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长治县(民俗篇)┃长治县老乡,你每年都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大海810 2016-10-22


吃糕的习俗

说到浓浓的年味,自然少不了“年糕”这一传统美食。每逢春节,大江南北都有吃年糕的习惯。然而,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呢?年糕从何而来?很多年轻人却并不知晓,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来历 市民略知一二
  “知道,知道,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长辈都会做一些。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也只是吃一点解解馋,吃年糕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87岁的刘德发说,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年糕都是大工厂批量生产,很少还有年轻人会做年糕了。
  小高是一名90后,他说,每天耳朵边都叫嚷着“韩国炒年糕”,要是说起这中国年糕的来历,还真不知道。那么,传统的中国年糕到底从何而来?记者在祁银珠收藏的《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中找到了关于年糕的详细注解。
起源 始于春秋战国

  据介绍,年糕是一种蒸制食品,它是借其谐音,取其“年高”、“年年高”之意,吃年糕是人民为祈求幸福美满,图个大吉大利,祝愿生产、生活年年好,民间吃年糕还有纪念伍子胥的历史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太傅伍奢的次子伍子胥,自幼文武双全,神力惊人。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荒淫残忍,杀害了伍奢和长子全尚。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雪恨,逃离楚国,投奔吴国,欲借兵伐楚。吴王不允,后伍子胥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夺取王位,并辅之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即率兵攻破了楚国京城。吴王阖闾为了防止敌人入侵,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城池。
  吴王阖闾驾崩后,其子夫差继位,欲想吞并齐国,而伍子胥则主张“联齐抗越”,上谏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放弃伐齐,因此逐渐被疏远。当吴国打败了齐国,吴王夫差班师回朝时,满朝文武官员出城迎驾,伍子胥则闷闷不乐。他思量为父兄报仇,又曾上谏吴王夫差伐越,预料将有杀身之祸,故忧心忡忡。于是,一天他对左右部将说:“我若去世后,如果吴国遭难,人民无粮可食,你们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可救。”
  后来,伍子胥果然遭谗身亡,越国趁势发动战争破吴,民不聊生。于是部将率领民众挖城门,发现基砖是由糯米做成的。这是当年伍子胥建阖闾城时,从战备出发,设下的“屯粮防急之计”。吴国一些军事和灾民们将其洗净蒸熟充饥,从而缓解了饥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备战备荒之功绩,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纪念。
种类 大江南北各不同

  “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吃年糕的风俗、品种各有特色,北京喜食黍米和江米年糕,山东人喜欢黄米年糕,湖北人喜欢桂花年糕,上海人爱吃油黍排骨年糕,苏州的年糕最讲究,如苏州的油脂年糕,还分为玫瑰、芙蓉、桂花和薄荷等,山东人过年时喜欢吃用黍米和白面做的枣糕。


  在晋南,每逢新春佳节,几乎家家都要蒸枣糕馍、蒸枣山馍。晋南农家有在厨房供灶君的旧习俗,灶君为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管理灶房的神仙,民间传说其察看善恶,看人们是否爱惜粮米,有无浪费现象。腊月三十晚上,每家都要蒸枣山馍,供在灶君爷台上,迎接灶君初一归来,合家享用,以报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恩德。
  过年吃年糕,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它会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从而怀以纪念;还可借寓意,言其吉利,祝愿“年年高寿”和“年年高升”。
  用黍米、糯米制作的年糕,除了食用还可入药,有“温中,令人多热”之功。但这些粘性谷物都为难消化的食品,故不宜过食。老人、小孩,消化功能欠佳者宜少食用,血脂过高的人,最好不食脂油年糕,以防胆固醇、血脂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