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学专题】(一)重述神话:大众消费和传媒时代的神话学研究

 天和图书馆21tc 2016-10-22
【主持人语】
        
        这段时间,我们将陆续推出十来篇神话学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1950、1960年代的资深学者,也有1970、1980年代的新锐学者;既有在大陆的著名学人,也有台湾的和日本的知名专家参与。这些文章的内容既有关于神话本体论的哲学思辨,也有如何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论讨论;既有重勘神话与近代中国学术关系的文章,也有反思神话学那些经典命题的文章;既有力主八千年文化大传统的探索,也有基于古典世界、经典文本的思考,还有关涉当下消费社会、传媒时代的研究……我们希望以此多层面、多角度地立体展现神话学在当下中国学术生产中的姿态、学者的自我使命、以及其研究特点和成果等面貌。

        作为文学人类学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神话学在当代中国学界一直多元繁盛发展。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不断从各个方面将其继续深入推进。“神话”并非某种古已有之的实存之物,它只是一种现代学术建构中的观念物。许多神话定义及相关理论是在毫无“共识”的情况下对话,意味着基本概念上的根本差异。这些根本差异潜藏在截然不同的历史、社会与意识形态之中。如何在基本概念的层面上相互对话、共性反思,进而与其它学科进行交锋?这可能是神话学及其跨学科化的最基础任务。面对被移植和套用的中国神话学,当神话学者综合汲取和运用这些纷呈的神话理论、“为我所需”时,如何处理这些理论的界限与内部矛盾?如何面对中国历史与当下文化现象进行有效的研究?可能是亟需大家继续不断争鸣、探讨的问题之一。

        张光直先生曾感言:“我逐渐发现,在我自己有兴趣研究的题目中,只有两个是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者都感兴趣,喜欢从事研究的:一个是城市发达史,二是神话。写这两个题目中的任何一个,或是其范围之内的一个小问题,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志同道合的人多,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坏处是写起来战战兢兢,牵扯不少人的‘本行’,挑错的人就多。”(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2013,第372-373页。)我们甄选的这批文章虽然都是已经发表过的旧作,但也都是经编者与作者们联系后,各作者从自己众多著述中推荐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我们希望这些文章能激起不同领域学者的兴趣,更希望读者能不断“挑错”,相互切磋琢磨,在碰撞与争鸣中不断推进神话学的研究。

本期专题论文:

(一)叶舒宪:《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载于《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4期。

(二)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 ——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载于《民俗研究》2014年第1期。

(三)祝鹏程:《“神话段子”:互联网中的传统重构》,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文学人类学

编辑 | 徐艺心






在田野中发现,

在书斋中思考,

在交流中完善。

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

实时更新讲座、讲读会信息,

分享书评、影评、摄影、田野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