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许愿真 2016-10-2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

  时间: 1949—1952年

  2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

  意义:

  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

  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制定,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三大改造

  时间:

  1953——1956年

  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

  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

  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三.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提出: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2

  实施:1953年——1957年

  3

  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四.探索与失误(1956~1966)曲折十年

  1

  成功的探索——中国八大

  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主要矛盾,正确制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

  曲折的道路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政策指导出现失误,修改了关于八大的正确主张。

  ②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表现:

  ①大跃进:1958年发动以大练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展开。

  结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

  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

  3

  调整中前进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五.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强调公有制,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导致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