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崔竣豪 2016-10-21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焉是于之的意思,万物归焉就是“万物”归附于“道”,也包括自身天地之间的“万物”归附于合于道的自身,这个归附的过程也同样是自然而然的归附,“万物”各为其主,尊重万物自身的各自的自主性,它们的归附,是自发主动的归附,也就谈不上谁归了谁,因为大道本自混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时的一,便可称之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就是自始至终都不自命为大,不需要自己去吹嘘,更不能代表别人去吹嘘,这样才能真正的“成其大”。

这种“大”需要真正的自信,所以说躬身自耕,境界自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所有的应得的“好处”,是不争自来的。但是,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为什么人们做不到?因为没有那个耐心,耐不住那份寂寞。
《道德经》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需要说明的是:

1、我们不要用“道”这个镜子,去照社会,照出来的都是奇丑无比的一堆东西。这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大了,我们照不全,“道”是一个圆满的境界,我们用圆满的境界去比照眼前的这些残缺的东西,没有意义。

2、我们不要用“道”这个镜子,去照别人,照出来的别人都奇丑无比。同样的道理,人无完人,就算是完人,我们的眼界不完整,我们照不全,“道”是一个圆满的境界,我们用圆满的境界去比照残缺的部分,没有意义。

“道”这个镜子,只能用来照自己。虽说照出来的自己也很可能是奇丑无比,但是,我们可以改呀,哪里不对改哪里,一天一个进步,一年进步就不小了。错再多,他也总有一个改完的时候,改完不就好了?所以,正是因为“道”有着“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的这个特性,所以我们本身就拥有自觉主动的自主能力和权利,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向着“道”这一终极理念靠近,最终都可以达成“合于道”的境界

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边,儒、释、道,都是提倡自救的,自觉觉他。而且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本身,就有这个能力自救,而只有自救,才能真正的解脱
《道德经》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可能有人会说:哎呀这些神仙这么坏,神仙为什么不来救我啊,我多可怜。我们的神仙就那么自私么?不像谁谁谁人家成天救人呢。

不是那么回事。要是真像我们想的那么“自私”,那些古代典籍、文化,又是谁传下来的?我们传承的文化里,大禹治水:大洪水来了,天人同心,救助苍生,共度危难,什么时候抛弃过世人?只有我们世人自弃而已。

再看那些典籍经文,哪本不是鼓励世人切勿自弃,建立自信,勇于行学,共得正果

反过来讲,“不自为大”,就是我们所崇尚的“道”文化,也不会成天自以为大,更不会吹嘘自己是宇宙真理、绝对真理,没有那个必要。其实但凡那样吹嘘的,都是没有自信,正是因为没有自信,所以才需要不断的说大话、讲神迹、恐吓、威逼、引诱、自我麻醉,来填补信念上的不足。

是不是真理,道理讲清,方法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印证。
《道德经》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