》试刊号刊登了这幅古画,命名为“化生万物”,因其尾部交缠的形象赫然就是DNA的双螺旋形分子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于1953年),这样的巧合不能不引人关注和深思。

这些伏羲女娲像的典型形象是,两人分别手持规和矩,都是人形蛇身(武梁祠石刻像或为鱼尾),蛇形尾部相互缠绕交织。

蛇尾相交,被作为伏羲女娲婚配传说的佐证。

那么,蛇尾相交仅仅只是表示二人婚配么?

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将二人描绘成人形蛇身呢?

以阿斯塔那的麻布画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官网是这样描述的:

伏羲左手执矩(有墨斗),女娲右手执规。二人上方有以象征太阳的一周画圆圈的圆轮,尾下是象征月亮的一周画圆圈的半月,画面四周画象征星辰以线连接的圆圈。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女娲执规象征天,伏羲执矩象征地。

伏羲和女娲,规和矩,日和月,图画上的形象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伏羲和女娲,与天文有关。

在《神话中隐藏的历史秘密》系列文中,我们已经用天文历法的思路分析过,女娲补天、后弈射日、夸父逐日等故事,其核心事实其实都是上古时期的古人们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变革,只是在后来的传承中被不断加工演绎以至于变成了完全的神话传说。

同样地,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互缠绕的形象也并不复杂,就是来自于对太阳和月亮运行轨迹的观测。

我们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一年当中,日出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因为太阳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果在某个固定的地点观测,那么就会发现,夏至的时候日出点最靠北(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的时候日出点最靠南(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日出点则在正东方。

事实上,最初的太阳历就是根据太阳升起的位置变化而用以判断季节更替,这就是《山海经》里记载的七座日月出入之山(参见《〈山海经〉里的日月及日月出入之山》)。

历法的制定和完善必须建立在对日月运行的观测基础上,因此,不难想见,在日积月累的观测记录中,发现太阳和月亮升起与落下的位置存在周期性变化,这是早晚的事。

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

以二分二至为例,太阳和月亮在这四天中的运行轨迹如下图: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注:观测角度为面向南方,图中方位为左东右西,上北下南,模拟观测地点在河南商丘。上图左侧为太阳的运行轨迹,右侧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将二分二至这四天中太阳月亮的运行轨迹分别合并在一起,如下图: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图中红线表示太阳,黑线表示月亮,并且从春分、夏至到秋分、冬至,线条由细到粗以示区别。

再把上图中二分二至的图完全合并在一起,如下: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如图所示,四条黑线表示月亮的运行轨迹,春分时月出月落的位置偏北,秋分时月出月落的位置最北,夏至时月出月落的位置偏南,冬至时月出月落的位置则差不多在正东正西。

红线表示太阳,但图中只有三条红线,这是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日出日落都在正东正西,即这两天的太阳运行轨迹是重合的,所以只有三条红线。

日出日落的位置在夏至时最偏北,冬至时最偏南,春分秋分在正东正西,如图所示,一目了然。

你可能会说,这图里面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都是由东到西,不是平行的么?

确实如此,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太阳和月亮升起落下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

春分的时候,日出于正东方,随后逐渐向北移动,夏至时日出点位于最北,随后逐渐向南移动,秋分时又位于正东,然后继续向南,冬至时日出点位于最南。

再来看月亮。

春分的时候,月出于偏北方,随后向南移动(此时太阳向北移动),夏至时月出点位于最南方(此时太阳位于最北方),然后开始向北移动(此时太阳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时月出点位于最北(此时日出在正东),随后开始向南移动(此时太阳也继续向南移动,移动方向都是向南,但此时的月亮位于偏北方而太阳位于偏南方),冬至时月出点位于正东(此时日出点在最南)。冬至过后,月出点又调头向北移动(此时太阳也开始向北移动,但此时的月亮位于偏北方,太阳位于偏南方),到春分后月出点再次调头向南(此时太阳继续向北移动)进入第二个循环。

在一年当中,日出日落的位置和月出月落的位置都在南北方向上周期移动,两者的移动路径如下图: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如图所示,太阳和月亮升起落下的位置在一年中的变化轨迹合在一起看,就是伏羲女娲图所画的尾部缠绕交织的造型。

也就是说,伏羲和女娲,就是太阳和月亮的人格化。

当然,古人非常讲究天人合一,人格与神格很可能有对应关系,所以,本文得出的结论并不否认伏羲和女娲真有其人的可能性(或是某个具体的人,或是某个职能如观测日月制定阴阳历,或是某个部族,都有可能)。

伏羲和女娲分别是太阳和月亮,历法正是由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而产生。此时的古人们尚未发现太阳月亮和满天星辰一样,都在绕着北天极旋转,其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模型就是先天八卦图的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乾坤为天地,离火在东为太阳,坎水在西为月亮。

太阳在天上时,月亮就在地下,反之亦然,天地日月,就是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时空模型。

在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的往复循环中,寒暑更替,年复一年,时间的无形流逝就此在历法中得以显形和定格,有了历法,天时就此被人所掌握。

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