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针疗法

 Arthur1668 2016-10-21

10、定惊点

  【定位】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

  【主治】小儿高热惊厥。

11、脾点

  【定位】位于掌面拇指指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

12、小肠点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小肠经病。

13、大肠点

  【定位】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主治】大肠经病、腹泻、便秘、阑尾炎等。

14、三焦点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

  【主治】三焦经病、胸腹、盆腔疾患。

15、心点

  【定位】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主治】心悸、心痛、心律失常、失眠等。

16、肝点

  【定位】位于掌面,环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主治】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等。

17、肺点

  【定位】位于掌面,环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18、命门点

  【定位】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处。

  【主治】遗精、阳痿及肾虚腰痛

19、哮喘点

  【定位】位于掌面,第四、五掌指关节间。

  【主治】支气管哮喘

20、止痒点

  【定位】位于腕横纹尺侧缘前1寸,赤白肉际处。

  【主治】皮肤瘙痒症及过敏性皮肤病。

21、睡眠点

  【定位】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失眠症。

22、甲亢点

  【定位】手背,小指中线,腕横纹后,尺骨前陷中。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

1、基本手穴

2、新增手穴

  取穴配方

  一、取穴法

  手针疗法取穴有三法。

()按部取穴法:即按疾病所在部位或脏器取相应的手穴。如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腰扭伤取腰腿点等。

()对应取穴法: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相应的手穴,如咳嗽、哮喘选咳喘点,小儿夜尿选夜尿点等。

()据中医理论取穴:即依据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失眠取心点,因心主神明;目疾取肝点,因肝开窍于目等。二、配方法

  手针配方,分为二法。

()单一配方法:即按上述任一种取穴法选穴组方,如急性腰扭伤,往往仅取一侧腰腿点即可取效。

()组合配方法:即将多种取穴法所选之穴,结合运用。如皮肤瘙痒症,可按症状取止痒点;按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肺点,组合成方。

  一般而言,手针疗法取穴配方宜精,选用13穴为宜。另外,本疗法还强调左病右取的选配穴原则,即左侧有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取侧穴位;两侧有病或内脏病可取两侧穴位。

  操作方法

  一、针具:用28300.51寸不锈钢毫针。

  二、进针法:手针疗法在针刺时,因不同的穴位而有所区别。

()一般进针法:令患者手取自然弯曲位,术者手持毫针,针尖紧靠骨膜外面而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度25分。此法适用于多数手穴。

()特殊进针法:此法据穴位不同而有所差别。腰腿点针刺时,针身应与皮肤表面成45度角针尖略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35分。针刺时,要求患者略握拳,腕关节呈背屈位。另如针坐骨神经点,先直刺,深约2分,以刺至骨为度,获得气针感后,稍留针,再提针斜刺向手少阳经线上,亦以刺至骨为度。三、行针法:一般采用小幅度捻转之法。如治疗疼痛性病症时,则须用较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23分钟。并嘱患者尽量活动病痛处或做局部按摩,痛止后,尚须继续行针13分钟。

  四、留针法:手针疗法的留针时间为515分钟,疼痛性疾患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些疾病则可采取间断留针法,如以睡眠点治失眠时,可先直刺0.5寸~1寸,捻转2分钟,留针2分钟,再捻转2分钟后留针,直至有睡意出现。

  手针疗法治疗急性病可每日12次,不计疗程;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一、手针疗法针感较体针为强,治疗前宜向患者充分解释,以避免发生晕针。

  二、针刺手穴,特别是沿骨膜斜刺时易损伤骨膜,故毫针宜刺入肌腱与骨膜之间,以防造成损伤。

  三、应注意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适应症

  据不完全统计,手针疗法目前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治疗。其中,以对各类急性痛症疗效最为明显,诸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痉挛性疼痛、痛经、坐骨神经痛、胆道蛔虫等。

  其次,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腹痛、腹泻、失眠、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