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研究】书院的三大核心事业是什么---藏书篇

 汉水一沙 2016-10-21


藏书!风雅之极的事,如若能雪夜闭门读禁书,已是不易,况坐拥万卷,左右移步即可浏览古今,岂不快哉!

书院的形成的过程中,“讲学”成为其核心功能被人熟知,供祀和藏书一度被忽略。殊不知,书院的发端,并不在于讲学,而在于藏书。


——书院:发端于藏书


袁枚《随园随笔》中有记:“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唐朝。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地也。”

由此可见,藏书才是书院的首要功能,“士子肄业”,书院最初没有这项业务。


时间追溯到717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下令部署,在东都乾元殿东廊下,分经、史、子、集四部校写内库藏书,并广采天下异体本,传写、收藏,称为乾元书院。之后改为丽正书院、集贤书院。


在藏书的基础上,书院还从事编纂、编目书籍等工作。同时在书院还相继增设了文学直与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以及修书学士等,促进书院从收藏到整理的规范化进程。


——藏书:从何而来


在古代印刷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书院的藏书则被学人士子奉为至宝。书籍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书院的巨大藏书有从何而来呢?

从史料看,从唐到清代,书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朝廷颁赐、官府拨款购置、私人捐赠、书院自购和自刻等。


如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的过程中,就奏请朝廷颁赐《九经注疏》。此外,朱熹还向江西诸郡及四方学者广为征求图书;陆九渊的门徒、象山精舍的创建人彭兴宗,还特别在福建路为书院购书。


关于书院自刻图书,则始于南宋。这种书院所刻图书被称为“书院本”,且均为善本。南宋书院史中有记载的如:白鹭洲书院刻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集注》100卷,建安书院刻朱熹《四书集注》19卷,皆版本精良。


——制度:维系有序藏书


书院购书并非无序进行,凭借书院采买者个人好恶和心情。从唐至清,书院购买、收藏书籍的过程中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以清代为例,在图书购买方面,要“先择其最有用者购之”,还需将购书清单汇总,以备随时检查等等。在收藏和借阅方面,肄业生徒如果要借书,必须邀同斋长一人,告诉司书吏检取,于簿内记某月某日,取某书几卷几本,某生阅,斋长某人,并分别在各自的名字下画押。在借阅数量上,也有明确规定,不得超过5卷,不得迟10日交还,不得过期,不得交还后再借等等,相当于图书馆制度的雏形。


——数量:从攀升到飙升


自玄宗建书院,专侍藏书,藏书也随着技术、书院规模的成熟,藏书的数量实现从攀升到飙升的过度。

据史料记载,当时唐代集贤书院的藏书经过不断整理和补充,规模已超过万卷。具体数据为:藏书共计80080卷,其中经库13752卷,史库26820卷,子库21548卷,集库17960卷。


时至两宋,朝廷的书院藏书暂且不说,仅就严州钓台书院一家书院藏有经史子集的书籍就多达3万卷。


经元明至清,书院藏书则更为丰富,实现数据的飙升。试举几例:广州广雅书院藏书53000册,苏州学古堂藏书8万卷,太平仙源书院藏书7万卷等等。而且在藏书的类型上,尤其是清代实现了突破,部分书院已经注意收藏西方政治、外交、历史、地理、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如《万国公法》、《天下五洲各大国志要》、《电学》、《水师操练》等书籍。


打开历史的青灯黄卷,我们不但看见的是一代代学人以书院为依托,“学为师表行为世范”的一面,在这里伟大的背影后面,是皓首穷经寂寞和风清月白的坚守,而藏书一直是他们最好的陪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