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园

 sumingyao 2016-10-22

历史沿革
听语音

随园现为南京地名。
随园,原为曹寅所建,建于1706年前后,后归江宁织造隋赫德所有,后又为袁枚所有。地点位于金陵小仓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随园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原属曹家,曹家被抄家后,转到隋赫德手里,后隋赫德又被抄家,园子被袁枚买下,取名随园。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之父曹顒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抄家,由内务府郎中赫德接替曹家产业,此园归隋所有。不久隋赫德又因贪污被抄家。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寓居于此,改名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
随园或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经营有道
听语音

随园如此风光,如此奢华,资金投入是很大的,没有巨资运营,随园无法维护40多年独领金陵宅园潮流。那么,袁枚的巨资从何而来?
其实随园能够风光40年,与袁枚持续投入,长期建设分不开,更依赖于他的经营有道,多方面获利,才保持了随园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乾隆十四年袁枚辞官时,有积蓄3600两银子,随园购买本金只花了300两银子,两年建设随园初具规模,积蓄也几乎用尽。因为辞官后,就没有了俸禄,乾隆十七年袁枚赴陕西任职。
到了袁枚去世时,其遗嘱记录有现银2万余两,田产价值万余两银子。如此丰厚的财产实为袁枚重视经营、善于经营的结果。袁枚以地主、文人、出版商、教师、名人的五重身份经营,获利丰厚。
一是将随园田地、山林、池塘租给13户人家,供其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树木,坐收地租。二是卖文获得稿酬。袁枚为“一代骚坛主”,声望日隆,请他写传记、墓志者甚多,出资不菲。袁枚的润笔费收入颇丰,一文卖几两银子也不足为奇。三是袁枚自刻小仓房全集销售,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自己销售,袁枚的著作属于畅销读物,收入自然不低。四是袁枚还开账授课,招收学生,学费收入也非常可观。五是名人效应,受邀四处免费游玩,获得馈赠,获利多多。
这五种经营渠道与方式,与我们现在流行的经营,利润较高的五个方面颇为相似——出租房屋,收取房租;写书拿稿费;题字卖字画;出版印刷畅销书;开学堂办教育;名人广告效应。

盛况空前
听语音

随园的修筑颇能体现袁枚的匠心独运。袁枚在其遗嘱中曾说:“随园一片荒地,我平地开池沼,起楼台,一造三改,所费无算。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器用则檀梨文梓、雕漆枪金;玩物则晋帖唐碑,商彝夏鼎,图书则青田黄冻,名手雕镌;端砚则蕉叶青花,兼多古款,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也。”可见与随园配套的器物、古玩之奢侈,花费之巨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